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市面貌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片片新兴的城市中心区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难以掩盖其开发建设中出现的诸如缺乏有效的整体性思维以及缺乏对公共利益的关注等方面的问题。城市中心区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城市的主体面貌,更决定着城市形态的发展方向。因此,探寻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理论和策略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准备,首先,对同本论题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其次,考察了境外有代表性城市中心区的实践案例;再次,分析了我国城市中心区开发现状、总结了珠三角城市中心区建设成就并介绍了广州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历程;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之中得到启示。
     第三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建构,提出了城市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理论。依照回溯推理的建构思路、运用分解组合的建构方法,以“城市空间”的基本概念为对象,对其进行本体结构,进而分析结构产生的层级属性和层级属性的价值关联,以此为基础建构功能——形态——容量一体化的城市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理论,并详细阐述了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归纳总结了各层级所包含的控制元素。
     第四章为本文研究的策略探求,提出了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策略的研究基础;其次,以建筑层级的形态控制和空间层级的形态控制两个方面为核心阐述了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策略的研究内容;再次,总结了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整体控制策略的研究意义。
     第五、第六和第七章是本文研究的控制分析,首先,广州珠江新城空间形态实体控制,分为宏观整体脉络和微观构成要素两个层级;其次,珠江新城空间形态量化控制,包含强度指标对空间质量的影响、用地指标对形态分布的制约、墨菲指数对空间边界的界定以及活力指标对形态发展的解读四个方面;再次,珠江新城空间形态动态控制,包括街区层级的控制策略、地块层级的建设实践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第八章是本文研究的实践应用,在介绍广州新城市中心区建设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控制应对建议,即微观内部优化建议、中观形态控制建议和宏观管理实施建议。
With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city image of China has changed greatlyand more new urban-centre districts are built at amazing speed. But at the back ofdevelopment, such problems as the lack of effective integrated thinking and attentionof public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re obvious. In a sense,urban-centre district represents the main image of a city and determines it's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theories and strategiesto control the spatial form of urban-centre district integratedly.
     Chapter2is the basic preparation of paper's research. First, the chapter reviewsthe theories and tesearches related with this thesis. Second, the chapter studies thetypical practice cases of foreign urban-centre districts. Third, the chapter analyzes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urban-centre districts, summarizes the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urban-centre districts in the PRD. Fourth, someinspirations form from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development.
     Chapter3is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paper's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the integrated control theory of urban-centre district. From basic concept of “UrbanSpace”, the chapter follows construction idea of backtracking and reasoning, usesconstruction method of decomposition and combination, structs the basic concept of“Urban Space” and analyzes the level attributes and value associations fromstructure. Then the chapter constructs “Function-Physical Form-Capacity” integratedcontrol theory of urban-centre district,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this theory and summarizes the control elements contained in each level.
     Chapter4is the strategy exploration of paper's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urban-centre district. First, the chapte analyzes theresearch base of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urban-centre district's spatial form.Second, the chapte elaborates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ofurban-centre district's spatial form based on the core of physical form control to twolevels of building and space. Third, the chapt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of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urban-centre district's spatial form.
     Chapter5, Chapter6and Chapter7are control analysis of paper's research.First, the physical control of spatial form in Pearl River New Town includes two levels of macro integrated structure and micro formation element. Second, thequantization control of spatial form in Pearl River New Town includes includes fouraspects that intensity index affects the space quality, land index restricts the formdistribution, Murphy Index defines the space boundary and Vigor Index explainsinterprets the form development. Third, the dynamic control of spatial form in PearlRiver New Town includes such contents as the control theory of block level,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land mass level and the problem between two levels.
     Chapter8is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aper's research.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uangzhou new urban-centre districts, thechapter puts forward such response proposals as micro internal optimization, mesoform control and macro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to the spatial form control ofGuangzhou new urban-centre districts.
引文
1吴明伟,孔令龙,陈联.城市中心区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另注:国内学者对Central BusinessDistrict的译法有多种,如中央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及中心商业区等,本文统一采用了中央商务区的提法,且下文中“CBD”和“中央商务区”等同。
    2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4
    3刘明.解读CBD[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5
    5参考了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55-59相关内容。
    7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57
    8陈思颖.基于广州珠江新城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30
    11关于“整体观”的部分内容引用和参考了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的相关内容。
    12李国豪等.土木建筑工程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460
    13吉伯德等.市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45
    14吴明伟,孔令龙,陈联.城市中心区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2
    15赵勇伟.基于步行导向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9
    16陈一新.中央商务区(CBD)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0
    17王毓华.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环境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8
    24梁绍连,胥建华,于丽丽.我国现阶段城市CBD等级体系建构与发展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18
    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211
    2何镜堂.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J].建筑学报,2002(09):16
    3何镜堂.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J].建筑学报,2002(09):17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5
    5王登嵘.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规划公众参与体系[J].规划师,2006(05):68
    6孙施文,殷悦.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4(01):16
    7孙施文,殷悦.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4(01):16
    8孙施文,殷悦.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4(01):17
    9张庭伟.社会资本、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1999(10):23
    10周江评,孙明洁.城市、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J].规划师,2005(11):10
    15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87-288
    16本段参考了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48-151相关内容。
    20刘明.解读CBD[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5
    22参考了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55-59相关内容。
    28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3
    30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6
    31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4
    32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00
    33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00
    1谭斌昭,周燕,陶建文.当代自然辩证法导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75
    2查尔斯·桑德尔·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年),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实用主义哲学运动的发起者。
    3Peirce.Types of Reasoning[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2:141-142
    6罗名海,城市规划空间环境理论框架研究[J].规划师,2003(08):19
    7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0
    8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9
    9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之一。
    10雅克·德里达(Derrida,1930—2004),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
    12吴婷婷.“功能-容量-形态”一体化的空间管制技术体系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0
    13吴婷婷.“功能-容量-形态”一体化的空间管制技术体系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0
    15吴婷婷.“功能-容量-形态”一体化的空间管制技术体系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2
    17参考了吴婷婷.“功能-容量-形态”一体化的空间管制技术体系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2相关内容。
    18吴婷婷.“功能-容量-形态”一体化的空间管制技术体系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23
    19许松辉,周文.面向管理的公共空间设计控制[J].规划师,2007(12):23
    21周江评,孙明洁.城市、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J].规划师,2005(11):10
    1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叶楠.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2:78
    6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深圳市城市设计实效性研究(讨论稿),2005
    7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深圳市城市设计实效性研究(讨论稿),2005
    8参考了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深圳市中心城市规划设计指南.1998的相关内容。
    9田银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66
    10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要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45
    12叶楠.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2:78
    1参考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1993的相关内容。
    2参考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3的相关内容。
    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3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4尹潘,李靖,戴慎志.城市近期规划中的数学形态学矢量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18
    5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87-288
    3黄毅.城市混合功能建设研究[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9:27
    4黄毅.城市混合功能建设研究[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9:43
    5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设计导则,2008
    9黄诚.基于实施运作的广州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实践过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88
    10周江评,孙明洁.城市、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J].规划师,2005(11):10
    1.杨俊宴,吴明伟.中国城市CBD量化研究—形态·功能·产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梁江,孙晖.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刘明.解读CBD[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7.金勇.城市设计实效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8.陈一新.中央商务区(CBD)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王朝晖,李秋实.现代国外城市中心商务区研究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李沛.当代全球性城市中央商务区(CBD)规划理论初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1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储金龙.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5.吴明伟,孔令龙,陈联.城市中心区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6.亢亮.城市中心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7.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陈一新,朱闻博.深圳市中心区核心地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9.陈一新,朱闻博.深圳市中心区中轴线公共空间系统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0.高洁梅.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规划与建筑(城市设计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1.高琦.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规划与建筑(交通规划国际咨询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2.顾朝林,甄峰,张京祥.聚集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3.谭斌昭,周燕,陶建文.当代自然辩证法导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4.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5.田银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6.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要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7.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8.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9.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3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中心区与新建区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1.宋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2.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33.宛素春.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4.周岚.城市空间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5.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6.刘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7.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8.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
    39.吉伯德等.市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0.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4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2.肯尼思·哈尔彭.美国九个城市中心区的规划设计[M].上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1982
    43.W·鲍尔.城市的发展过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44.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5.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6.肯尼思·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4
    47.周霞.广州城市形态演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8.唐纳德·沃特森,艾伦·布拉特斯,罗伯特·G·谢卜利.城市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9.周晓华等.CBD·写字楼与国际公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Edgar M.Horwood and Ronald R.Boyce. Studies of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and Urban Freeway Development[M].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Press,1959
    2.Kenneth Halpern. Downtown U.S.A(Urban Design in Nine American CitiesNew York)[M]. New York:Whitney Library of Design,1978
    3.Peirce. Types of Reasoning[M]. 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2
    4.Matthew Carmona,Tim Heath,Taner Oc,et al. Public Places—Urban Spaces:TheDimensions of Urban Design[M]. Burlington:Architectural Press,2003
    5.Hamid Sbirvani. The Urban Design Process[M].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Company,1985
    6.Rapoport Ams. Human Aspects of Urban Form:Towards a Man—Environment Approachto Urban Form and Design[M]. New York:Pergamon Press,1976
    7.Stephen Marshall. Streets&Patterns[M]. New York:Spon Press,2005
    8.Allan B.Jacobs. Great streets[M]. Boston:MIT Press,1995
    9.Cliff Moughtin. Urban Design:Street and Square[M]. Second Edition.London:Architectural Press,1999
    10.Cliff Moughtin. Urban Design:Green Dimensions[M]. London:ArchitecturalPress,1996
    11.Cliff Moughtin,Tuner Oc,et al. Urban Design:Ornament and Decoration[M].Second Edition. London:Architectural Press,1999
    12.Cliff Moughtin,Rafael Cuesta,et al. Urban Design:Method and Techniques[M].Second Edition. London:Architectural Press,2003
    13.Spiro Kostof. The City Shaped: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y[M].First North American Paperback Edition. Boston:Bulfinch Press,2003
    14.Jonathan Barnett. Planning For A New Century:The Regional Agenda[M].Washinton: Island Press,2001
    15.Jonathan Barnett. The Fractured Metropolis:Improving the New City,Restoringthe Old City,Reshaping the Region[M]. 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1995
    16.Jonathan Barnett.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Design[M]. INew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1982
    17.Rob Krier. Town Spaces: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s in TraditionalUrbanism[M]. Barsel:Birkh user,2003
    18.Gordon Cullen. The Concise Townscape[M]. London:The Architectural Press,1971
    19.Peter Calthorpe. 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Community and theAmerican Dream[M].3rd Edition. 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5
    20.Peter Calthorpe,William Fulton. The Regional City[M]. Washington:IslandPress,2001
    21.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M]. Boston:The MIT Press,1960
    22.Kevin Lynch. Site Planning[M].3rd Edition. Boston:The MIT Press,1984
    23.Kevin Lynch. Good City Form[M]. Boston:The MIT Press,1984
    24.Kevin Lynch. City Sense and City Design:Writings and Projects of KevinLynch[M]. New ED Edition. Boston:The MIT Press,1995
    25.Christopher Alexander,Hajo Neis,et al. 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6.Christopher Alexander. 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M]. Lo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1979
    27.Aldo Rossi,Peter Eisenma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M]. Boston:The MITPress,1984
    28.Colin Rowe,Fred Koetter. Collage City[M].Boston:The MIT Press,1984
    29.C.W.Thompson. Urban Open Space in the21st Century[J]. Landscape and UrbanPlanning.2002,Vol.60
    30.Einar Lillebye. Architectural and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in StreetPlanning:an Historical View[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6,Vol.35
    1.刘立欣.城市中心区物质空间形态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陈思颖.基于广州珠江新城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3.景鹏.广州市珠江新城空间形态量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4.王毓华.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环境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5.郭卫宏.基于系统观的建筑创作实践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
    6.张建涛.基于系统和谐的当代地域建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
    7.赵勇伟.基于步行导向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
    8.邹嘉盟.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CBD)城市设计若干问题比较研[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9.吴婷婷.“功能——容量——形态”一体化的空间管制技术体系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高峰.加快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2
    11.方锦群.大城市规划管理发展趋势研究[D].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0
    12.叶楠.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2
    13.黄诚.基于实施运作的广州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实践过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14.黄烨勍.基于街区尺度适宜性的城市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
    15.张颖.城市设计的成果控制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
    16.范润生.美国的城市开发控制体系以及对于中国的借鉴之处[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1
    17.霍玮.中小城市中心区城市形态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
    18.汪奋强.中国南方中小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基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反思[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
    19.黄玉琦.城市中心区符合空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20.李扬.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合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
    21.李鹍.城市中心区建筑边缘空间亲和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
    22.王艳华.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
    23.王保森.基于规划管理的广州城市设计框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0
    24.陈纪凯.适应性城市设计——一种实效的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
    25.王大为.新城区的城市空间[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26张路峰.城市的复杂性与城市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
    27.王剑峰.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4
    28.戴东晖.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2
    29.丑国珍.城市空间的层次及尺度空间初探[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3
    30.刘彬.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1
    31.张振彦.城市与建筑的共生——具有城市意义的高层建筑控制方法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4
    32.张云峰.城市开发地块设计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
    33.林隽.城市轴线研究与设计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
    34.胡江渝.城市与建筑的共生——高层综合体外部空间和造型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1
    35.涂志群.高层建筑底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探索一种可操作性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法[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2
    36.张宇.论城市设计与高层建筑的近地空间[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硕士论文,2001
    37.李德民.高层建筑·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
    38.李凯.浅论高层公共建筑与城市环境[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1
    39.宋云峰.城市天际线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1
    40.谢祥辉.沿街建筑边界的双重性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2
    41.黄毅.商业街界面控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2
    42.刘仁义.城市街道的空间形态及其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
    43.赵丛霞.城市街道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
    44.贡宇.城市街墙景观的规划控制[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
    45.王璐.重大节事影响下的城市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8
    46.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9
    47.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1
    48.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1
    49.黄毅.城市混合功能建设研究[D].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9
    1.何镜堂.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J].建筑学报,2002(09)
    2.梁绍连,胥建华,于丽丽.我国现阶段城市CBD等级体系建构与发展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3.王登嵘.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规划公众参与体系[J].规划师,2006(05)
    4.孙施文,殷悦.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4(01)
    5.张庭伟.社会资本、社区规划及公众参与[J].城市规划,1999(10)
    6.周江评,孙明洁.城市、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J].规划师,2005(11)
    7.李雪妍.关于北京CBD房地产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03)
    8.查德利,贺红权,吴江.城市中心区演化与中心商务区形成机理[J].重庆大学学报,2003(03)
    9.樊绯.20世纪城市发展与CBD功能的演变[J].城市发展研究,2000(04)
    10.王铁鹏,曹洪谦,刘绍坚,梁建国.北京商务中心区功能定位及配套政策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3(02)
    11.谢芳.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必须重视城市生活的多功能性——以纽约曼哈顿地区CBD建设经验为例[J].城市问题,2000(06)
    12.郭晓汾,胡春红.城市集中型CBD内停车现状及厂址选择[J].山东交通科技,2001(01)
    13.阎小培,马跃东.广州CBD的交通特征与交通组织研究[J].城市规划,2002(03)
    14.王建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J].新建筑,1994(01)
    15.林炳耀.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J].城市规划汇刊,1998(03)
    16.段汉明,李传斌.城市体积形态的测定方法[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0(01)
    17.张开琳.巴黎拉德方斯Sub-CBD建设及其经验借鉴[J].城市开发,2004(12)
    18.徐淳厚,陈艳.国外著名CBD发展得失对北京的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2005(05)
    19.罗名海.城市规划空间环境理论框架研究[J].规划师,2003(08)
    20.许松辉,周文.面向管理的公共空间设计控制[J].规划师,2007(12)
    21.唐子来,张辉,王世福.广州市新城市轴线:规划概念和设计准则.城市规划汇刊[J],2000(3)
    22.袁奇峰.21世纪广州市中心商务区(GCBD21)探索[J].城市规划汇刊,2001(4)
    23.张捷,熊彪.新城中心区规划设计探索[J].规划师,2003(7)
    24.王艳华,张雨.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的目标[J].中外建筑,2004(3)
    25.齐康.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1987
    26.卢济威.广场与城市整合[J].城市规划,2002
    27.张伶伶.从建筑走向城市谈起[J].新建筑,1996(1)
    28.王佰伟.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及其“连接键”[J].时代建筑,1995(3)
    29.郭恩翠.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策[J].建筑学报,1998(3)
    30.王剑锋,艾及熙.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初探[J].重庆建筑,2004(7)
    31.盛海涛,曲翠萃.城市空间中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J].城市,2004(1)
    32.梁静,梅洪元.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景观关联[J].低温建筑技术,2004(5)
    33.杨佩儒.城市核心区设计——新加坡的亚洲经验[J].城市规划,2005(3)
    34.黄非斐.德国宾根南城新区建设给我们的启示[J].世界建筑,2001(4)
    35.王小舟,孙颖.北京与巴黎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比较和研究[J].国外城市规划,2004(5)
    36.倪天华,左玉辉.城市物质空间形态解析——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变迁为例[J].城市问题,2006(2)
    37.尹潘,李靖,戴慎志.城市近期规划中的数学形态学矢量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
    38.刘立欣,刘绘宇.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J].南方建筑,2006(12)
    39.海佳,刘立欣.当前建筑创作的意义危机[J].华中建筑,2007(9)
    40.袁奇峰,林木子.广州市第十甫、下九路传统骑楼商业街步行化初探[J].建筑学报,1998(3)
    1.百度,http://www.baidu.com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3.百度地图,http://map.baidu.com
    4.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5.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
    6.谷歌,http://www.google.com.hk
    7.谷歌地图,http://ditu.google.cn
    8.新浪爱问,http://ishare.iask.sina.com.cn
    9.ABBS建筑论坛,http://www.abbs.com.cn
    10.规划在线,http://www.upo.gov.cn
    11.广州统计信息网,http://www.gzstats.gov.cn
    12.广州城市建设档案馆,http://www.gzuda.gov.cn/index.asp
    13.广州之窗,http://www.win2china.net/windowtogz
    14.天河区信息网,http://www.thnet.gov.cn
    15.南方日报,http://www.nanfangdaily.com.cn.
    16.广州日报,http://gzdaily.dayoo.com
    17.香港规划署,http://www.pland.gov.hk
    18.香港发展局,http://www.devb.gov.hk
    19.香港政府统计处,http://www.censtatd.gov.hk
    20.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研究所.深圳市城市设计控制元素系统研究,2000
    2.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维多利亚港——理想与目标,1999
    3.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深圳市城市设计实效性研究(讨论稿),2005
    4.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深圳市中心城市规划设计指南,1998
    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城市中轴线现状调研报告,2009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2006
    4.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麦罗庄马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城市设计指引,2002
    5.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城市设计体系背景研究,2000
    6.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规定,2000
    7.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城市设计指引技术规定,2000
    8.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规划局业务办文手册(试行),2004
    9.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黄竹坑商贸区建筑高度限制公众咨询文件,2005
    10.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观塘及九龙湾建筑高度管制公众咨询文件,2005
    11.广州市规划局.亚运城市——广州面向2010年的城市规划建设纲要,2005
    12.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2003
    13.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户外广告设置布局总体规划初稿简本,2005
    14.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1996
    15.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2005
    16.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88
    17.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设计导则,2008
    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2003
    2.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1993
    3.香港MVA交通顾问公司.北京商务中心区交通规划研究,2001
    4.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1996
    5.广州市规划局,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城市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2000
    6.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1999
    7.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国内咨询案,1999-2000
    8.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美国SWA设计集团.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深化方案,2003
    9.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国内咨询方案,1999-2000
    10.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HELLER MANUS ARCHITECTS,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SWA GROUP,CALLISON,AECOM,MKA,SIMON&ASSOCIATES.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段核心区城市设计,2005
    11.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规划导则,2007
    12.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天河分区规划,2005
    1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天河北路——黄埔大道),2001
    14.欧博迈亚设计咨询公司.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2006
    1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广州市珠江新城——新市中心的三维城市空间设计,1995
    16.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海心沙岛市民广场详细设计方案,2006
    17.欧博迈亚设计咨询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及中央广场建筑设计,2005-2006
    18.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海心沙岛生态公园城市设计,2000
    19.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1998
    20.广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巴马丹拿国际公司.广州高德中心规划设计方案,2005
    21.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997
    22.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地区总体规划纲要(讨论稿),1999
    23.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86
    24.广州市规划局.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综合规划方案,1993
    2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萝岗中心区城市设计,2005
    26.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市东部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2006
    27.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2008
    28.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琶洲——员村地区城市设计,2008
    29.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2008
    30.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规划及城市设计,2006
    3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增城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2007
    32.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传统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2004
    33.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景观工程及海心沙岛景观设计.2008
    34.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