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征地制度及运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征地制度的三大要件是:公共利益目的、公正的执行程序、合理的地价补偿。本文以这三个要件的形成和实践为线索进行分析中国征地制度及运行情况。近代中国的征地制度是在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征地制度和土地改革潮流下,由中国社会改革家和学者共同推引和借鉴形成的,其形成目的主要是完成中国的土地改革和满足公共建设用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的征地制度基本形成,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以土地制度转型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世界潮流一部分的中国自然也选择了此项制度。这个选择过程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逻辑,也是为政者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力图从当时世界土地制度变革的大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与征地制度的关系,各界对孙中山平均地权理论的认识,探讨征地制度的形成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征地制度运行的社会环境。
     征地制度是政府为实现土地制度转型、经济现代化建设、法制现代化转型选择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征地制度设计中,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融合的,现代化法制体系的构建是土地制度转型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变现形式和执行方法。实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是南京国民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奋斗目标。按照孙中山设计的实现“平均地权”路径,南京国民政府在民法物权法中确定了土地产权私有的原则,并在土地法规和土地政策中形成了征地制度。但实际上,征地法规的出台,最先解决的是城市土地问题,而在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上却鲜有使用。征地制度的执行虽然在当时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因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即便是在征收土地非常多的城市,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近代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主要取向就是制度化,即通过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使中国传统的制度与世界发展潮流接轨,但并不是每一项制度的形成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使土地改革顺利进行,国民政府组织了强大的专业智囊团,为其提供理论和实践研究。然而这一学术团队的分歧和争论却成为土地改革实施的障碍。
     从征地制度的形成过程来看,征地制度中无论是对私权利还是对公权力的规定都比较完备,但再关照征地制度的运行,几乎是与其法律规定脱节,不仅没有将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进行到底,而且还在征地过程中侵害民众利益。其中既有国民政府缺乏强大的财政实力支持征地制度的运行,也与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制度构建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不足有密切关系。
     本文虽然研究征地制度,但是却将其放置于南京国民政府整个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希望厘清征地制度运行及产生的效应,弄清制约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为今天的征地制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The three elements of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are public interests and execution procedures justice,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of land value. The thesis gives analysis of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for clues of the 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it. In Western Europe and Japan's land reforment tide, the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formed by the China social reformer and scholars, and made it to complete China's land reform and meet the public construction land. At the end of19th century and beginning of20th century, European countries had evolved an excellent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and played a large role i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ity and land property system reforms. As part of the world trend, China also naturally chose this system. The selection process is both China's own development logic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xecutives' choice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land reform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n Zhongshan's "equalization of landownership" and system of land expropriation and the study of it,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and to give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it operated.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was choosen by Nank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and system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modernization, the legal system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in the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design, the three aspects were fused into one another, that is, moderniz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is implementative method of the liquidation form of the land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set its goal as to realize "equalization of landownership" and "land to the tiller" and to solve the land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n Zhongshan's design of "equalization of landownership",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determined the private land property rights in the civil law and formed the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in regulations and land policy. But in fact, land acquisition regulations came out to mainly solve the urban land problems, and was rarely used in rural. While the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ffic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 but because of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execution,the role is limited in the city where much land was requisited.
     Modern transformation is the main orientation of institutionalized in modern Chinese, that is, to change China traditional system and achieving an advanced class in the worl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tandardization and legalization.However, not every system formation can achieve the expected purpose.To ensure the land reform smoothl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organized a strong professional think-tank, off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it. The differences and debates in this academic team turned out as one of serious obstac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reform.
     From this angle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the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is a very efficient system on protecting individual right and public power. But another aspect should be kept in mind that the operation of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had almost nothing with law, while the purpose of the System was to protect private property, it turned out to be a means of plundering public wealth.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lack of strong financial strength to support the operation of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and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was deficient on its control over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Although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it also places the system with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whol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t is hoped that the present reform on compensation for land expropriation would benefit from the past by the way of making clear the operation features of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and effect, and finding out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system change.
引文
① 李增刚:《经济学视角下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学术月刊》,2011年第12期,第73页。
    ② 黄伟:《浅论征地过程中的农民有组织维权抗争》,叶剑平主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专业成立二十周年不动产高峰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年,第310页。
    ③ 《温家宝2011年12月27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27/c_111318107.htm,2011年12月28日。
    ④ 温家宝:《中国农业与农村的发展道路》,《求是》,2012年第2期,第8页。
    ⑤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124866.html,2012年2月16日。
    ① 黄海:《双重地权:土地国有下的农民土地财产权》,《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19页。
    ② 慈鸿飞: 《农地产权制度选择的历史和逻辑——论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 《江海学刊》,2007年第4期,第144页。
    ③ 李昌平:《台湾农村见闻录》,《南风窗》,2006年第17期,第31页。
    ④ 有关学术成果:周诚的《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应“私公兼顾”》(《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7月27日)、《“涨价归农”还是“涨价归公”》(《中国改革》2006年第1期)、《土地增值分配应当“私公共享”》(《中国改革》2006年第5期)、《简评何太痴先生的“未来定价观”》(《中国土地》2004年第5期)、《农地征用中的公正补偿》(《江苏农村经济》2003年第11期)等;郑振源的《征用农地应秉持“涨价归农”原则》(《中国地产市场》2006年第8期);张期陈,胡志平的《论被征农地增值收益的归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刘正山:《涨价收益应该归谁?——与周诚先生再商榷》(《中国土地》2005年第8期);朱勇:《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到底该归谁》(《中国财经报》2007年3月6日)。还有一些成果散见于各个网站和报刊上面,不一一列举。近几年,每次“两会”上,征地补偿问题都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之一。2011年“两会”上,孙继业提议,征用土地补偿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人均耕地、升值预期等多方面因素,以市场价值为依据,实行公平补偿。
    ① 王防,熊金武:《从“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财经研究》,2010年第1期,第40页。
    ② 萨孟武:《宪法问题》,《时代公论》,1933年第52期,第1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2页。
    ② 鲍德潋,张淼,万国鼎,高信:《中国地政学会第二届年会纪要》,《地政月刊》,1935年第4期,第538页。
    ③ 何海晏:《平均地权与土地法》,《社会科学月刊》,1939年第1卷第1期,第9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743页。
    ⑤ 叶以强:《福建龙岩扶植自耕农之梗概》,《人与地》,1943年第7-8期,第49页。
    ⑥ 建国后,学界对于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多持严厉批评和谴责,甚少客观的学术研究和理性批评,认为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其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内忧外患促使其改革的失败。例如:杨元华:《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土改政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近年来,随着学界的不断反思,学者对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由一味地批判逐渐转变为理性地评价,尤其是法学界的学者从法律史的角度对土地政策和土地法进行了评价。如:廖光珍的《1949年前国民党土地政策述评》,《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① 吴复虞:《杭州市土地使用分配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91》,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8239页。
    ② 《京市农村之概况(续)》,《中央日报》,1932年10月19日,第3版。
    ③ 李鸿毅:《北平市财政局实习总报告》,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186》》,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90640页。
    ④ 刘岫青:《南京市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94》,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9676页。
    ⑤ 内政部年鉴编撰委员会:《内政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D)526页。
    ①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3页。
    ② 邓大才:《产权与政治研究:进路与整合》,《学术月刊》,2011年第12期,第5页。
    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编:《我国农业经济科学战线上两条道路的斗争》,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年,第23页。
    ② 杨振亚:《试析国民政府十年内战时期的土地法》,《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9期,第117-123页。
    ③ 左用章:《评国民党政府1930年颁布的<土地法>》,《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5期,第73-78页。
    ④ 郭德宏:《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与实践》,《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第169-191页。
    ⑤ 杨元华:《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土改政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8期,第120-124页。
    ⑥ 徐畅:《试析1927-1937年国民党的土地政策》,《淮北煤炭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32-36页。
    ① 高璐:《论国民党大陆时期土地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安徽史学》,1998年3期,第81页。
    ② 徐畅:《试析1927-1937年国民党的土地政策》,《淮北煤炭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32-36页。
    ③ 曲光华:《论台湾“和平土改”的不可再造性》,《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1期,第17-19页。
    ④ 张超:《土地改革与国共政权的沉浮1927—1937》,《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3期,第167页。
    ⑤ 张超:《土地改革与国共政权的沉浮1927—1937》,《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3期,第169页。
    ⑥ 郭丹:《1927—1937年国共土地政策比较》,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⑦ 金德群:《试述国民党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国现代史学会:《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年,第188-189页。
    ⑧ 龚大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评述》,《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第37-42页。
    ① 金普森、张忠才:《1927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土地政策述评》,《浙江学刊》,1989年第4期,第155-159页。
    ② 叶碧星:《十年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的特点》,《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第63-65页。
    ③ 姜爱林:《民国时期国民党土地政策述要》,《历史档案》,2001年第4期,第114-118页。
    ④ 王喆: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土地政策失败原因研究述评》, 《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22期,第16-17页。
    ⑤ 文红玉: 《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第29-36页。
    ⑥ 钟祥财:《中国土地思想史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第457页。
    ⑦ 廖光珍:《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02-104页。廖光珍:《1949年前国民党土地政策述评》,《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第41-45页。
    ⑧ 刘林:《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政实践沿革》,山东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① 陈淑铢:《从减租到扶植自耕农:抗战时期至战后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1937-1949》,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② 陈意新:《重新认识民国时期农业经济——对中国学者近年著述的评论》,《中国学术》,2004年第1期,http://ww.cp.com.cn/emd/17/newsdetail.cfm?iCntno=582,2012年3月27日。
    ① 钟祥财:《中国土地思想史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第395-450页。
    ② 张耀平,曾学贵:《我国交通建设用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第411-415页。
    ③ 桂署钦:《抗日战争时期广西铁路建设述评》,《柳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第44-49页。
    ④ 李恭忠:《中山陵征地考》,《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第200-205页。
    ⑤ 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10-130页。
    ⑥ 郭春华:《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征收制度》,《民国档案》,2004年第4期,第95页。
    ⑦ 郭春华:《国民政府时期的征地补偿》,《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81页。
    ① 徐海燕:《南京国民政府的导淮事业(1927-1937)》,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第30-50页。
    ② 王瑞庆:《1927年-1937年南京市征地补偿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③ 王瑞庆:《1927年—1937年南京市土地征收的地价补偿政策》,《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6期,第192-193页。
    ④ 王瑞庆:《1927—-1937年南京市房屋拆迁问题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8期,第262-263页。
    ⑤ 王蓉:《金水农场土地征收述评》,《农业考古》2008年第6期,第61-63页。
    ⑥ 黄华平:《1932年上海新站之争》,《兰台世界》,2009年第9期,第41-42页。
    ⑦ 宋睿奇:《浅析永利化学公司征地始末》,《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2期,第239-241页。
    ① 蒲坚主编, 《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16-582页。
    ② 邢益精: 《宪法征收条款中公共利益要件之界定》,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2-250页。
    ③ 陈耀:《浅论民国土地法的得失》,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④ 杨士泰:《清末民国土地法制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⑤ 刘林:《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政实践沿革》,济南:山东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⑥ 苗奇胜:《南京国民政府土地征收法律研究》,郑州:郑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① 邓大才:《产权与政治研究:进路与整合》,《学术月刊》,2011年第12期,第5页。
    ①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三)》,《南方周末》,2011年11月10日,第26版。
    ② 刘伟,谭春玲:《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安徽史学》,2012年第1期,第126页。
    ③ 寺田浩明:《权利与冤抑—清代听讼和民众的民事法秩序》,载滋贺秀三等著:《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99页。
    ④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4-27页。
    ⑤ 《旧唐书》卷四十八。
    ① 《通典》卷二。
    ② 《宋会要辑稿》食货七0之—四一、一四二。
    ③ 《战后问题的问题》,《当代评论》,1941年7月26日。梁方仲:《梁方仲文存》,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86页。
    ① 张仁善:《论中国近代法律精英的法治理想》,《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99页。
    ① 《中委朱霁青对於土地收用法之意见》,《银行周报》,1928年第26期,第6页。
    ② 《中委朱霁青对於土地收用法之意见》,《银行周报》,1928年第26期,第6页。
    ③ 蒋廉:《土地征收放款之理论与实践》,重庆: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1941年,第7页。
    ④ 萧铮:《平均地权之理论体系》,台湾:中国地政研究所,1988年,第204页。
    ⑤ 邹永学,吴祖鲲:《海内外学者关于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的研究综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第5期,第75页。
    ① 余群宗:《论中国土地征收法》,《社会科学论丛》,1933年第8期,第19页。
    ① [法]罗班(R. Robin)著;万锡九译:《土地征收之学理与实施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2页。
    ② [法]罗班(R. Robin)著;万锡九译:《土地征收之学理与实施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0页。
    ③ 王孟邻:《中法土地徵收法的比较研究》,《政治季刊》,1937年第1期,第83页。
    ④ 余群宗:《论中国土地征收法》,《社会科学论丛》,1933年第8期,第20页。
    ⑤ 谢怀拭:《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25页。
    ⑥ 杨代雄编著:《古典私权一般理论及其对民法体系构造的影响:民法体系的基因解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3页。
    ⑦ 陈新民:《法治国公法学原理与实践》(上),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63页。
    ① 贺子远:《平均地权与新兴各国土地政策之比较的研究》,《安徽建设》,1929年第10期,第25页。
    ② 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745页。
    ③ 南洋公学译书院初译,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补遗校订,高殉点校:《新译日本法规大全:点校本》(第6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94页。
    ④ [美]巴林顿·摩尔著,拓夫等译:《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35页。
    ⑤ [美]巴林顿·摩尔著,拓夫等译:《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380页。
    ① [美]巴林顿·摩尔著,拓夫等译:《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5页。
    ② 邹枋:《欧洲土地均权的新趋势》,《商学期刊》,1929年第6期,第2页。
    ③ 章锡琛:《英国今日之土地问题》,《东方杂志》,1914年第10卷第10卷,第13-20页。
    ④ 亚光:《中国土地问题的研究》,《东省经济月刊》,1929年第9期,第5-6页。
    ① 邹枋:《墨西哥土地经济的均权趋势》,《商学期刊》,1929年第4期,第5页。
    ② 邹枋:《墨西哥土地经济的均权趋势》,《商学期刊》,1929年第4期,第5页。
    ③ 雷宾南:《丹麦之土地立法》,《东方杂志》,1928年第25卷第21号,第47-52页。
    ④ 柴尔兹著,《瑞典之中道》,王清彬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⑤ 以上内容参见鲍德澄译述:《欧洲土地制度》,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1年,第27-29页。
    ① 黄桂:《土地行政》,南昌:江西省地政局,1947年,第48页。
    ② 邹枋:《欧州土地均权的新趋势》,《商学期刊》,1929年第6期,第11页。
    ③ 窝德亚搭著,《战后欧洲土地改革》,张淼译,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第78-80页。
    ④ 贺子远:《平均地权与新兴各国土地政策之比较的研究》,《安徽建设》,1929年第10期,第26页。
    ⑤ 窝德亚搭著,《战后欧洲土地改革》,张淼译,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第82页。
    ⑥ 窝德亚搭著,《战后欧洲土地改革》,张淼译,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第89页。
    ① 窝德亚搭著,《战后欧洲土地改革》,张淼译,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第90页。
    ② 丁国瑞:《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实例》,《三民半月刊》,1930年第5卷第1-2期,第176页。
    ③ 丁国瑞:《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实例》,《三民半月刊》,1930年第5卷第1-2期,第173页。
    ④ 贺子远:《平均地权与新兴各国土地政策之比较的研究》,《安徽建设》,1929年第10期,第25页。
    ① 祝平:《中国土地改革导言》,《地政月刊》,1934年第1-6期,第16页。
    ② 曹慎修:《中国土地问题之研究》,南京:明日书店,1932年,第125页。
    ③ 贺子远:《平均地权与新兴各国土地政策之比较的研究》,《安徽建设》,1929年第10期,第25页。
    ④ 参见杨汉鹰:《建国以来国内外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研究综述》,《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第63-66页;胡锋:《建国以来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综述》,《新余高专学报》,2002年第4期,第29-32页。刘玉青:《近十年来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新观点综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58-63页。
    ①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06页。
    ②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28页。
    ③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28页。
    ④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28页。
    ⑤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27页。
    ⑥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22页。
    ⑦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97页。
    ⑧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28页。
    ⑨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21页。
    ⑩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55页。
    (?)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99页。
    ①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56页。
    ②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99页。
    ③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58页。
    ④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64页。
    ⑤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十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58页。
    ⑥ 石天倪:《中国土地问题之探讨》,《三民半月刊》,1930年第1-2期,第91页。
    ⑦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56页。
    ①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76页。
    ②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20页。
    ③ 甘乃光:《孙中山平均地权论述评》,岭南大学经济学会编,《中山经济思想研究》,上海:三民公司,1927年,第1页。
    ④ 梁启超:《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2页。
    ⑤ 久保田文次:《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论》,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408页。
    ⑥ 胡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民报》,1906年第3期,第13页。
    ① 些学者具有早起共产主义思想,例如:邓初民的《土地国有问题》,《东方杂志》,1923年第19号,第13-20页。
    ②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92页。
    ③ 侯鸿智:《我国土地私有制度之研究(续)》,《盘石杂志》,1936年第4期,第251页。
    ④ 郁琛:《中国土地分配问题》,《地政月刊》,1933年第7-12期,第1558页。
    ⑤ 祝平:《中国土地改革导言》,《地政月刊》,1934年第1-6期,第16页。
    ⑥ 祝平:《实施土地政策以复兴农村刍议实施土地政策办法纲要》,《地政月刊》,1933年第12期,第1646页。
    ⑦ 祝平:《实施土地政策以复兴农村刍议实施土地政策办法纲要》,《地政月刊》,1933年第12期,第1646页。
    ⑧ 祝平:《实施土地政策以复兴农村刍议实施土地政策办法纲要》,《地政月刊》,1933年第12期,第1646页。
    ① 高一涵:《平均地权的土地法》,《东方杂志》,1928年第1号,第35页。
    ② 萧铮:《土地所有权之研究与平均地权》,《地政月刊》,1933年第7-12期,第1557页。
    ③ 萧铮:《中国今日应采之土地政策》,《地政月刊》,1933年第7-12期,第1458页。
    ④ 庞威远:《中国各党派土地政策之评述》,《众志月刊》,1934年第4期,第29页。
    ⑤ 庞威远:《中国各党派土地政策之评述》,《众志月刊》,1934年第4期,第30页。
    ⑥ 庞威远:《中国各党派土地政策之评述》,《众志月刊》,1934年第4期,第31页。
    ① 胡汉民:《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三民主义月刊》,1933年第1期,第8页。
    ② 涂光隽:《改良农村经济与土地征收法》,《三民主义月刊》,1933年第1期,第148页。
    ③ 涂光隽:《改良农村经济与土地征收法》,《三民主义月刊》,1933年第1期,第149页。
    ④ 徐天一:《我国的土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续第三期)》,《三民主义月刊》,1933年第6期,第148-151页。
    ⑤ 徐天一:《我国的土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续第三期)》,《三民主义月刊》,1933年第6期,第152-154页。
    ① 贺子远:《平均地权与新语各国土地政策之比较的研究》,《安徽建设》,1929年第10期,第22页。
    ② 苏敏曾:《近人土地改革意见之分析》,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35549页。
    ③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87页。
    ④ 陈顾远:《土地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99页。
    ① 这里所说的土地所有权是在西方物权法体系中土地作为个人私有财产中的不动产受到法律保护的一项权利,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中国传统法系中政府以税收为目的设计的土地所有权,是一种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方式。
    ② 李华兴等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33页。
    ③ 沈家本撰, 《历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邓经元、骈字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42页。
    ④ 19世纪初个人主义思想占据法律的主导地位,绝对性地保护个人财产成为立法的基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由极端个人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的频现,限制个人权利的国家本位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成为西方的社会思潮,反映在法律方面,就是因公共利益需要对契约、自由、财产权等个人权利进行限制,即所有权社会化。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1912年的《瑞士民法》,1919年的《魏玛宪法》是20世纪初最为典型的所有权社会化思潮的产物,同时,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修法对绝对的个人所有权予以限制。我国近代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征地制度也是在这—思潮中逐渐完善起来的。所有权社会化在当今法学界的研究成果颇丰,无须赘述。本文在这里只分析所有权社会化思潮对我国近代征地制度形成的影响,及其学界对土地征收制度合理性的讨论。
    ① [美]惠顿(Henry Wheaton):《万国公法》点校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39页,第42页。
    ② 据李贵连考证,《法国律例》中的《民律》即为《拿破仑民法典》,参见《晚清的法典翻译:<法国民法典>三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1页。
    ③ [法]毕利干口译,(清)时雨化笔述,《法国律例》,京师同文馆,光绪六年(1880年),第五百四十四条,第五百四十五条。
    ④ [法]狄骥:《<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通变迁》,徐砥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校勘者导言,第13页。
    ① 梁启超主办的湖南时务学堂把《法国律例》作为必修功课之一。参见陈元晖主编,汤志钧,陈祖恩,汤仁泽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48页。
    ② 陈箓译,《法兰西民法正文》,修订法律馆铅印本,第五百四十四条,第五百四十五条。
    ③ 高景芳,赵宗更:《行政补偿制度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④ 盛宣怀:《南洋公学推广翻辑政书折》(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载于[清]盛愚斋(宣怀)撰:《(盛尚书)愚斋存稿初刊5卷六》,思补楼藏版。
    ① 南洋公学译书院初译,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补遗校订,高殉点校:《新译日本法规大全第6卷点校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86-109页。
    ② 所谓“古典征收补偿”,即为19世纪以个人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公益征收补偿制度。其特征是:(1)征收的客体必须是有体物的所有权(主要是土地)。(2)征收之方式主要是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3)征收目的是具体的公共福利。(4)补偿方式是全额补偿。
    ③ 《海内外半月大事表》,《华商联合报》,宣统元年三月份上半月。
    ④ 《四省绅商设立津浦铁路商股有限公司招股章程》,《东方杂志》,第10期,第148页。
    ⑤ 《别录:公用土地收用规则法律案》,《浙江教育官报》1910第18期。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4》,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1页。
    ⑥ 《纪事:中国纪事:咨行土地收用权之无碍》,《国风报》,1911年第3期,第6页。
    ⑦ 钱恂,董鸿祎编纂:《新译日本法规大全点校本法规解字》,上海: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41页。
    ⑧ 黎难秋等主编:《中国科学翻译史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58-359页。
    ① 盛宣怀:《南洋公学推广翻辑政书折》(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盛尚书)愚斋存稿初刊5卷六》。
    ② 刘广安,高浣月,李建渝等编著:《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7页。
    ③ 在大陆法系中,基本的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两类。公法是指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个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所有权社会化论的核心是研究公共利益合理性问题,反映在公法中的土地征收问题上主要是论证因公共利益征收的合理性,私法中的土地征收问题主要论证如何保护土地所有权。
    ④[日]梅谦次郎著,孟森译,《日本民法要义总则》,商务印书馆1913年印行,第1页。
    ⑤ 赵国材:《民法物权表解》,上海科学书局,1912年。郑爱诹:《不动产登记条例详解》,上海世界书局,1924年。中央政治学校:《民法物权编释义》,1919年印。《不动产之登记为对抗第三人之要件》,《法律评论》,1927年第185期,等。
    ⑥ 姚华:《民法财产编》,上海:群益书社,1913年。熊元楷:《民法物权》,北京:安徽法学社,1914年。《民法物权篇》,北京:中央法政专门学校,1912年。许壬:《民法财产编》,上海:益群书社,1913年,等。
    ⑦ 刘鸿渐:《民法物权讲义》,北京:朝阳学院,1912年。黄右昌:《民法物权讲义》,北京:朝阳学院,1912年,等。
    ① 19世纪,在德国国内私法研究领域中形成了由耶林等所代表的“罗马法派”(Romanisten)和基尔克所代表的“日耳曼法派”(Germanisten)。这两派对当时私法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 [日]梅谦次郎著,《日本民法要义总则》,孟森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13年,第51页。
    ③ [法]狄骥著,《<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通变迁》,徐砥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8页。
    ④[法]狄骥著,《<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通变迁》,徐砥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5页。
    ⑤ 张嘉禾:《论所有权思想之变迁》,《太平洋杂志》,1918年第3期,第5页。
    ⑥ 许藻镕:《私权之物质化》,《法学会杂志》,1921年第7期,第66页。
    ⑦ 方文政:《所有权之社会化》,《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季刊》,1923年创刊号,第15页。
    ⑧ 方文政:《所有权之社会化》,《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季刊》,1923年创刊号,第15页。
    ① 王世杰: 《财产权性质之新义》, 《社会科学季刊》,1923年第1期,第39页。
    ② 燕树棠:《财产观念之变迁》,《公道、自由与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3页。
    ③ 王世杰: 《财产权性质之新义》, 《社会科学季刊》,1923年第1期,第25页。
    ④ 1910年熊元翰根据岩井尊闻在京师法律学堂讲课的笔记编辑成《国法学》,由安徽法学社编入“法律丛书”于1910年出版。
    ⑤ 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58页。
    ⑥ 韩大元: 《论日本明治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 《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第19-37页。
    ⑦ 《日本土地收用法》,《市政通告》1914年第76期,第77期,第80期,第81期,第82期,第83期,第84期,第85期,第86期,第87期,第89期。
    ⑧ 文宗沛:《土地征收法》:京兆尹公署通俗书说编纂会编,《京兆讲演汇编》,1917年第27期,第19-23页。
    ① [英]蒲兰(W. Jethro Brown),鲠生译,《狄骥之法学评》,《太平洋》,1917年第5期,第1-20页。
    ② 周鲠生:《读狄骥宪法学》,《太平洋》,1921年第2期,第3期,1923年第9期。
    ③ [日]美浓部达吉著,《日本公用征收法释义》,李信臣编译,内务部编译处,1919年。
    ④ 董修甲:《收用土地法之研究》,《道路月刊》1922年第1期,第15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1-173页。
    ① 陈霆锐: 《自由权契约权财产权新论》,吴经熊、华懋生编, 《法学文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77页。
    ② 陈霆锐:《论国家收用权》,《法学季刊》,1924年第4期。
    ③ 黄经文: 《近代民法之新趋势与我国现行民法之特质》, 《中华法学杂志》,1937年第8号,第77页。
    ① 傅仲久编,吴经熊校正:《宪法文选上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第635页。
    ② 胡长清:《我国宪法中关於土地事项应有之规定》,《地政月刊》,1933年第1-6期,第719页。
    ③ 傅仲久编,吴经熊校正:《宪法文选上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第643页。
    ④ 杨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805宪政要览》,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第9页。
    ⑤ 姚传法:《宪法中关於土地问题之规定》,《时事类编》,1940第53期,第67页。
    ⑥ 吴尚鹰:《土地问题与土地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8页。
    ⑦ 李之屏:《土地法释义(上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第8页。
    ① 史尚宽著,张双根校勘,《物权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1页。
    ② 《民法第三编物权》,《交通公报》,1929年第98期,第30页。
    ③ 史尚宽著,《物权法论》,张双根校勘,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61页。
    ④ 萧铮:《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与美国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联合出版,第49572页。
    ⑤ 苏希洵: 《所有权观念之变迁与所有权立法之趋势》, 《中华法学杂志》,1930年第2期,第28页。
    ⑥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66页。
    ⑦ 胡汉民:《社会生活之进化与三民主义的立法》,《中华法学杂志》,1930年第1期,第4页。
    ① 胡汉民:《社会生活之进化与三民主义的立法》,《中华法学杂志》,1930年第1期,第6页。
    ② 胡汉民:《社会生活之进化与三民主义的立法》,《中华法学杂志》,1930年第1期,第9页。
    ③ 王宠惠: 《所有权之今昔观》, 《中华法学杂志》,1931年第6期,第5页。
    ④ 吴芳亭:《所有权观念之演变》,《中华法学杂志》,1937年第7期,第100页。
    ⑤ 胡汉民:《国民政府立法院开会辞》,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一辑,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第12页。
    ⑥ 黄经文: 《近代民法之新趋势与我国现行民法之特质》, 《中华法学杂志》1937年第8号,第6页。
    ⑦ 陆丹林编,《市政全书(第5版)》,上海: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1931年,第311页。
    ⑧ 戴君毅:《论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地政通讯》,1947年第18期,第4页。
    ① 罗醒魂:《土地政收与土地金融》,《服务月刊》,1942年第4-5期,第75页。
    ② 卢伯鸥:《土地所有权法制演变的检讨》,《新中华》,1944年第7期,第61页。
    ③ 施若霖:《论中国土地改革》,《观察》,1947年第21期,第10页。
    ④ 乾健:《论中国土地改革(本刊专论)》,《新新闻半刊》,1949年第6期,第5页。
    ① 蔡枢衡:《中国法律之批判》,上海:正中书局,1942年,第21页。
    ② 《民法物权篇之精神(续)》,《中央日报》,1929年12月9日,第3版。
    ① 蔡枢衡:《中国法律之批判》,台北:正中书局,1942年,第65页。
    ② 胡汉民:《国民政府立法院开会辞》,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一辑,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第2页。
    ③ 韩冰:《论近代中国民法变迁中的所有权绝对原则》,《河北法学》,2011年第1期,第99-103页。
    ④ 杨立新点校/主编.《大清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律草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0页。
    ⑤ 西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编:《中国近代法制史资料选辑1840-1949》第1辑,西安:西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1985年,第438页。
    ⑥ 杨立新点校/主编:《大清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律草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07页。
    ⑦ 韩冰:《论近代中国民法变迁中的所有权绝对原则》,《河北法学》,2011年第1期,第101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07页。
    ② 《民法物编原则》,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二辑,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第26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08页。
    ④ 《民法物权篇之精神(续)》,《中央日报》,1929年12月9日,第3版。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1页。
    ⑥ 黄经文: 《近代民法之新趋势与我国现行民法之特质》,《中华法学杂志》,1937年第1卷第8号,第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48页。
    ② 《南京市土地行政》,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1001-6,案卷号15,第28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15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7页。
    ② 曹杰著,周旋勘校:《中国民法物权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98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16页。
    ④ 曹杰著,周旋勘校:《中国民法物权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112页。
    ⑤ 张翥编:《最高法院裁判要旨第2版》第2册,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6年,第141页。
    ⑥ 《民法物权篇之精神(续)》,《中央日报》,1929年12月9日,第3版。
    ⑦ 张翥编:《最高法院裁判要旨第2版》第2册,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36年,第142页。
    ① 《南京市土地行政》,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1001-6,案卷号15,第29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17页。
    ③ 曹杰著,周旋勘校:《中国民法物权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13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47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23页。
    ⑥ 曹杰著,周旋勘校:《中国民法物权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188页。
    ① 《民法物编原则》,《立法专刊》,1930年第2期,第25页。
    ② 宋炳炎:《南京市办理地政之经过》,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16897页。
    ③ 《民法物编原则》,《立法专刊》,1930年第2期,第26页。
    ④ 曹杰著,周旋勘校:《中国民法物权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22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07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政治(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07页。
    ① 《民法物权篇之精神(续)》,《中央日报》,1929年12月9日,第3版。
    ② 《民法物编施行法》,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三辑》,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第116页。
    ③ “中华民国史法律史编纂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法律志(初稿)》,台湾:“国史馆”,1994年,第38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2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3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2页。
    ① 萧铮:《土地所有权之研究与平均地权》,《新生命》,1929年第7号,第2页。
    ② 胡汉民:《三民主义立法精义与立法方针》,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22集),台湾:中央文物供应处,1960年,第393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桉史料选编》上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577页。
    ② 《建设大纲草案及其说明》,《中央日报》,1928年10月10日,第1版。
    ③ 陈淑仁:《我国土地政策的研究》,国立武汉大学第四届毕业论文,1934年,第14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桉史料选编》上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737页。
    ⑤ 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下册,重庆:商务印书局,1941年,第589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34-235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35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9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36-239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52-254页。
    ② 《军政部兴建军事设施征用民地补偿办法》,南京市档案馆藏,案卷号:1001-1-200[Z]。
    ③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506页。
    ④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508页。
    ⑤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752-753页。
    ⑥ 刘岫青:《土地政策战时实施纲要的分析》,《人与地》,1942年第1期,第10页。
    ⑦ 朱剑农:《自耕农扶植问题》北京:中华书局,1946年,第103页。
    ⑧ 当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办法主要有二种:第一种由政府以大量资金,依法征收土地,放领予农民耕种,是为直接自耕农之创设;第二种则系货款佃农,自行购地耕种,是为间接自耕农之扶植。参见《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行政院工作报告——地政部分》,《地政通讯》,1947年第18期,第21页。
    ① 王益大:《中国应取之土地政策》,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1945年毕业论文,第120-121页。
    ②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936页。
    ③ 《土地政策纲领》,《经济统计季刊》,1945年第3-4期合刊,第256页。
    ④ 《土地政策纲领》,《经济统计季刊》,1945年第3-4期合刊,第256页。
    ⑤ 《农民政策纲领》,《经济统计季刊》,1945年第3-4期合刊,第256页。
    ⑥ 《土地政策纲领》,《经济统计季刊》,1945年第3-4期合刊,第256页。
    ⑦ 王益大:《中国应取之土地政策》,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1945年毕业论文,第9页。
    ⑧ 土地金融处编,《中国各重要市县地价调查报告》,重庆: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1944年,第2页。
    ⑨ 刘毓文:《土地法》,北京:国立北平大学,1936年,第2页。
    ⑩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法令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516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② 李之屏:《土地法释义》(下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第230页。
    ③ 王祺:《一年来我国土地政策之推行》,《地政月刊》,1936年第4卷4-5期合刊,第607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2页。
    ⑤ 叶光海:《修正土地法之检讨》,《财政评论》,1946年第5期,第17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1页。
    ⑦ 叶光海:《修正土地法之检讨》,《财政评论》,1946年第5期,第20页。
    ⑧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8页。
    ⑨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59页。
    ① 张知本:《宪法草案委员会之使命及草案中应行研究之问题》,《东方杂志》,1933年第7号,第16页。
    ② 清远:《宪法初稿之研究》,《复兴月刊》,1933年第12期,第11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603页。
    ④ 吴经熊:《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法令周刊》,1933年第163期,第2页。
    ⑤ 吕复:《对于新颁宪法草案第二章之平议》,《大公报》天津,1934年3月8日,第3版。
    ⑥ 清远:《宪法初稿之研究》,《复兴月刊》,1933年第12期,第5页。
    ⑦ 欧管:《宪法草案初稿之检讨》,《大公报》天津,1934年3月21日,第3版。
    ⑧ 陈长蘅:《再拟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时代公论》,1933年第72期,第20页。
    ⑨ 张知本:《宪法草案委员会之使命及草案中应行研究之问题》,《东方杂志》,1933年第7号,第15页。
    ⑩ 孙科:《中国宪法的几个问题》,《东方杂志》,1934年第21期,第48页。
    ① 《论人民自由权》,《大公报》天津,1934年4月9日,第3版。
    ② [美]路易斯·亨金等著,郑戈等译: 《宪政与权利》,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第155页。
    ③ 吴经熊:《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法令周刊》,1933年第163期,第2页。
    ④ 胡长清:《我国宪法中关於土地事项应有之规定》,《地政月刊》,1933年第1-6期,第716页。
    ⑤ 鲍德潋:《各国宪法中关於土地事项之规定》,《地政月刊》,1933年第1-6期,第745-759页。
    ① 陈继烈:《我对于宪法草案之意见》,《时代公论》,1934年第6期,第28页。
    ② 吴经熊《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法令周刊》,1933年第163期,第2页。
    ③ 胡长清:《我国宪法中关於土地事项应有之规定》,《地政月刊》,1933年第1-6期,第716页。
    ④ 立法院编译处编译:《各国宪法汇编》第一辑,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1933年,第144、142页。
    ⑤ 杨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805))宪政要览,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第9页。
    ⑥ 王祺:《欧战后各国土地政策表现于宪法上之趋势》,《地政月刊》,1933年第1-6期,第742页。
    ⑦ 吴经熊:《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法令周刊》,1933年第163期,第13页。
    ① 清远:《宪法初稿之研究》,《复兴月刊》,1933年第12期,第11页。
    ② 程绍德:《宪法初稿中之国民生计章》,《时代公论》,1933年第65-66号合刊,第41页。
    ③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20页。
    ④ 胡长清:《我国宪法中关於土地事项应有之规定》,《地政月刊》,1933年第1-6期,第720页。
    ⑤ 胡长清:《我国宪法中关於土地事项应有之规定》,《地政月刊》,1933年第1-6期,第717页。
    ⑥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审查修正案》,《大公报》天津,1934年7月30日,第4版。
    ⑦ 立法院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宣传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说明书》,重庆:正中书局,1940年,第76页。
    ⑧ 姚传法:《宪法中关於土地问题之规定》,《时事类编》,1940年第53期,第69页。
    ⑨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120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1页。
    ② 胡长清:《我国宪法中关於土地事项应有之规定》,《地政月刊》,1933年第1-6期,第718页。
    ③ 五子兰:《中国制宪问题(一名五五宪草之研究)》,上海:中国印书馆,1946年,第194页。
    ④ 陈盛清:《战后关于土地的法律问题》,《东方杂志》,1945年第41卷5号,第14页。
    ⑤ 国民大会秘书处编:《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修正案》,国民大会秘书处,1946年,第17页。
    ⑥ 吴经熊:《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法令周刊》,1933年第163期,第13页。
    ⑦ 万国鼎:《本会对于<我国宪法中关于土地事项应如何规>之建议》,《地政月刊》,1933年第1卷第1-6期,第825页。
    ⑧ 王品伦:《对于宪法草案初稿之意见》,《中华法学杂志》,1934年第1-2期,第28页。
    ① 姚传法:《宪法中关於土地问题之规定》,《时事类编》,1940年第53期,第68页。
    ② 陈盛清:《五五宪草释论》,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1944年,第257页。
    ③ 罗隆基:《五五宪草之修正》,《再生》,1940年第45期,第9页。
    ④ 杨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805》》宪政要览,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第42页。
    ⑤ 杨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805)》宪政要览,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第41页。
    ① 杨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805》)宪政要览,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第67页。
    ② 杨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805》》宪政要览,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第121页。
    ③ 杨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805》》宪政要览,台湾:文海出版社,1940年,第134页。
    ④ 国民大会秘书处编印:《国民大会实录》,国民大会秘书处,1946年,第280页。
    ⑤ 国民大会秘书处编:《五五宪草修正案草案订正稿》,南京:南京印书馆,1946年,第57页。
    ⑥ 王景岐: 《将来新宪法中三个主要问题》,傅仲久编,吴经熊校正,《宪法文选上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第24页。
    ① 林增杰等:《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土地法律比较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77页。
    ② 光晟:《宪法草案之研究》,《中华法学杂志》,1934年第1-2期,第14页。
    ③ 王防,熊金武:《从“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兼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的关系》,《财经研究》,2010年第1期,第40页。
    ④ 社评:《读宪法草案初稿》,《大公报》天津,1934年3月3日,第2版。
    ⑤ 胡适:《制宪不如守法》,载于傅仲久编,吴经熊校正,《宪法文选上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第22页。
    ① 林纪东:《法学绪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第76页。
    ② [美]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82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3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0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1页。
    ② 《森林法所载国有公有二语之含义及官署与机关之称谓于土地法等规定不同解释文》,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十二辑,上海:民智书局,1936年,第218页。
    ③ 马学强:《从传统到现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7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1页。
    ⑤ 陈顾远:《土地法》,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303页。
    ⑥ 《川滇铁路宣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85》,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5049页。
    ⑦ 《南京特别市市政法规汇编》,南京:民智书局,1929年,第266页。
    ① 《五部审查南京市土地条例》,《中央日报》,1929年2月23日,第3版。
    ② 《五部审查南京市土地条例》,《中央日报》,1929年2月23日,第3版。
    ③ 《征用土地应依规定程序》,《中央日报》,1930年6月12日,第3版。
    ④ 《国民政府令直辖各机关凡主管首都范围内公有土地处分时需送首都建设委员会审查文》,《国民政府公报》,1931年4月10日第743号。
    ④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九十二辑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首都建设(二),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第73页。
    ⑤ 《公有土地处理规则》,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1,案卷号266。
    ⑦ 《铁道部训令第二四一六号》,《铁道公报》,1932年第370期,第2页。
    ⑧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3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3页。
    ② 《市府公布征收土地取缔规则》,《申报》,1929年12月16日,第14版。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2-123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⑤ 《上海市兴办公共事业人征收土地章程》,《上海市政府公布》1932年第119期,第88页。
    ① 《土地法原则》,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一辑,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第17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08页。
    ③ 陈正谟:《新土地法中之土地政策》,《财政评论》,1946第5期,第12页。
    ④ 陈正谟:《新土地法中之土地政策》,《财政评论》,1946第5期,第12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⑥ 《征收民地以收买为原则内政部将各机关征收计划送本府查核》(1935年),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1001-1,案卷号1339。
    ⑦ 孟普庆:《中国土地法论》,南京:南京市救济院印刷社,1933年,第459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4页。
    ② 刘岫青:《南京市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9584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4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7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173页。
    ① 《市府公布征收土地取缔规则》,《申报》,1929年12月16日,第14版。
    ② 《民营公用事业监督条例》,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三辑,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第27-29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06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3-124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3-174页。
    ③ 《川滇铁路宣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85》,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5106页。
    ① 《川滇铁路宣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85》,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5108页。
    ② 《川滇铁路宣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85》,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5037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1页。
    ④ 《市府征用交通路土地》,《中央日报》,1930年6月28日,第3版。
    ① 《中央机器制造厂征地约有千亩》,《中央日报》,1931年6月4日,第4版。
    ② 《粤汉路占用民地应依法定手续》,《中央日报》,1929年12月2日,第3版。
    ③ 《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收用土地细则》,《铁道公报》,1930年第120期,第2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4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5-126页。
    ① 《导淮征用土地办法》,《中央日报》,1931年11月28日,第4版。
    ② 《政治区域居民向政院请愿》,《中央日报》,1934年8月8日,第3版。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7-128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5页。
    ⑤ 《第三四二七号令铁道部据呈铁路收用土地拟请转呈特准先行占用随后补行法定手续由》,《行政院公报》,1930年第103期,第68页。
    ⑥ 叶以强:《土地法之制定及其修正经过》,《财政评论》1946年第5期,第110页。
    ① 《川滇铁路宣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85》,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5054页。
    ② 《成渝铁路沿线土地征收之经过》,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96》,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0848页。
    ③ 《成渝铁路沿线土地征收之经过》,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96》,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0843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7-128页。
    ⑤ 《圈地发财之张济澜倒运》,《申报》,1929年10月25日,第15版。
    ① 吴景初:《上海县实习调查日记》,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8523-524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4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5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6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6-127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6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7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① 《川滇铁路宣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85》,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0978页。
    ② 《南京市新住宅区第一区征收给价及承领土地筹事办法》(1932年),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1001-1,案卷号1027。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173页。
    ①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法令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517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5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6页。
    ④ 刘岫青:《南京市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
    ① 《土地评价委员会与征收土地审查委员会相提并存》,《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34期,第2页。
    ② 《各省市举办地政程序大纲》,《中央周刊》,1934年第305期,第3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④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民国十三年编订法令大全全1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517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3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126页。
    ① 俞钟骆,吴学鹏编辑:《国民政府统一解释法令续编》第2集,上海:上海律师公会,1934年,第65页。
    ② 《土地征收审委会组织章程》,《中央日报》,1929年7月24日,第4版。
    ③ 刘岫青:《南京市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第49656-49657页。
    ④ 《土地征收委员会委员人选案》,《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27期,第34页。
    ⑤ 刘岫青:《南京市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第49658页。
    ⑥ 《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举行第十三次常会》,《首都市政公报》,1930年第56期,第3页。
    ⑦ 1932年夏,南京市政府为节省开支,裁撤合并行政机构,土地局奉命裁撤,关于全市土地行政事宜,于财政 局内增设第三科办理之,故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中土地局长一席,亦改由财政局第三科长充任。
    ① 刘岫青:《南京市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9661页。
    ② 《核准广州市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组织简章》,《广东省政府》,1934年第268期,第69页。
    ③ 《函市执行委员会函商可否由会召集市内各工会依章推定代表一人充任广州市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希酌办见复由》,《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1934年第485期,第99页。
    ④ 《函市执行委员会函商可否由会召集市内各工会依章推定代表一人充任广州市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希酌办见复由》,《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1934年第485期,第99页。
    ⑤ 《函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准市执行委员会函关于关于召集市内各工会推定代表充任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委员一案希查照办理由》,《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1934年第493期,第104页。
    ⑥ 王孟邻:《中法土地徵收法的比较研究》,《政治季刊》,1937年第2卷第1期,第101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61页。
    ⑧ 《土地纠纷内政部拟定公断条例》,《中央日报》,1933年10月10日,第1版。
    ① 《赣市府委员会设立土地公断处》,《地政月刊》,1934年第1-6期,第923页。
    ② 《聘任彭学湛、刘行谦为南昌市土地公断处委员》,《江西省政府公报》,1934年第10期,第11页。
    ③ 《湖南省各县市土地公断委员会组织规则》,《湖南省政府公报》,1936年第580期,第4页。
    ④ 王孟邻:《中法土地徵收法的比较研究》,《政治季刊》,1937年第2卷第1期,第102页。
    ⑤ 王孟邻:《中法土地征收法的比较研究》,《政治季刊》,1937年第2卷第1期,第102页。
    ⑥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土地评价委员会组织条例》, 《首都市政公报》,1928第25期,第1页。
    ⑦ 《上海特别市土地评价委员会章程草案》, 《土地局年刊》,1929年第1册,第385-386页。
    ⑧ 《电桂林市政处等令遵照组织收用土地评价委员会并附简章》,《广西省政府公报》,1937年第172期,
    ① 《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收用民有土地评价委员会规则》,《铁道公报》,1930年第120期,第7页。
    ② 《石岐长堤土地评价委员会章程》,《中山县土地局年刊》,1932年第1期,第75页。
    ③ 《土地评价会》,《中央日报》,1928年3月11日,第3版。
    ④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法令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516页。
    ⑤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法令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51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7页。
    ② 《人民团体组织方案》,立法院秘书处编,《立法专刊》第二辑,上海:民智书局,1930年,第2页。
    ③ 《建委会扩充首都电厂》,《中央日报》,1929年4月20日,第4版。
    ① 《即将兴工之中正街杨公井间马路》,《中央日报》,1929年10月25日,第3版。
    ② 《市府派员查勘农民被拆草房》,《中央日报》,1930年4月11日,第3版。
    ③ 《被拆草房已经发价》,《中央日报》,1930年5月14日,第3版。
    ④ 北京政府土地收用法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法令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518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一编 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8-129页。
    ② 俞钟骆 吴学鹏编:《国民政府统一解释法令续编》第2集,上海:上海律师公会,1934年,第65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一编 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一编 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2、133页。
    ⑤ 李之屏:《土地法释义》上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36年,第25页。
    ⑥ 《中央将设土地裁判所》,《中央日报》,1933年10月5日,第1版。
    ⑦ 陈顾远编著,王云五、徐百齐主编:《土地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39页。
    ⑧ 《各省市举办地政程序大纲》,《中央周刊》,1934年第305期,第3页。
    ⑨ 《各省市举办地政程序大纲》,《中央周刊》,1934年第305期,第3页。
    ① 王孟邻:《中法土地征收法的比较研究》,《政治季刊》,1937年第2卷第1期,第100-101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9页。
    ③ 内政部年鉴编撰委员会:《内政年鉴》,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D)317-322页。
    ① 内政部年鉴编撰委员会:《内政年鉴》,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D)322页。
    ② 《刘守纶因征收土地事件行政诉讼案》,《司法公报》,1936年第148期,第42页。
    ① 何海晏:《平均地权与土地法》,《社会科学月刊》,1939年创刊号,第90页。
    ② 《湖南省政府布告》,《湖南省政府公报》,1937年第708期,第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4页。
    ② 内政部编,《内政法规汇编》第2辑,内政部公报处,1934年,第541页。
    ③ 1928年4月国民政府内政部设土地司,主管全国土地行政。1936年7月,土地司该称地政司。1941年7月,内政部增设地价申报处。1942年6月,内政部地政司和地价申报处合并成地政署,隶属行政院,掌理全国土地行政事项。1947年5月扩组为地政部,1949年4月缩编为地政署。
    ④ 资料使用说明:此表系1928年-1934年的全国历年土地征收面积统计表和1934年-1947年的全国历年土地征收面积统计表合并而成,总计数据为笔者对历年数据相加得出。其中民国十八年至民国三十一年的统计数据表来自:《全国历年土地征收面积》,《统计月报》,1943年第83-84期,第35页。民国三十二年至民国三十六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自:《土地征收》,《统计月报》,1947年第119-120期,第11页。
    ① 王长玺:《湘桂铁路沿线土地征收之经过》,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97》,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0948页。
    ② 王长玺:《湘桂铁路沿线土地征收之经过》,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97》,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0948页。
    ① 《上海市教养院圈收地亩之进行》,《申报》,1927年1月27日,第10版。
    ② 内政部年鉴编撰委员会:《内政年鉴土地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D)526页。
    ③ 《四土地征收》,《广东地政》,1947年复号第1期,第28页。
    ①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681-682页。
    ① 内政部年鉴编撰委员会:《内政年鉴土地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D)539页。
    ② 内政部年鉴编撰委员会:《内政年鉴》土地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D)543页。
    ③ 李鸿毅:《北平市财政局实习总报告》,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186》,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90600页。
    ④ 李鸿毅:《北平市财政局实习总报告》,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186》,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90604页。
    ⑤ 行政院编:《国民政府年鉴》第一回(下),重庆:行政院1943年铅印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影印本,第61页。
    ⑥ 行政院编:《国民政府年鉴》第一回(下),重庆:行政院1943年铅印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影印本,第132页。
    ①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251-252页。
    ②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国土地问题之统计分析》,重庆:正中书局,1948年,表53。
    ③ 陈淑仁:《我国土地政策的研究》,国立武汉大学第四届毕业论文,1934年,第14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桉史料选编》(上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737页。
    ⑤ 全国财政会议秘书处:《全国财政会议汇编》,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处总务科,1928年,第二类审查报告三,第76页。
    ⑥ 鲍德澂,张淼,万国鼎,高信:《中国地政学会第二届年会纪要》,《地政月刊》,1935年第3卷第4期,第538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34页。
    ①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506页。
    ②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506-508页。
    ③ 经济部编,《经济问题资料汇编》,台湾:华文书局,1967年,第353页。
    ④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752-753页。
    ⑤ 刘岫青:《土地政策战时实施纲要的分析》,《人与地》,1942年第1期,第10页。
    ⑥ 朱剑农:《自耕农扶植问题》北京:中华书局,1946年,第103页。
    ⑦ 《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行政院工作报告——地政部分》,《地政通讯》,1947年第18期,第21页。
    ⑧ 王慰祖:《近年来推行扶植自耕农保障佃农工作之检讨》,《地政通讯》,1947年第21期,第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576页。
    ② 行政院编:《国民政府年鉴(第一回(上)》,重庆:行政院,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铅印本,影印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699页。
    ① 江余:《湟惠渠的过去与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7页。
    ② 江余:《湟惠渠的过去与现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8页。
    ① 李子君、龙定一:《赵君迈与衡阳酃湖新村》,政协衡阳市城南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衡阳城南文史》第6辑,1991年,第36页。
    ② 李子君、龙定一:《赵君迈与衡阳酃湖新村》,政协衡阳市城南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衡阳城南文史》第6辑,1991年,第37页。
    ③ 《十年来之陕西地政》,出版社不详,1946年,第178页。
    ④ 行政院编:《国民政府年鉴(第三回》,重庆:行政院,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铅印本,影印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616-617页。
    ⑤ 叶以强:《福建龙岩扶植自耕农之梗概》,《人与地》,1943年第7-8期,第47页。
    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3、84页。
    ① 陈翰生等编,《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2辑),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第321页。
    ② 郭德宏:《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与实践》,《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第169-191页。
    ③ 萧铮回忆录:《土地改革五十年》,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72,73页。
    ④ 立法院秘书处:《立法专刊第1辑》,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第19页。
    ⑤ 立法院秘书处:《立法专刊第1辑》,上海:民智书局,1929年,第20页。
    ⑥ 《行政院咨请制定土地法施行法由》,《立法院公报》,1930年第21期,公牍第11页。
    ① 李紫翔:《对于<正土地法原则>的意见》,《(中央社)月报》,1937年第6期,第1255页。
    ② 吴尚鹰:《<亨利乔治学说之研究>序》,《时事类编》,1940年第56期,第24页。
    ③ 萧铮:《中国今日应采之土地政策》,《地政月刊》,1933年第7-12期,第1470页。
    ④ 叶以强:《土地法之制定及其修正经过》,《财政评论》,1946年第5期,第110页。
    ⑤ 《修正土地法原则》,《(中央社)月报》,1937年第6期,第1255页。
    ⑥ 李紫翔:《对于<正土地法原则>的意见》,《(中央社)月报》,1937年第6期,第1255页。
    ⑦ 李紫翔:《对于<正土地法原则>的意见》,《(中央社)月报》,1937年第6期,第1256页。
    ① 叶光海:《修正土地法之检讨》,《财政评论》,1946年第5期,第25页。
    ② 郭德宏:《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第33页。
    ③ 朱其华:《中国农村经济的透视》,中国研究书店,1936年,第502页。
    ④ 参阅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绪论第1-5页。
    ① 吴嵩庆:《我们要求一个市设计法》,《市政评论》,1935年第3卷第3期,第1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8页。
    ④ 内政部年鉴编撰委员会:《内政年鉴土地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D)389页。
    ⑤ 沙曾照:《上海市之都市设计与土地利用》,萧铮:《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7748页。
    ① 张辉:《上海市地价研究》,南京:中正书局,1935年,第8页。
    ② 上海市政府秘书处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75辑上海市政概要(民国二十三年),台湾:文海出版社,1993年,第八章土地,第10-11页。
    ③ [法]安克强(Christian Henriot):《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张培德、辛文锋、肖庆璋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31页。
    ① 《济南模范区计划举办收放土地》,《内政消息》,1934-1935年第1-10期,第208页。
    ② 陈泰先:《抗战时期衡阳的土地改革》,政协衡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衡阳文史》第11辑,1991年,第139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2页。
    ④ 《附带征收中山路两旁土地案》,《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5期。
    ① 《南京市筑路摊费暂行规则》,《首都市政公报》,1930年第68期,第3-4页。
    ②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70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5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3页。
    ⑤ 陈正谟:《新土地法中之土地政策》,《财政评论》,1946第5期,第13页。
    ⑥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91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2页。
    ② 宋炳炎:《南京市办理地政之经过》,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16822页。
    ③ 吴景初:《上海县实习调查日记》,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8461页。
    ④ 林钦良:《镇江大门口土地重划概要》,《江苏月报》,1935年第6期,第94-95页。
    ① 马俊超:《十年来之南京》,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编印1937年版,第59-62页。此数据是根据《十年来之南京》之南京市历年新筑主要道路一览表的数据相加而得,需要说明的是南京市政府新筑及拓修的较小工程及非主要道路之数据未计算在内。
    ② 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69页。
    ③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七至十二月份),台北:台湾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2年版,第483页。
    ④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页。
    ⑤ 内政部年鉴编撰委员会:《内政年鉴》,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D)543-548页。此表是根据各省市举办各项公共事业征收土地面积统计表中南京市的土地征收情况制成。
    ⑥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九十三辑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首都建设(三),中华印刷厂1982年版,第24页。
    ⑦ 《南京特别市工务局市内街道转角处应行拆除房屋调查表》,《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1期。
    ⑧ 《刘市长讲演建筑中山大道的经过》,《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31期。
    ⑨ 《呈请财政局迅发拆迁费地价补偿金稍资救济由》,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1001-1,案卷号1120。
    ① 《本府半年来中心工作之检讨》,《南京市政府公报》,1936年第162期。
    ②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九十三辑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首都建设(三),中华印刷厂1982年版,第41页。
    ③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九十一辑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首都建设(一),中华印刷厂1982年版,第328页。
    ④ 《汤山射击场征地九万亩》,《新民报》,1932年7月23日。
    ⑤ 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第53页。
    ⑥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62页。
    ⑦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一种》,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171页。
    ⑧ 秦晖:《民国历史的不同面相(二)》,《南方周末》,2011年11月3日,第28版。
    ① 闗赓麟:《交通史路政编》第1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第405页。
    ② 闗赓麟:《交通史路政编》第1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第407页。
    ③ 吴强:《清末云贵总督衙门修筑滇越铁路征地征工档案史料》,《云南档案》,2010年第4期,第20页。
    ④ 《四省绅商设立津浦铁路商股有限公司招股章程》,《东方杂志》,第10期,第148页。
    ⑤ 《海内外半月大事表》,《华商联合报》,宣统元年三月份上半月。
    ⑥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36页。
    ⑦ 黄桂:《土地行政》,江西省地政局1947版,第54页。
    ⑧ 《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收用土地细则》,《铁道公报》,1930年第120期,第2页。
    ⑨ 《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收用土地细则》,《铁道公报》,1930年第120期,第4页。
    ① 《一年来之购地经过》,《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年刊》,1934年,第106页。
    ② 《一年来之购地经过》,《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年刊》,1934年,第118页。
    ① 廖仲衡:《粤汉铁路株韶段沿线之地价问题》,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3855页。
    ① 杭江铁路工程局工务课编辑:《杭江铁路工程纪略》,杭江铁路工程局,1933年,第57-58页。
    ② 《浙省杭江铁路建筑工程之进行情形》,《北宁铁路月刊》,1931年第1卷第1期。
    ③ 《川滇铁路宣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第85册,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5007页。
    ④ 《川滇铁路宣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第85册,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5103页。
    ① 黄人俊:《成渝铁路沿线地价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4256-44257页。
    ①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26》中国公路史,台湾:文海出版社,1998年,第129-130页。
    ②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26》中国公路史,台湾:文海出版社,1998年,第212页。
    ③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26》中国公路史,台湾:文海出版社,1998年,第213页。
    ④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26》中国公路史,台湾:文海出版社,1998年,第215页。
    ⑤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26》中国公路史,台湾:文海出版社,1998年,第305-306页。
    ⑥ 黄桂:《土地行政》,南昌:江西省地政局,1947年,第54页。
    ⑦ 滦县土地管理局编:《滦县土地志》,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⑧ 滦县土地管理局编:《滦县土地志》,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① 《冀省平大公路通车盛况》,《道路月刊》,1936年第51卷第2期,第44页。
    ② 《建筑公路收用土地暂行章程》,《南海县政季报》,1930年第2期,第81页。
    ③ 《湖南省公路征收土地暂行规程》,《湖南省政府公报》,1937年第664期,第2页。
    ④ 《湖南省政府布告》,《湖南省政府公报》,1937年第708期,第8页。
    ⑤ 《书<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上之重要>文后》,《道路月刊》,1936年第2期,第65页。
    ① 《湘桂铁路沿线土地征收之经过》,载于萧铮主编:《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97》,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50970页。
    ② 蒋廉:《土地征收放款之理论与实施》,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1942年印,第27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2、123、170页。
    ②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法令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517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7页。
    ④ 土地金融处编,《中国各重要市县地价调查报告》,重庆: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1944年,第10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76页。
    ② 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421页。
    ③ 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410页。
    ④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9页。
    ⑤ 参见郭春华:《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征收制度》,《民国档案》,2004年第4期。
    ⑥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九十一辑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首都建设(一),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2年,第67页。
    ⑦ 于飞黄:《土地问题与土地政策》,抗战复兴出版社,1941年,第158页。
    ① 《南京特别市市政法规汇编》,民智书局,1928年,第267页。
    ② 《南京市土地申报测丈登记及评价》,《地政月刊》,1934年第2卷第10期,第2113页。
    ③ 马俊超:《十年来之南京》,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编印,1937年,第15、16页。
    ④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房地产志》,南京出版社,1996年,第126页。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60页。
    ⑥ 说明:当年所谓的“新住宅区”,位于今南京市山西路以西,草场门内西康路一带,百姓称之为“颐和公馆区”。
    ① 刘岫青:《南京市土地征收之研究》,载自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北成文出版社和美国中文资料中心1977年联合出版,第49648页。
    ② 马俊超:《十年来之南京》,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编印,1937年,第19页。
    ①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60页。
    ② 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41册》,黄山:黄山书社1999年第1版,第410页。
    ③ 详情参见高信:《南京市之地价与地价税》,正中书局,1935年,第40页。
    ① 《新街口大广场之进行》,《中央日报》,1930年8月16日,第3版。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60页。
    ③ 《中央党校收用民地评价案》,《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3期,第29页。
    ④ 《党校买卖民地案》,《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6期,第48页。
    ① 《大庙区农会呈请重议新民门外被征农地地价案》,《南京市政府公报》,1931年第96期,第68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31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49页。
    ④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47页。
    ① 宋炳炎:《南京市办理地政之经过》,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17106页。
    ② 王祺:《一年来我国土地政策之推行》,《地政月刊》,1936年第4卷4-5期合刊,第607页。
    ③ 记者:《土地法原则与评论》,《国文周报》,1928年第3期,第6页。
    ① 宋炳炎:《南京市办理地政之经过》,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17101页。
    ② 王防,熊金武:《从“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财经研究》,2010年第1期,第40页。
    ③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三民主义历史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办公室,1987年,第435页。
    ④ 目前关于南京中山路的研究主要有:陈蕴茜:《民国中山路与意识形态日常化》,《史学月刊》,2007年第12期。南京市公路管理处编:《南京近代公路史》,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① 《首都中山路及子午线路之计划》,《建设公报》,1928年第1期,第39页。
    ② 《刘市长讲演建筑中山大道的经过》,《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31期,第12页。
    ③ 《为兴筑中山大道搞告首都民众》,《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8期,第2页。
    ① “本会依照民国十七年二月第一百六十七此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设立定名为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是时北伐尚未完成,所有建设事宜之设计开创者均归本会计划进行,十七年十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实施训政,成立五院。本会遂改隶行政院,规定全国水利、电气及其他国营事业之不属各部主管者,概归本会办理,十九年十一月,经四中全会决议本会直隶于国民政府,主重设计工作并办理各种模范事业。”(《本会行政工作》,《建设委员会公报》,1931年第16期,第343页。)“十八年五月该路完成,首都建设委员会改隶国民政府,于是首都道路建筑事宜划归该会办理。”(《本会行政工作》,《建设委员会公报》,1931年第16期,第358页。)
    ② 张连科:《首都中山路全线测量工程经过实况》,《工程》,1929年第4卷第3号,第494页。
    ③ 南京市档案馆,中山陵园管理处:《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29页。
    ④ 《中山路开阔四十公尺》,《中央日报》,1929年7月2日,第4版。
    ⑤ 《放宽中山路》,《中央日报》,1931年12月7日,第4版。
    ① 《南京特别市开辟马路收用土地章程》,《南京市特别市政公报编补》,1928年,第19页。
    ②《第二十四次市政会议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0期,第6页。
    ③ 《市参事会第四次常会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2期,第5页。
    ④ 《建设首都市政的我见》,《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2期,第10页。
    ⑤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呈第二四三号》,《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6期,第49页。
    ⑥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公函第一一九号》,《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6期,第57页。
    ⑦ 《南京特别市收用土地暂行条例》,《申报》,1928年5月22日,《首都市政周刊》第19期,第1版。
    ① 《第三次市政会议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12页。
    ② 《第五次市政会议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13页。
    ③ 《第六次市政会议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14页。
    ④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土地征收章程》,《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20页。
    ⑤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土地征收章程》,《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20页。
    ⑥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土地征收章程》,《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20页。
    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28页。
    ① 《南京市土地征收补充规则》,《南京市政府公报》,1931年第92期。
    ② 《南京市土地征收补充规则》,《南京市政府公报》,1931年第92期。
    ③ 《南京市土地行政》(1937),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6,案卷号15。
    ④ 《南京市土地行政》(1937),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6,案卷号15。
    ⑤ 《南京市土地行政》(1937),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6,案卷号15。
    ⑥ 《军政部兴建军事设施征用民地补偿办法》(1936),南京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001-1,案卷号200[Z].
    ⑦ 《湖北省会筑路让地拆迁摊费规则》,《湖北省政府公报》,1937年第306期,第23页。
    ① 《重庆市收用民地定着物迁移农作物补偿及搬家给费标准》,《重庆市政公报》,1939年第2-3期,第145页。
    ② 《重庆市收用民地定着物迁移农作物补偿及搬家经费标准》,《重庆市政公报》,1941年第18-19期,第58页。
    ③ 《兰州市修筑市路拆迁房屋暂行规则》,《甘肃省政府公报》,1941年第510期,第30-31页。
    ① 《修正甘肃修筑公路兴办水利拆迁土地附着物办法第四条条文》,《甘肃省政府公报》,1942年第538期,第9-10页。
    ② 《中山路建筑详情之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4月4日,第4版。当时也有拆迁两千户的说法,南京市政府解释说,这是谣传。笔者认为,应该是四百多户。因为当时南京市政府请财政部拨款支付业户征地和拆迁补偿金时,都是使用的这个数据,因为南京市当时的市库支绌,不可能少报,而自己去负担一部分补偿金。
    ③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令第六十一号》,《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8期,第21页。
    ① 《组织征收土地审查会》,《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36期,第3页。
    ② 《组织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6期,第51页。
    ③ 《建筑中山大道经过》,《中央日报》,1929年3月8日,第2版。
    ④ 《土地征收委员会委员人选案》,《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7期,第84页。
    ① 《组织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案》,《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36期,第46页。
    ② 《解释浙江民政厅对于土地征收法各项疑义清单》,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50政治·法律法规》,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第143页。
    ③ 《函内政部请解释商会能否推派土地征收审委会委员案》,1929年3月第31期,第63页。
    ④ 《函内政部请解释商会能否推派土地征收审委会委员案》,1929年3月第31期,第63页。
    ⑤ 《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成立》,《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37期,第3页。
    ⑥ 《咨请查复市总工会否认商会代表出席征收土地审委会案》,《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38期,第88页。
    ⑦ 《土地征收审委会代表人选应照行政院解释条文办理》,《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39期,第98页。
    ⑧ 《公布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组织章程案》,《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41期,第58页。
    ① 《京市府公布土地征收审委会组织章程》,《中央日报》,1929年7月24日,第4版。
    ② 《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昨开会决定中山路两旁之征收原则》,《中央日报》,1929年8月19日,第3版。
    ③ 《刘市长报告划分市区经过与意见》,《中央日报》,1929年9月17日,第3版。
    ④ 《南京市土地局成立典礼纪》,《申报》,1927年7月24日,第9版。
    ① 《沈财政局长为土地登记事通告市民书》,《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7年第8期,第7页。
    ② 《土地征收审查委员会昨开会决定中山路两旁之征收原则》,《中央日报》,1929年8月19日,第3版。
    ③ 《刘市长昨日在市府纪念周中之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10月1日,第3版。
    ④ 《刘市长昨日在市府纪念周中之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10月1日,第3版。
    ⑤ 《中山路被征收地价业经审定》,《中央日报》,1929年10月3日,第3版。
    ① 《市府筹拨中山路地价》,《中央日报》,1929年12月11日,第3版。
    ② 《中山路代表请照时值发给地价》,《中央日报》,1929年12月24日,第3版。
    ① 《迎榇大道之工程》,《申报》,1928年8月1日,第4版。
    ② 《第二次市政会议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8页。
    ③ 《第二次市政会议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8页。
    ④ 《第七次市政会议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15页。
    ⑤ 张连科:《首都中山路全线测量工程经过实况》,《工程》,1929年第4卷第3号,第496页。
    ⑥ 张连科:《首都中山路全线测量工程经过实况》,《工程》,1929年第4卷第3号,第496页。
    ⑦ 《第八次市政会议记录》,《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8期,第2页。
    ⑧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工务局布告第七四号,布告(附工务财政各局布告)》, 《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20期,第68页。
    ① 《开筑中山路近讯》,《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20期,第1页。
    ②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工务局布告第77号,布告(附工务财政各局布告)》, 《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20期,第68页。
    ③ 《首都简讯》,《中央日报》,1928年9月24日,第2面。
    ④ 《中山路建筑详情之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4月4日,第4版。
    ⑤ 《中山路建筑详情之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4月4日,第4版。
    ⑥ 王正元:《监听专员见闻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第24页。
    ⑦ 王正元:《监听专员见闻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第23页。
    ① 《中山路续拓二十公尺》,《中央日报》,1929年7月17日,第4版。
    ② 《中山路线仍须维持原案案》,《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41期。
    ③ 《中山路线仍须维持原案案》,《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41期。
    ④ 《中山路两旁民房可不拆卸——放宽之议已打销》,《中央日报》,1929年8月30日,第3版。
    ⑤ 《中山路第二期拆屋》,《中央日报》,1929年9月22日,第3版。
    ⑥ 《京市府昨日行纪念周》,《中央日报》,1929年10月29日,第3版
    ⑦ 《建筑中山路慢车道两段》,《首都市政公报》,1930年,第74期,第7页。
    ⑧ 《南京市土地、工务局布告》,《首都市政公报》,1931年第77期,第1-2页。
    ① 《市府允中山路屋主之请》,《中央日报》,1931年2月16日,第4版。
    ② 《民房限期拆让》,《中央日报》,1931年3月6日,第4版。
    ③ 《南京市土地、工务局布告》,《首都市政公报》,1931年第83期,第8页。
    ④ 《放宽中山路》,《首都市政公报》,1931年第84期,第6页。
    ⑤ 《放宽中山路》,《中央日报》,1931年12月7日,第4版。
    ⑥ 《市民的责任》,《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2期,第4页。
    ① 《今后京市之工务设施》,《中央日报》,1929年7月5日,第4版。
    ② 《市政消息二十八则》,《市政公报》,1928年第20期,第15页。
    ③ 《刘市长就职盛况》,《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1页。
    ④ 《中山路破土典礼志盛》,《南京特别市政府公报》,1928年第18期,第1-2页。
    ① 《中山路破土典礼盛志》,《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8期,第4页。
    ② 《为兴筑中山大道告首都民众》,《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8期,第1页。
    ③ 《建筑中山大道经过》,《中央日报》,1929年3月8日,第2版。
    ④ 《中山路昨行开路典礼》,《中央日报》,1929年4月2日,第4版。
    ⑤ 《建筑中山大道经过》,《中央日报》,1929年3月8日,第2版。
    ⑥ 《为兴筑中山大道告首都民众》,《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8期,第1页。
    ⑦ 《本府在中央无线电台第三次市政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11月14日,第3版。
    ① 《中山路土地补偿费未能即发原因》,《中央日报》,1929年3月5日,第3版。
    ② 《刘市长昨在市府纪念周中之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10月15日,第3版。
    ③ 《中山路土地补偿费未能即发原因》,《中央日报》,1929年3月5日,第3版。
    ④ 《刘市长关于建筑首都道路之谈话》,《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1期,
    ① 《中山路开阔四十公尺》,《中央日报》,1929年7月2日,第4版。
    ② 《今后京市之工务设施》,《中央日报》,1929年7月5日,第4版。
    ③ 《建筑中山大道经过》,《中央日报》,1929年3月8日,第2版。
    ④ 《招租乙丙两种平民房屋》,《首都市政公报》1929年第29期。
    ⑤ 《财部函复市府暂难拨给中山路拆房地价补偿金》,《中央日报》,1929年12月27日,第3版。
    ⑥ 《刘市长昨日在市府纪念周中之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10月1日,第3版。
    ① 《迎榇大道举行开路典礼》,《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7期,第12页。
    ②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搞)》(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七至十二月份)),台湾: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2年,第377页。
    ③ 朱汇森:《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搞)》(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一至四月份)),台湾:国史馆,1985年,第90页。
    ④ 《京市今后施设——市长刘纪文之谈话》,《中央日报》,1930年3月12日,第3版。
    ⑤ 《本府补助费由财部月拨五万元》, 《首都市政公报》,1930年第58期,第2页。
    ⑥ 《京市府补助费》,《中央日报》,1930年4月14日,第3版。
    ⑦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公函第九一号》,《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8期,第19页。
    ⑧ 《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公函第一二八号》,《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9期,第21页。
    ⑨ 《财部函复市府暂难拨给中山路拆房地价补偿金》,《中央日报》,1929年12月27日,第3版。
    ⑩ 《拨发中山路拆屋地价》,《中央日报》,1930年7月11日,第3版。
    (?) 《从速拨发中山路地价》,《中央日报》,1930年7月21日,第3版。
    ① 《南京特别市市政公函第一五六号》,《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9期,第22页。
    ② 马超俊先生言论选集编纂会:《马超俊先生言论选集》第3册,台北:中国劳工福利出版社,1967年,第17页。
    ③ 《市府再咨财部筹拨中山路地价补偿金》,《中央日报》,1930年2月1日,第3版。
    ④ 《财部将筹发中山路地价》,《中央日报》,1930年2月20日,第3版。
    ⑤ 《京市政府昨行纪念周(中山路被拆地主请求各条逐项批答)》,《中央日报》,1929年10月22日,第3版。
    ⑥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九十一辑》,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第159页。
    ⑦ 《本府发给中山路被征收土地补偿金》,《中央日报》,1929年12月12日,第3版。
    ⑧ 《刘纪文昨日临别赠言》,《中央日报》,1930年4月15日,第3版。
    ⑨ 《中山路农民请给地价》,《中央日报》,1930年5月26日,第3版。
    ① 《昨日京市府刘市长在纪念周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9月10日,第3版。
    ② 《建筑中山路拆让民房无问题》,《中央日报》,1931年7月6日,第3版。
    ③ 《王卜君等请勿再拆中山路民房案》,《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6期,第59页。
    ④ 《不准展期放宽中山路路线案》,《首都市政公报》,1928年第26期,第57页。
    ① 《王春荣等请谒刘市长谈话》,《中央日报》,1929年9月10日,第3版。
    ② 《中山路被拆屋民众昨赴市府请发还地价》,《中央日报》,1930年4月16日,第3版。
    ③ 《京市府昨日行纪念周》,《中央日报》,1929年10月29日,第3版。
    ④ 王正元: 《“总理奉安典礼”片段》,《监听专员见闻录》,第23-24页。
    ⑤ 《中山路被拆民众昨至内政部请愿》,《中央日报》,1929年10月24日,第3版。
    ⑥ 《刘市长在本府第五次纪念周之报告》,《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19期,第1页。
    ⑦ 《面对拆迁冯玉祥与蒋介石的较量》,《华声》,2010第22期。
    ① 《沪西民众反对圈地之纷扰》,《申报》,1929年11月8日,第15版。
    ② 《冯玉祥的受礼与送礼》,《古今中外》,第(16)3页。《古今中外(11-20辑合订本)》,第169页。
    ③ 《中山马路拆屋问题》,《中央日报》,1929年10月30日,第3版。
    ④ 《拆房地价请市府发现金》,《中央日报》,1929年12月1日,第3版。
    ⑤ 《南京市政府二十年十月份行政报告》, 《南京市政府公报》,1931年第96期,第99页。
    ① 《京市执委会决议》,《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1930年第7期,第2页。
    ② 《皇城乡农会所决议收用土地应先给予地价》,《中央日报》,1930年3月10日,第3版。
    ③ 《拆房地价请市府发现金》,《中央日报》,1929年12月1日,第3版。
    ④ 《中山路民众地价催偿会》,《中央日报》,1930年1月25日,第3版。
    ① 《中山路民众地价催偿昨开筹备会》,《中央日报》,1930年1月29日,第3版。
    ② 《中山路民众地价催偿会昨开会》,《中央日报》,1930年2月5日,第3版。
    ③ 《京市执委会决议》,《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1930年第7期,第2页。
    ④ 《汤山民众再请收回征地成命》,《申报》,1932年8月27日,第8版。
    ⑤ 《江宁同乡会为被收用民地农民呼吁》,《申报》,1932年9月20日,第8版。
    ⑥ 聂闻铎:《川滇铁路宜昆段地价及土地征收之研究》,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第45110页。
    ① 《湖南省政府布告》,《湖南省政府公报》,1937年第708期,第7-8页。
    ① 马超俊,傅秉常口述:《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第52页。
    ② 乔治亨利的单税法是指通过征收地价税的办法,将地主不劳而获的土地涨价,全部收为国用,同时废除其他一切课税,如此办法,可免除人民一切不公平的负担。
    ③ 吴尚鹰:《<亨利乔治学说之研究>序》,《时事类编》,1940年第56期,第24页。
    ① 巴图:《民国经济案籍》,群众出版社,2001年,第296页。
    ② 王星,李放:《制度中的历史——制度变迁再思》,《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2期,第94页。
    ③ 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第4页。
    ④ 中国地政学会编,《中国地政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中国土地政策》,重庆: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129页。
    ① 中国地政学会编,《中国地政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中国土地政策》,重庆: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129页。
    ②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10页。
    ③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11页。
    ①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251-252页。
    ② 中国地政学会编,《中国地政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中国土地政策》,重庆: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127-128页。
    ③ 中国地政学会编,《中国地政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中国土地政策》,重庆:独立出版社,1939年,第128页。
    [法]施亨利(H.See)著:《十八九世纪欧洲土地制度史纲》,郭汉鸣译,南京:正中书局,1935年
    朱章宝著:《土地法理论与诠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罗班著,万锡九译:《土地征收之学理与实施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
    蒋廉编:《土地征收放款之理论与实践》,重庆: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1941年
    张则尧著:《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第2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Hung-Mao Tien: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Kuomintang China,1927-1937,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涂羲光著:《土地徵收之比较研究》,台湾:成文出版社,1981年
    殷章甫著:《中国之土地改革》,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1984年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科斯、阿尔钦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美]科斯、诺思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王国平:《公有产权论纲》,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
    巴泽尔著:《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美]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朱嗣德编著:《各国土地制度》,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地政学系,2000年
    陈新民著:《法治国公法学原理与实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沈汉著:《英国土地制度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
    邓大才著:《土地政治地主佃农与国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南京市土地局档案(1001),南京市档案馆藏
    《申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天津、)、《地政月刊》、《新民报》(南京)、《法令周刊》、《东方杂志》、《中央党务月刊》、《国民经济》、《土地局年刊》(南京)、《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道路月刊》、《市政月刊》、《法律周刊》、《法学会杂志》、《法学季刊》、《法政学报》、《中华法学》、
    《财政评论》、《地政论文撮要》、《北洋政府公报》、《国民政府立法院公报》、《国民政府公报》、
    《司法公报》、《首都市政公报》、《首都市政公报》、《南京市政府公报》、《建设公报》、《铁路公报》、《审计院公报》
    萧铮著:《土地改革五十年》,台湾:地政研究所,1980年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中国革命博物馆,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磨剑室文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陈太先,魏方合著:《当代地政泰斗萧铮博士传略》,上海:上海市政协印,1997年
    萧楚女著,中共党史研究室《萧楚女文存》编辑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萧楚女文存》,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
    曹卫东编:《哈贝马斯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马超俊,傅秉常口述:《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俞钟骆,吴学鹏编,《国民政府统一解释法令续编》(第二集),上海:上海律师公会,1934年
    南京市户口统计专门委员会办事处编:《南京市户口调查资料》,南京:南京特别市地方自治推进委员会,1936年
    卜凯:《中国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土地金融处主编:《中国各重要县市地价调查报告》,重庆: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1944年
    萧铮:《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台湾:成文出版社,1977年
    涂义光著,萧铮主编,《台湾土地及农业问题资料土地征收之比较研究》,台湾:成文出版社,1981年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首都建设(一),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首都建设(二),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首都建设(三),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广东省档案馆:《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档案史料选编》,广州:广东省档案馆,1987年
    王先进:《土地法全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204)中国革命名人傅》,台湾:文海出版社,1992年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426)梦痕记民国政制改造论》,台湾:文海出版社,1992 年
    王德锋,傅炳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参考资料》,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杨立新点校:《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新亚书店:《新国民年鉴》,上海:新亚书店,1928年
    郭元觉辑校:《中华民国土地法国民政府公布》,南京:法学编评社,1931年
    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民国二十三年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内政部编:《内政法规汇编》(第二辑),南京:内政部公报处,1934年
    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内政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申报年鉴社:《申报年鉴》(民国二十四年辑),上海:申报馆,1935年
    申报年鉴社:《申报年鉴》(民国二十五年辑),上海:申报馆,1935年
    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中华民国统计提要》(二十四年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地政部统计室编:《地政统计提要》,南京:地政部统计室,1947年
    中央统计处编:《中国之建设——地政篇》,正中书局,日期不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暨南京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南京简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南京房地产志编纂委员会编,《南京房地产志》,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年
    南京市土地管理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土地管理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贾士毅著:《民国财政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韦孝先著:《土地问题与土地法》,南京:首都女子法政讲习所,1934年
    庞树森著:《地政通诠》,南京:新中国建设学会,1935年
    曹弘忻著: 《冯在南京——为民众怒吼》,南京:政治研究社,1935年
    高信著:《南京市之地价与地价税》,南京:正中书局,1935年
    陈顾远著:《土地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蒋廉著,地政学校编:《市地评价之研究》(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毕业论文集第一种),南京:正中书局,1935年
    刘毓文著:《土地法》,北京:国立北平大学,1936年
    王效文,陈傅钢编:《中国土地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中国地政学会编:《中国土地政策》(中地政学会第五届年会论集)独立出版社1939年版。
    内政部编:《土地行政土地使用,》重庆:中央训练委员会,1941年
    于飞黄,民族革命理论及实施研究院编辑:《土地问题与土地政策》,重庆:抗战复兴出版社,1941年
    李从心著:《平均地权之理论与实施》,重庆:国氏图书出版社,1942年
    荫体扬著:《中国市政问题》,重庆:中央警官学校,1942年
    王晋伯著:《新县制与地政》,重庆:文信书局,1943年
    朱子爽著:《中国国民党土地政策》,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3年
    祝平著:《中国土地行政与土地立法之进展》,出版时间地点不详。
    土地改革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地政学会、中国土地改革协会概况》,南京:建国出版社,1948年
    王慰祖编:《扶植自耕农与保障佃农》,南京:地政部地政研究委员会,1948年
    《历史研究》编辑部编:《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讨论集》,上海:三联书店,1957年
    李先良著: 《都市计划学》,台湾:正中书局,1963年
    张国福著: 《中华民国法制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福建省公路局编辑组编, 《福建公路史第1册》,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李景文主编;王德明等撰稿: 《中国经济法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
    [台]张景森著:《台湾的都市计划(1895-1988)》,台湾:业强出版社,1993年
    钟祥财著:《中国土地思想史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
    李文著: 《中国土地制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延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
    刘新华主编: 《新土地管理法全书》,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年
    虞宝棠编著: 《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德]马克斯·韦伯著: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赵恒捷著:《中国历代价格学说与政策(1911-1949)补充本》,北京:国能公司,1999年
    谢振民著:《中华民国立法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吕世伦著: 《法理的积淀与变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姜爱林著:《土地政策基本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
    孙佑海著: 《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
    沈守愚著: 《土地法学通论》,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年
    马学强著:《从传统到现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年
    [美]贝哈安特著,董安生、查松注,汤树梅校:《不动产法》(Real property in a nutshell),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美]罗斯科·庞德著:《法律史解释》,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美]D.布迪、C.莫里斯著,朱勇译:《中华帝国的法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陈华彬著:《外国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何
    勤华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董四代著: 《传统理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蒲坚主编,《中国历代土地资源法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利明著: 《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沈开举著: 《征收、征用与补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刘俊著: 《中国土地法理论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夏扬著: 《上海道契法制变迁的另一种表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永坤主编, 《东吴法学2006年秋季卷总第1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美]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著;王保民,王玉译《法理学第4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邢益精著: 《宪法征收条款中公共利益要件之界定》,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陈晓筠著: 《物权法热点问题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叶国文著:《土地政策的政治逻辑农民、政权与中国现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王由青著:《张道藩的文宦生涯》,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年
    崔文星著:《中国农地物权制度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
    刘云生著: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
    王利明著: 《民商法研究第8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
    贺雪峰著: 《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
    金普森:《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土地政策述评》,《浙江学刊》1989年第4期
    郭德宏:《旧中国土地占有状况及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7期
    郭德宏:《论孙中山的土地主张(上)》,《东疆学刊》1991年第1期
    [日]伊原泽周:《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论与宫崎民藏的土地均享思想》,《历史研究》1991年第8期
    黄宗智,李怀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范式及其危机》,《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2年第5期
    杨天宏:《孙中山“土地国有”思想内涵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2期
    Muramatsu Yujii.1966. A Documentary Study of Chinese Landlordism in Late Ch. 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Kiangnan..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29:3: 566-599.
    张耀平,曾学贵:《我国交通建设用地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高璐:《论国民党大陆时期土地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安徽史学》1998年第3期
    桂署钦:《抗日战争时期广西铁路建设述评》,《柳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杨一介:《农地政策、农地立法与集体农地权》,《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第5期
    郭春华:《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征收制度》,《民国档案》2004年第4期
    李恭忠:《中山陵征地考》,《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本刊观察员:《政协一号提案及中国失地农民问题透视》,《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第10期
    隆宗佐,盛智颖:《“圈地热”探析》,《农业经济》2004年第10期
    Kenneth Pomeranz.2005. Land markets in late imperial and republican China. Continuity and Change, Volume 23, Special Issue 01, pp 101-150.
    郭春华:《国民政府时期的征地补偿》,《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张志红,杨士泰:《简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立法》,《历史教学》2005年第4期
    夏扬:《由民间规则到国家制定法——析中国土地制度与地政管理的近代转型》,《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赵晓耕:《试述民国初年的土地政策与立法》,《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1期
    夏扬:《中国近代地政制度之建立》,《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8期
    王瑞庆:《1927年—1937年南京市土地征收的地价补偿政策》,《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6期
    王瑞庆:《1927—-1937年南京市房屋拆迁问题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8期
    廖锦汉,刘东华:《孙中山安葬日期的四次变更》,《档案与建设》2008年第6期
    经济与社会发展杂志社:《西方土地征收法的总体特征及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1期
    王蓉:《金水农场土地征收述评》,《农业考古》2008年第6期
    阎炎:《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民国时期土地纲领一窥》,《中国土地》2010年第10期
    刘诚:《海峡两岸土地征收制度比较研究》,《台湾法研究》2008年第4期
    黄华平:《《1932年上海新站之争》,《兰台世界》2009年第9期
    王亚男:《日伪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1937-1945年)(上)》,《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第7 期
    宋睿奇:《浅析永利化学公司征地始末》,《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2期
    雷达:《近代市政改革视野下的成都“新村”建设》,《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赵树杰:《中国地政学会述论(1932-1949)》,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1995年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张朔人:《抗战时期的江南水泥公司》,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曹伊清:《法制现代化视野中的清末房地产契证制度》,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台]郑建生:《国民革命中的农民运动-以武汉政权为中心的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2006年
    [台]余美满:《台湾土地改革政策之政治经济分析,1945-1953》,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7年
    杨士泰:《清末民国土地法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刘法威:《平均地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王瑞庆:《1927年-1937年南京市征地补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甄京博:《土地管理与都市社会》,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陈天勇:《晚近以来地政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9年
    [台]萧佑嘉:《我国涨价归公之正义概念研究—以华尔泽之正义理论为观点》,硕士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2009年
    [台]李素兰:《台湾区段征收制度之政经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大学,2010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