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并校问题政策学反思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2010年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以来,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之衍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国家在2006年和2010年先后三次对该政策调整无效的情况下,于2012年暂停了这项政策。其问题的核心是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没能真正做到对学校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单向度的并校行动导致大量原本不该撤并的学校被撤并了,引发学生辍学率升高、教育资源浪费、上学安全存在隐患等一系列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严重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产生如此后果?布局调整政策作为教育政策的一种,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关乎哪些要素?各要素间的关系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够透析中小学布局调整这个原本应具有重大价值的教育政策却问题丛生的深层次原因,回应这一教育政策暂停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小学布局调整这一具体政策的剖析,寻找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点,探索教育政策制定、执行与政策环境间的关系和互动规律,以免类似的教育政策失误再次发生,增强教育政策的适切性。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探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过程和情况;以澄清现象及其背后的问题与成因;而这个问题又集中反映在M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之中。M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我国边疆地区,而且它在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过程中引发的问题又最为严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运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力求探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过程和情况,澄清现象及其背后的政策问题与成因。本研究从政策执行的结果入手,沿循如下步骤对问题进行了层递式探究。第一步,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探析与并校问题呈现。运用文献法与田野考察法对不同层级的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进行梳理,对M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分析并校的成效与问题。研究发现:从短视的角度来看,M县特别适合集中办学,甚至这里集中办学的表层价值远远超过非民族地区。但是从民族和教育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M县最不适合集中办学。而M县并校问题直接源自于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因此需要进行政策归因分析。第二步,政策归因分析。基于布局调整政策和田野考察点的特点,主要选择了政策过程理论和政策生态学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具体从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政策环境三方面对并校产生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将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核心部分置于政策生态环境背景之下进行阐释。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定位不准,政策执行缺乏文化关照和地方特殊性政策环境因素考量不足等。第三步,法理探讨。由于教育政策效用的有限性,并校问题的许多原因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又不可避免,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政策本身的合理性问题,探讨教育政策制定的法理学基础。其原因在于教育政策出台缺乏严密法律程序的规制和教育政策对教育法的僭越。第四步,解决问题。在政策归因分析与法理探讨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出本研究的问题解决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的结论是:1.教育政策实施的成败不仅与政策制定、执行和政策环境三者的协调相关,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法、教育政策和地方管理三者的协调统一问题。2.教育政策制定与出台的出发点应该是“求实”,而非“唯上”,即教育政策的制定不能仅仅从理性出发,更为重要的是从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要以人为本,要认识到教育政策效用的有限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两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在教育政策实施的宏观方面,需构建政策行动一体化的政策过程体系;具体包括:宏观的,教育法、教育政策和地方管理的一体化;中观的,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政策执行和教育政策环境的一体化;微观的,教育政策精神与教育政策主体的一体化。进而使政策的出台更为有理有据,有法可依;使政策的实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形成前后连贯的逻辑体系;打破政策仅仅简单的贯彻和执行,使其成为人行动的基本理路。第二,在民族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的具体建议方面,主要根据政策行动一体化理论体系提出民族地区未来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政策建议,即,增强政策主体关照民族文化的政策价值观;采取文化安全至上的政策实施原则;提升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政策保障水平;关照民族地区特殊性政策环境因素;保障学生就近入学的权利。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yout adjustment polic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2010nationwide, the policy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the attendant problems have also arisen more and more. In the case of ineffective adjustment thrice in2006and2010, this policy was suspended in2012. Its core issue is that this policy was not really reasonable adjustment to the school layou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Unidirectional consolidation school action lead to a lot of schools which should not be merged were merged, causing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such as a wast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tudent drop-out rate increases. What is that causes such consequences that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duce? As an educational policy, what elements are related to the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Wha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elements?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can not only analyze the deep-seated reasons why the policy which should originally have significant value was problematic at last, but also respond to the fact of the its suspension. More importantly, through analyzing this particular policy, the purpose is to fi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making the education polic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ve laws among educational policy making, implementing and policy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void similar mistakes happening again and strengthen applicableness of education policy.
     Based on the above issues, adopting fieldwork methods, this study verifies the specific process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o clarify the underlying issues and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This issue has epitomized in the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M county. As one county in minority and border areas, its problems in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the most serious and also typical and representative. The use of 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strive to ascertain the specific process and the situation of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larify the underlying policy issues and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In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steps to explore issues in progressive style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step is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olicy analysis and merging schools issues presentation.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fieldwork methods sorts out different levels of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olicies, investigates M county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s its effectiveness and problems. The study has founded that from short-sighted perspective, M county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centralized school sponsoring, and its surface value even far exceeds the value of the non-ethnic school districts.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and education, M county is not least suitable for centralized school sponsoring. The merging schools problem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n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so that the policy attribution analysis is needed. The second step is the policy attribu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yout adjustment policies and fieldwork place, the policy process theory and policy ecology theory are chose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tudy, to build up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study. The problems produced by merging schools are analyzed from the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olicies and policy environment. The two core parts of the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policy process are plac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licy ecology environment to explain. The specific reason is that the policy positioning is inadequate, that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lack of culture care and that local special polic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lack of consideration. The third step is the legal discussion. Due to the limited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policy, many reasons for merging schools problem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inevitabl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olicy itself, to explore the jurisprudence basis of educ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The reason is that education policy producing is lack of strict regulation and that education policies transgress education laws. The fourth step is to solve the issues. The suggestions solving the issue are put forward from two level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policy attribution analysis and legal discussion.
     Through the above examination,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 Not only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is related t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policy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environment, even more importance is of the harmonization between education law, 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local management.(2) The starting point of making and producing of educational policy should be realistic, rather than authority-centered. That is to say, the formul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cannot proceed from rationality, but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being people-oriented. The limitations of education policy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recognized.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two aspects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study are put forward:First, in the macroscopic aspects of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t's need to build policy process system included an integrated policy actions,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law, education policy and local governance, the integration of policy formul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policy spirit and policy subjects. There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licy is more reasonable and well-ground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s independent of man's will and forms a coherent logic system. The basic thought that the policy is simply to be implemented and enforced should be broken. Second, in the specific proposal of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ethnic areas, the specific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future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olicy in ethnic are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integrated policy action are put forward. That is, Strengthen the policy values that the policy subject cares for the national culture; Take the principl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at the cultural security comes first; Enhance the policy guarantee level of small-scale school development; Take care of special policy environment factors in national regions; Guarantee the neighborhood school right.
引文
1 秦惠民.走进教育法制的深处——论教育权的演变[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30.
    2 齐国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N].社会科学报,2012-12-11(3).
    3 郭金金.校车事件中媒体报道特点及互动性分析——以甘肃校车事件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12(8):173-175.
    1 [英]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M].彭勃,邵春霞,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4-25.
    2 袁贵仁.农村撤点并校并未失败[EB/OL].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3npc/n/2013/0309/c357183-20734915.Html,2013-03-09.
    1 王鉴.论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及其政策支持[J].学术探索,2010(5):126-131.
    2 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2.
    3 [美]卡拉汉.教育与效率崇拜:公立学校管理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M].马焕灵,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51.
    4 黄岩.清晰化和简单化:隐蔽的治理工具——评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J].青海民族研究,2008(2):170-172.
    5 [美]斯科特.国家的视角(修订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
    1 纽芳怡,曾满超.发达国家高校合并研究[Jl.教育发展研究,2007(11):1-9.
    2 纽芳怡,曾满超.发达国家高校合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1-9.
    3 胡咏梅,梁文艳.高校合并前后科研生产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 (?)旨数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62-70.
    1 丁钢.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0-241.
    1 Schieman, S.. Pudrovska, T. Pearlin, L.I., & Ellison. C.G. (2006). The American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rinciples of standard results and its improvement.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45(4). 529-532.
    2 Schieman. S., Pudrovska, T. Pearlin. L.I.. & Ellison. C.G. (2006). The American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rinciples of standard results and its improvement.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45(4),534-547.
    3 Giles. T.E..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 Canada[M].1984 by Detselig Enterprise Limited Calgary, Alberta T3A2G3.
    4 Powell, T. (2003). New Approach tothe school scale and the graduates to embracing. Black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8),34
    1 付卫东,董世华.当前美国支持小规模学校的重要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7):40-43.
    2 f美]奥恩斯坦,丹尼尔.教育基础(第八版)[M].杨树兵,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28.
    3 [美]奥恩斯坦,丹尼尔.教育基础(第八版)[M].杨树兵,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27.
    4 Schieman, S., Pudrovska, T. Pearlin, L.I., & Ellison, C.G. (2006). The reason of Americ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nlightenment.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45(4),529-549.
    1 Roach. R. (2006). The American school layout adjustment principles of standard results and its improvement. Survey Finds. Diverse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23(23).40
    2 Yeager, R. P., Rationality and retrenchment: the use of a computer simulation to aid decision making in school closing [M].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1979:11.
    3 Serge Theunynck, School constr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at do we know? www.worldbank.org/ education /pdf/EFAcase-Construceion. pdf, 2003.
    1 周明东.我们是怎样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J].人民教育,1990(11):16-17.
    1 王志学.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家庭教育支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0.
    2 杜维超.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研究——以鲁西南T市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张绪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村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吴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的教师利益诉求[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苑健.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农村学生就近入学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张敬满.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中县级政府责任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顾桂深.学生上学交通问题调查研究——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为背景[D].广州: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 陈力坤.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富余教师安置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赵晶.乡村小学布局调整教育公平保障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 邬志辉,王存.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9(21):6-10.
    11 王迎娣.布局结构调整后农村宿制小学学生管理问题研究——以江苏省S县农村寄宿制小学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 姜荣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历史沿革与文本分析[C].“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本上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
    1 叶敬忠.不同社会行动者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回应[J1.中国农村经济,2009(11):87-96.
    2 卢珂.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效应评估:基于教育质量视角的增值性评估[J].现代教育管理,2011(3):39-42.
    3 王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过程分析——公民资格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3(20):3-7-12.
    4 张婧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究——基于教师的实证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赵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变迁、反思与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3(8):57-64.
    6 姚松.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之阻滞与矫正[J].教育学术月,2013(2):89-92.
    1 周大鸣.西部民族教育与发展:云南省维西县基础教育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40-44.
    2 王锡宏.中国边境民族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46.
    3 王锡宏.云南边境民族教育调查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89:84-96.
    4 郝亚明.略论乡镇机构改革对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冲击——以内蒙古白村调查为例[J].天津学术文库(中):468-474.
    5 朴红月.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与影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 张桥贵.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变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9-83.
    1 [美]克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陈东威,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8-19.
    2 褚宏启.教育政策学f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9.
    3 戴铁军.简论传统文化因素对教育政策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6(1):24-25.
    4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基于苏镇个案的实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5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刘善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道义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 [美]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M].彭宗超,钟开斌,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21-29.
    2 杨润勇.教育政策行为研究——以县级区域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59-60.
    1 Harold D. Lasswell, The emerging conception of the policy sciences [J]. policy sciences. Vol.1, 1970:1-15.
    2 Ronald. D Brunner. Book review:milestone in the policy science [J]. Policy science Vol.29,1996:45-68.
    3 周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过程研究[J].学术探索,2000(2):33-37.
    1 李允杰,丘昌泰.政策执行与评估[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5.
    1 曾荣光.理解教育政策的意义——质性取向在政策研究中的定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1):152-192.
    2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86.
    3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86.
    1 周大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曲与直[J].晾望,2013(24):25.
    2 王晓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三个问题[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1):28-31.
    3 崔多立.应重新评估农村“撤点并校”的实效[J].教育探索,2012(3):86-87.
    1 丁小浩,闵维方.规模效益理论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J].高等教育研究,1997(2):1-7.
    2 邬志辉,史宁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J].教育研究,2011(7):22-30.
    3 周大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曲与直[J].瞭望,2013(24):25.
    1 杨雪冬.论“县”:对一个中观分析单位的分析[J].复旦政治学评论.2006:153-175.
    1 M县公安局2012年1月县委督办事项落实情况.http://xxgk.yn.gov.cn/canton_modell/newsview.aspx? id=1692433.
    2 M县公安局2012年1月县委督办事项落实情况.http://xxgk.yn.gov.cn/canton_modell/newsview.aspx? id=1692433.
    1 小妖楠,阿旭.老班章报告[J].普洱,2013(6):50-56.
    1 BLS乡曼诺懂老村长访谈记录,2012年11月3日。
    2 西双版纳州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西双版纳州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2002:560.
    1 李根,黄欣.“直过民族”历史变迁中的政策界定[J].创造,2004(4):49-50.
    2 [加]莱文.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M].项贤明,.洪成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
    3 汤双.闲话希尔伯特问题(上)[J].读书,2011(5):121-127.
    4 王鉴,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57.
    5 [美]白杰瑞.中国少数民族——现代化与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4(3):28-36.
    1 中共M县委员会,M县人民政府.M县五十年历程[Z].内部资料,2001:356.
    2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89.
    3 M县教育志编委会.M县教育志[z].内部资料,2009:21.
    1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329.
    2 M县教育志编委会.M县教育志[Z].内部资料,2009:23.
    3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329-33.
    1 M县教育志编委会.M县教育志[Z].内部资料,2009:23.
    2 王炳照.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679.
    1 M县教育志编委会.M县教育志[Z].内部资料,2009:23.
    2 中共M县委员会,M县人民政府.M县五十年历程[Z].内部资料,2001:360.
    1 中共M县委员会,M县人民政府.M县五十年历程[Z].内部资料,2001:360.
    2 M县教育志编委会.M县教育志[Z].内部资料,2009:24.
    1 M县教育志编委会.M县教育志[Z].内部资料,2009:23.
    1 M县第三中学书记访谈记录,2013年10月18日。
    2 MZ镇小学L老师访谈记录,2013年10月22日。
    1 MH镇曼国小学家长访谈记录,2012年10月23日。
    1 MH镇小学教师访谈记录,2012年10月23日。
    1 BLS乡教学点教师访谈记录,2012年10月27日。
    2 M县教师访谈记录,2012年4月7日。
    3 M县教育局督导访谈记录,2013年10月15日。
    1 MZ镇小学教师访谈记录,2012年10月18日。
    1 XD乡中心学校校长访谈记录,2012年10月26日。
    1 王锡宏.云南边境民族教育调查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89:84-96.
    1 B乡教师访谈记录,2012年10月27日。
    2 MH镇小学校长访谈记录,2012年10月23日。
    1 ME村村民(傣族)访谈记录,2013年10月18日。
    2 MZ镇资深中学教师访谈记录,2012年10月28日。
    3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60.
    1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 [美]克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陈东威,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52.
    1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59.
    2 丁文楼.认真落实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大力开展”双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1990:62-65.
    3 [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滕星,马效义,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84.
    4 [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滕星,马效义,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85.
    1 释然.文化与乡村社会变迁[J].读书,1996(10):54-59.
    2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67-75.
    3 [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滕星,马效义,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234.
    4 [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1.滕星,马效义,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233.
    5 [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滕星,马效义,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232.
    6 [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滕星,马效义,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234-235.
    1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74.
    2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70-171.
    1 MH镇中学副校长访谈记录,2012年4月7日。
    2 ME村村民访谈记录,2013年10月21日。
    1 MH镇曼国小学校长访谈记录,2012年10月23日。
    2 M县第三中学校长访谈记录,2012年3月31日。
    1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以勐海县第三中学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1):18-31.
    1 涂端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9(5):22-27.
    2 李北群.论教育政策的利益分析必要性框架及应用[J].江苏社会科学,2008(6):210-214.
    1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99.
    1 M县教育局行政人员访谈记录,2013年10月24日。
    1 [英]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4.
    2 丁钢.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6.
    3 丁钢.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9.
    4 邱新有,肖荣春,熊芳芳.国家农村政策传播过程中信息缺失现象的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10):203-208.
    1 王星霞.我国普通高中“三限”政策变迁——一个政策周期分析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1):92-95.
    1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56.
    1 周大平.从完善机制入手[J].瞭望,2013(24):12.
    2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3.
    3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3.
    1 丁钢.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2.
    1 丁煌.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00(3):44-49.
    2 杜乾,闫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基石[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10):28-31.
    1 [韩]吴锡泓,金融枰.政策学的主要理论[M].金东日,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89.
    2 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
    3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2.
    4 丁煌.政策执行的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
    1 陈富祥.撤留之间:乡村小学的今天与明天[J].甘肃教育,2013(13):12-13.
    2 [加]莱文.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M].项贤明,洪成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1.
    3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40.
    1 资料来源:见附录三。
    1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2.
    2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92.
    1 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M1.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2.
    2 唐宝林.陈独秀论中国人的“国民性”[J].安徽史学,1993(3):47-50.
    1 [美]斯科特.国家的视角(修订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76.
    2 [美]斯科特.国家的视角(修订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22.
    1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48.
    2 [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83.
    3 [美]斯科特.国家的视角(修订版)—一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
    4 [美]斯科特.国家的视角(修订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42.
    1 周大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曲与直[J].晾望,2013(24):25.
    1 朱晓阳,卢晖临,终新.防止城中村改造扩大化——由昆明扩张之路反思中国城市发展[J].共识,2010(3):15-17.
    2 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325
    3 孙绵涛.地方教育行政系列研究[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2.
    1 [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5.
    2 M县教育局行政人员访谈记录,2013年10月24日。
    3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41.
    1 [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134.
    2 M县教育局行政人员访谈记录,2013年10月24日。
    3 M县教育局行政部门领导访谈记录,2013年10月24日。
    1 内部资料,M乡MH镇中小学集中办学规划,2009年3月16日.
    1 MZ镇教师访谈记录,2013年10月12日。
    2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50.
    3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50.
    4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136.
    5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138.
    1 [韩]吴锡泓.金融枰.政策学的主要理论[M].金东口,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86.
    2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2.
    3 陈谭.公共政策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3.
    4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2.
    5 金太军.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01.
    6 里格斯.公共行政比较研究的趋势[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1962(2)
    7 参见:高建华.民族地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环境因素影响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5):134-137.
    1 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2 [美1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86.
    3 江应梁.傣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344.
    1 王锡宏.云南边境民族教育调查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89:84-96.
    2 丁钢.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9.
    1 MZ镇教师访谈记录,2012年4月7日。
    1 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300.
    2 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8.
    3 陈立鹏.制订《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之我见[M].民族研究,2003(3):43-50.
    1 谭细龙.论教育政策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73-78.
    2 周大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曲与直[J].瞭望,2013(24):25.
    1 MH镇中心小学校长访谈记录,2012年4月8日。
    1 Dve.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Pretice—Hall,Inc, 1978.
    2 杨卫安,邬志辉.“校车”还是“寄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两者的优劣比较及选择[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36-38.
    1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60.
    3 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村落学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4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贵州1石门坎苗族百年学校教育人类学个案考察[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龙藜.文化视野中的藏区小学与社区关系研究——以邛山村小平小学“文化孤岛”现象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32.
    1 刘云杉.乡村学校:村落中的国家?[N].中国教育报,2012-11-12(3).
    2 毕世响.人与思想出没的地方——学校原型的天问[J].上海教育科研,2012(2):14-17.
    3 [德]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1 [英]米勒,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40.
    2 刑玲.公共政策价值合法性危机探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5):30-32.
    3 石火学.教育政策创新解读: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6):8-11.
    4 应松年.中国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J].中国法学,2010(2):5-26.
    1 成尉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点并校的法律分析-----兼论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重大缺陷[J].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Html/Article_74226.shtml。
    2 成尉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点并校的法律分析-----兼论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重大缺陷[J].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Html/Article_74226.shtml。
    3 [美]克温.规则制定——政府部门如何制定法规和政策[M].刘璟,张辉,丁洁,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77.
    1 邢会强.政策增长与法律空洞化——以经济法为例的观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3):117-132.
    2 邢会强.政策增长与法律空洞化——以经济法为例的观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3):117-132.
    3 王宏维.社会价值:统摄与驱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
    1 岳经纶.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J].中国审计,2003(10):19-20.
    2 陈鹏.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法理探源与法律重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60-164.
    1 Posner. Creating a Legal Framework for Economics Development [J].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88 (13):3.
    2 程杞国.政策制定的机制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0(3):39-43.
    3 [美]马奇.决策是如何产生的[M].王元歌,章爱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4 褚宏启.教育政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4.
    1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81.
    2 [美]麦凯布,麦卡锡,托马斯.教育法学——教师与学生的权利[M].茅锐,王晓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79.
    3 [美]麦凯布,麦卡锡,托马斯.教育法学——教师与学生的权利[M].茅锐,王晓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83.
    4 赖秀龙.日本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机制特征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9):77-79.
    5 河源.简析日本教育政策的制订[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4):75-77.
    6 [韩]吴锡泓,金融枰.政策学的主要理论[M].金东日,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08.
    1 邢会强.政策增长与法律空洞化——以经济法为例的观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3):117-132.
    2 郁琴芳.从研究报告到政策形成的教育政策制定模式之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关注教育质量政策的形成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1-42.
    1 李连科.哲学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30-31.
    2 王庆华.利益博弈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耿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115-120.
    3 赵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上学位论文,2005:36.
    1 张康之.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J].江苏社会科学,2001(6):59-60.
    1 马博.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2.
    2 张康之.公共政策过程中科学与价值的统合[J].江苏社会科学,2001(6):59-60.
    1 陈振明.教育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3.
    2 张善鑫.民族教育政策:回顾与展望—“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6):111-112.
    3 [韩]吴锡泓,金融枰.政策学的主要理论[M].金东日,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89.
    1 丁钢.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M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1.
    2 黄岩.清晰化和简单化:隐蔽的治理工具——评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J].青海民族研究,2008(2):170-172.
    1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云南布朗山布朗族社会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57.
    1 M县教育工作人员访谈记录,2013年10月14日。
    2 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的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13.
    3 王建梁,陈瑶.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学校布局调整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3):17-20.
    1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143.
    2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57.
    3 杨冠琼.公共政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9.
    1 陈振明.教育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81.
    2 陈振明.教育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82.
    3 张越,常用才.加拿大总理史蒂夫哈伯致寄宿制学校幸存者的道歉声明[C].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3-03-01.
    1 刘晓巍.奘寺学童现象及其教育法规因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78.
    1 [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滕星,马效义,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235-240.
    2 [美]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文化与平等一辩[M].褚松燕,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263.
    3 [韩]朴炳光.中国少数民族政策:摆荡于同化和融合之间[J].全球政治评论,2013(41):25-44.
    1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41.
    2 [美1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231.
    3 马焕灵.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3):41-43.
    4 韩海阔.云南暂停中小学布局调整“撤点并校”饱受争议[N].云南信息报,2012-11-22.
    5 朱永新,马国川.中国教育,从原点再出发[J].读书,2011(7):17-24.
    1 [法1莫兰.复杂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3.
    2 金炳镐,王铁志.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纲领通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706.
    3 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一个法理学的视角[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0.
    1 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一个法理学的视角[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0.
    1 么加利.论西南民族地区“草根文化”的基础教育意蕴[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54.
    2 么加利.泸沽湖摩梭人基础教育类型及问题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4(3):22-27.
    3 河清.民族——“我出生”之地[J].读书,1996(9):139-144.
    4 河清.民族——“我出生“之地[J].读书,1996(9):139-144.
    1 韩嘉玲.中国贫困地区的女童教育研究:贵州省雷山县案例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1999(2):61.
    2 姚佳胜,李颖芳.民族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2(3):125-126.
    3 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64.
    4 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74.
    5 郭清扬,王远伟.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71-77.
    1 刘铁芳.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J].教育研究.2012(1):46-68.
    1 BLS乡W老师访谈记录,2013年,10月21日。
    1 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1):118-130.
    [美]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奥恩斯坦,丹尼尔.教育基础(第八版)[M].杨树兵,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巴登尼玛.文明的困惑:藏族教育之路[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滕星,马效义,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美]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英]鲍尔.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英]鲍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M].王玉秋,孙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何锡章,黄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毕世响.人与思想出没的地方——学校原型的天问[J].上海教育科研,2012(2).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德]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法]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褚宏启.教育政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褚宏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学校制度[J].教育研究.2004(12).
    崔东植,邬志辉.韩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
    [日]大须贺明.生存权论[M].林浩,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美]戴伊.理解公共政策[M].彭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以]德洛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美]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四版)[M].谢明,伏燕,朱雪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的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丁钢.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丁煌.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00(3).
    丁煌.政策执行的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美]杜威.经验与自然[M].傅统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教育向何处去:对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评价与反思[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范先佐,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09(1).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
    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冯翠云.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承的困境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2).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美]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付卫东,董世华.当前美国支持小规模学校的重要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7).
    傅维利,刘伟.学校规模调控的依据与改进对策[J].教育研究,2013(1).
    傅维利.学校教育与亚文化[J].教育评论,1997(6).
    [加]富兰.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M].项贤明,洪成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郭清扬,赵丹,范先佐.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教学点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国家教委政策法规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90-1995)(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河清.文化个性与“文化认同”[J].读书,1999(9).
    河清.民族——‘‘我出生”之地[J].读书,1996(9).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瑞典]胡森.社会环境与学业成就[M].张人杰,译.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
    [美]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美]吉罗克斯.跨越边界:文化工作者与教育政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江应梁.傣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英]杰夫.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马忠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加]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M].邓红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美]卡拉汉.教育与效率崇拜:公立学校管理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M].马焕灵,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德]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澳]克里腾登.父母、国家与教育权[M].秦惠民,张东辉,张卫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美]克温.规则制定——政府部门如何制定法规与政策[M].刘璟,张辉,丁洁,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美]拉兹洛.多种文化的星球[M].戴侃,辛未,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加]来文.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M].项贤明,洪成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雷万鹏.家庭教育需求的差异化与学校布局调整政策转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
    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李北群.论教育政策的利益分析必要性框架及应用[J].江苏社会科学,2008(6).
    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李允杰,丘昌泰.政策执行与评估[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刘善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道义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刘铁芳.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教育何以面对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J].教育研究.2012(1).
    刘晓巍.奘寺学童现象及其教育法规因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1).
    [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马焕灵.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及其纠纷处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马焕灵,景方瑞.地方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政策失真问题管窥[J].教师教育研究,2009(2).
    马焕灵.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3).
    [美]玛茜.学校和课堂中的改革与抗拒:基础学校联合体的一项人种志考察[M]..白芸,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么加利.泸沽湖摩梭人基础教育类型及问题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4(3).
    么加利.论西南民族地区“草根文化”的基础教育意蕴[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美]米纳.多元化社会中的早期教育[M].徐韵,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法]莫兰.复杂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法]拿破仑.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M].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纽芳怡,曾满超.发达国家高校合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美]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梁向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庞丽娟.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6(9).
    朴红月.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与影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祁型雨.超越教育利益之争——教育政策的价值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钱理群.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强海燕.中、美、加、英四国基础教育研究[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秦惠民.走进教育法制的深处——论教育权的演变[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美]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M].彭宗超,钟开斌,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印]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石人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小学校布局调整[J].中国教育学刊,2004(7).
    时家骏.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努力提高投资整体效益[J].教育与经济,1991(14).
    释然.文化与乡村社会变迁[J].读书,1996(10).
    [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文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美]斯科特.国家的视角(修订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孙杰远.教育的文化范式及其选择[J].教育研究,2009(9).
    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10.
    孙振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探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孙振东.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教育学报,2006(2).
    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涂端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9(5).
    王建梁,陈瑶.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学校布局调整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3).
    王建梁,帅晓静.民主与法制下的加拿大中小学布局调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6).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西方民族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3(6).
    王鉴.论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及其政策支持[J].学术探索,2010(5).
    王鉴.民族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王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流变及课程转向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4).
    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
    王强.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8).
    王诗宗.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上)[J].民族教育研究,1998(2).
    王锡宏.中国边境民族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美]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文化与平等一辩[M].褚松燕,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英]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M].叶兴艺,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德]武尔夫.教育人类学[M].张志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韩]吴锡泓,金融枰.政策学的主要理论[M].金东日,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吴晓蓉.共生理论观照下的教育范式[J].教育研究,2011(1).
    吴晓蓉.日本偏僻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经验研究——以《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为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
    吴明海.中外民族教育史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吴志宏.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邬志辉,史宁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J].教育研究,2011(7).
    邬志辉,王存.农村被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9.
    邬志辉.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标准问题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吴遵民.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英]希尔.理解社会政策[M].刘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夏雪.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机会主义——个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教育科学,2009(3).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德]雅斯贝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杨荣帆.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杨润勇.教育政策行为研究——以县级区域为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姚荷生.水摆夷风土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姚云.美国教育法治的制度与精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詹栋梁.教育人类学[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
    张布和,戴红英.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观与我国民族教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基于苏镇个案的实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张乐天.美国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结果及其改进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张桥贵.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变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张善鑫.民族教育发展:优惠政策、经验与展望——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回顾[J].民族教育研究,2009(5).
    张树义.变革与重构——改革背景下中国行政法学理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张诗亚.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张诗亚.祭坛与讲坛——西南民族宗教教育比较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张诗亚.西南民族教育文化溯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张维平、马立武.美国教育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张维平.教育法学基础[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张维平.维护教育的公益性[J].求是.2005(14).
    张新平.简论教育政策的本质、特点及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1999(1).
    张学敏,贺能坤.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透析——基于西藏A县的调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来自个案的启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张振改.从分歧走向对话:教育管理理论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5(7).
    张源源,邬志辉.美国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结果及其改进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赵丹,范先佐.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农村教学点撤并的影响因素分析——区位理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2(1).
    曾荣光.教育政策研究:议论批判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
    曾荣光.理解教育政策的意义——质性取向在政策研究中的定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1).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郑新蓉.现代教育改革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郑新蓉.语言、文化与认知:少数民族学生教育质量若干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郑毅.冲突与协调:寺庙教育与义务教育基本权利关系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周春红.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规模经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
    周大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曲与直[J].瞭望,2013(24).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周伟.学生适应视角看民族教育政策跨文化执行——四川省藏区学生”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的个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周志宏.教育法与教育改革[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朱秀艳.美国小规模学校经济价值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4(5).
    朱永新,马国川.中国教育,从原点再出发[J].读书,2011(7).
    朱志勇.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2).
    Ben Levin.. What can we expect from governments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Vol.51, No.2,2003
    Cha Lodge Paul.. Educational policy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M]. Oxford:Martin Robertson, 1982.
    Diane Ravitch.. Brookings papers on education policy [M].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8.
    Gregory J. Cizek..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olicy [M]. San Diego, Calif.; London:Academic, 1999.
    Mabel Carney.. Country life and the country school: a study of the agencies of rural progress and of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of the school to the country community [M]. Chicago, New York:Row, Peterson and Company,1912.
    Michael Fluid and Merrill Hammer. The 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 its origins implications [M]. London: New York Famer Press, 1990.
    Roy Lowe.. A century of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what has been lost [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Vol.28, Nos.2&3,2002.
    Richard Daugherty, Prydwen Elfed-Owens.. A nationalcurriculum for wales: 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 policy-making in the ERA of administrative devolution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Vol.51, No.3,2003.
    《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1953-11-26.
    《教育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1983-8-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1992-2-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3-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3-18.
    《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1996-12-20.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1999-1-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2000-6-2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3号),2001-2-2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001-5-29.
    《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1]39号),2001-6-1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撤乡设镇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40号),2002-8-1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2002-5-1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2003-9-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85号),2003-10-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2003-9-19.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1号),2004-7-21.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8号),2004-1-17.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04]5号),2004-3-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教财[2004]7号),2004-3-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2005-4-17.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2005-5-25.
    《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4号),2005-7-1.
    《国务院关于修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48号),2005-9-20.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2005-12-24.
    《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教基[2006]10号),2006-6-9.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基厅[2006]5号),2006-6-9.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70号),2007-12-19.
    《关于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109-2008),2008-12-1.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2010]1号),2010-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2012-9-6.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1988-1-1.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1992-9-25.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1999-7-29.
    《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2013-7-24.
    《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云政发[2001]161号),2001-12-3.
    《云南省办公厅关于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指导意见》(云政办发[2009]241号),2009-11-6.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3]91号),2013-6-26.
    《M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04-2010)》,2004-7.
    《M县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规划(讨论稿)》,2012-12.
    《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2013-7-2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