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与生态多样性一样,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这是由历史及当代世界的客观事实所决定的。从历史的角度和世界范围着眼,文化冲突从表面现象上看是由文化的差异引起的。但在更深的层面上,经过碰撞的不同文化之间也在不断进行着互补和创新,在曲折中前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文化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竞争和比较来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丰富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多样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大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化艺术,以及医药体育等领域。本文将围绕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这一核心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从文化多样性角度出发,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现实为依据,探讨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持续繁荣发展的问题。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探讨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进行归纳。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找出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点,即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存在是繁荣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客观依据。
     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对文化多样性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进行理论概述,同时分析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文化观中提炼总结了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并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思想和西方国家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实践模式中获得思想借鉴。据此,确保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现代化转型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理性分析与现实思考,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回顾,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则。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少数民族文化建设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挑战,同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是持续繁荣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现实对策和深刻总结,包括第六章和结语部分。明确提出应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采取不同政策,综合解决问题才会有助于形成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局面。要从多元民族文化观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政策转型三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引领,健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法律、经费和人才保障,以及全方位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战略。通过以上各章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平等、发展与和谐是维系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道德取向,促进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多样性文化和谐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目标取向。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本文试图从文化多样性视角探讨时代境遇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问题,以期对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提供思想与方法上的理论指导,以此指导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多样性,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丰富和完善贡献力量。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differences as well asecological diversity,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mong academics, which isdetermined by the objective facts in history and the modern world. Observing the worl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cultural conflict i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surface. But at a deeper level, complementary and innovation are formed after a series ofcollis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 and then march in the twists and turns, present spiraltrends, culture also get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is a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rough competition and comparison to complement eachother,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putting differences aside, and finally achieve commondevelopment.
     How to protect culture diversity, and promote the big booming development ofChinese culture, which including the minority culture, will have far-reaching influence torich and colorful and varied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enhance Chinese culturesoft power, and to achieve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Chinese dream.Mino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including minorityculture education, religious beliefs, language, art, as well as sports medicine and otherfields.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will be carried on around the core issue of minority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culture diversity, discuss how to achieve the booming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Marxistnational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versity, based on minority culturediversity in our country realit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topic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s,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 are discussed, and the main innovation points ofthis article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dynamic, we find out the research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is article, namely the objectiveexistence of culture diversity is the objectiv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Chinese minority cultur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articleresearch, including the content of chapter2and chapter3. In this part,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the culture diversity and minority culture are stated, andthen the influences of the cultural diversity to 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 areconcluded from two asp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e theory basis is summarizedfrom two aspects including minority culture view of the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and thethough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contemporary mino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We get the ideas for references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and the experienceof dealing with minority culture in western n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we canensure the socialist n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minority cultures in our country.
     The third part is the rational analysis and realistic thinking of this article, includingthe content of chapter4and chapter5.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minority culture since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e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and the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Th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the world and the domestic situation, grasp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facing the challengeswhich are the foothold and starting poi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inority cultureconstruc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n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development of minority culture are reflected objectively.
     The fourth part is the realistic countermeasures and profound summary of thisarticle, including chapter6and conclusion. We should adopt different policies from the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n take the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to help theformation of minority culture diversit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ad of minority culturedevelopment, from setting up the multiple national culture view, cultivating the socialistcore values and transforming the minority cultural policy three aspects. Improve the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 of legal, funds and talents guarantees, and construct the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omprehensive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above chapters, we realize the equality, development and harmony are the moralorientation to mai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promoting the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of the national cultur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diversity is the targetori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Minor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prosperity anddevelopment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has enriched the diversity of the Chinese cultur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 problems in time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diversit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ideas and methods on the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of socialist culture powerful country and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so that we can guide China's minority cul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enrichand develop Chinese culture diversity, contribute for the enrich and perfect of Marxistnational theory and policy.
引文
①郝时远.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30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0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国民族宗教网[EB/01].http://www. mzb.com.cn/html/report/28807-1. htm,2008-03-27/2013-09-01
    ①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新华网[EB/01].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2/content_4460879.htm,2006-04-22/2013-09-01
    ①杨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追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3):19-21
    ②费孝通文集(第14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407
    ③费孝通文集(第15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27
    ④汤一介.和而不同与文明共存[J].名人传,2009(2):64-65
    ①张岱年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60
    ②郝时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铸就中华民族文化[N].人民政协报,2012-03-13
    ③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④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宣司.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①李资源.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②张宏玉.论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学术交流,2012(11):152-156
    ③郑新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的民族文化建设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0-84
    ④赵鹏程,徐琴.保护、创新与发展——试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05(6):188-190
    ⑤吕洋.市场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38
    ⑥董学荣,罗维萍.民族文化保护的悖论与超越——以基诺族文化保护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9(4):108-114
    ①谢国先.论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兼说“民族文化保护”的认识论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6(4):43-48
    ②马翀炜.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J].广西民族研究,2002(1):10-1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92
    ②[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306
    ③张启成.解读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1):51-53
    ①[美] R·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三联书店,1988:2
    ②转引自于瑮.文化多样性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07(1):25-29
    ①彭文斌,汤芸和张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类学界的中国西南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1):12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6
    ①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392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国人大网[EB/01]. http://www. npc.gov. cn/wxzl/gongbao/2007-02/01/content_5357668.htm,2005-10-20/2013-09-01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国人大网[EB/01]. 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7-02/01/content_5357668.htm,2005-10-20/2013-09-01
    ①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整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45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8
    ③周平.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关系分析.中国民族宗教网[EB/01].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418327-1.htm,2013-07-03/2013-09-01
    ①吉登斯.赵旭东,方文,王铭铭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1998:23
    ②张灏.传统与现代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24
    ①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68
    ①闭伟宁.论中国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J].社会学评论,2013(2):52-64
    ①庞德英.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与和谐[J].长白学刊,2013(3):152-154
    ①周明甫,金星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1
    ①郭娅.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地位浅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194-197
    ①转引自杨雄等.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79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55
    ①于海.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J].复旦教育论坛,2005(1):11-14
    ②[美]亨德里克·房龙,沙漠舟译.宽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
    ①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5-22
    ②[美]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震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313
    ①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46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6
    ③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3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4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46-47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689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747
    ①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323
    ②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97
    ③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304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
    ⑤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95
    ⑥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2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6-167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2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0
    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2
    ①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08
    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84
    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07
    ①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612
    ②江泽民.在与出席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民族、宗教界委员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03-05
    ③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国情网[EB/01].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2-09/11/content_26748351.htm,2012-09-11/2013-09-10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①杨恕,李捷.当代美国民族政策述评[J].世界民族,2008(1):20-30
    ①王铁志.美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J].西北民族研究,1998(1):124-138
    ②详见杨恕,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现状研究[J].美国研究,2007(3):50-70
    ①李资源.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03
    ②王铁志.新时期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21
    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新中国民族工作十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54
    ①转引自胡惠林.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与重构——20年文化政策变迁与理论发展概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1):110-115
    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本书编委会.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1949-1999)[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①民族地区新闻出版工作的现状如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EB/01].http://www.seac.gov.cn/art/2004/7/11/art_794_103026.html,2004-07-11/2013-09-10
    ②李资源.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31
    ③王珍,兰宇.古籍整理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档[N].中国民族报,2008-07-15
    ④王珍,兰宇.古籍整理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档[N].中国民族报,2008-07-15
    ⑤王珍,兰宇.古籍整理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档[N].中国民族报,2008-07-15
    ⑥王珍,兰宇.古籍整理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档[N].中国民族报,2008-07-15
    ①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出版年鉴2006》第746、778、788页和《中国出版年鉴2011》第990、1013、1021页相关数据计算
    ②国家民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学习辅导读本.中国民族文学网[EB/01]. 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8221&pagecount=8,2009-10-13/2013-09-10
    ③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
    ①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8
    ②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
    ③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29
    ②转引自温宪、符福渊、周德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N].人民日报,2000-09-08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②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3
    ①参见张冀、刘中民等.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35-443
    ②李长春.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09-12-17
    ①匡长福.浅谈西方对华文化渗透的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51-54
    ②董云虎.评中美人权之争——兼驳“中国人权倒退论”[N].人民日报,2004-04-01
    ③吴云.美国反华提案遭到第十一次失败[N].人民日报,2004-04-26
    ①吴汉东.文化多样性的主权、人权与私权分析[J].法学研究,2007(6):3-17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徐世英.少数民族已经进入素质提高适度增长的良好发展阶段[N].中国民族报,2012-07-13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EB/01]. http://www.gov.cn/zwgk/2009-09/27/content_1427930.htm.2009-09-27/2013-09-10
    ②参见张辉.边防民族学引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16-17
    ①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
    ①国务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全文).中国网[EB/01].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7/20/content_25965719_4.htm.2012-07-20/2013-09-10
    ②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6
    ①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6
    ②韩俊杰.从今年秋季开始西藏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N].人民日报,2012-09-05
    ③李云平.内蒙古逐步推行高中免费教育政策2013年达标.新华网内蒙古频道[EB/01].http://www.nmg.xinhuanet. com/xwzx/2011-01/24/content_21943132.htm,2011-01-24/2013-09-10
    ④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6-17
    ⑤丹珠昂奔.多彩的画卷壮美的交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10年[J].求是,2012(21):26-28
    ①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6)》第508页和《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第37页、第348页相关数据计算
    ②数据来源: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N].光明日报,2008-09-26
    ④丹珠昂奔.多彩的画卷壮美的交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10年[J].求是,2012(21):26-28
    ①徐世英.少数民族已进入素质提高适度增长的良好发展阶段[N].中国民族报,2011-07-13
    ②成立新,李新,冯瑾.新疆发展进步有目共睹未来前景美好[N].新疆日报(汉),2010-03-18
    ③文宣司.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EB/01].http://hi.baidu.com/heqiyeletu/item/ee2107deb5aae94cddf9befc.2009-10-10/2013-09-10
    ④民办.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权利[N].广西日报,2010-09-19
    ①民办.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权利[N].广西日报,2010-09-19
    ②吴仕民.中国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③李志伟.民族地区文化之花越开越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5-18
    ④丹珠昂奔.多彩的画卷壮美的交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10年[J].求是,2012(21):26-28
    ⑤丹珠昂奔.多彩的画卷壮美的交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10年[J].求是,2012(21):26-28
    ⑥李志伟.民族地区文化之花越开越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5-18
    ⑦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9
    ①武翠英.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9
    ②蔡武.将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N].新京报,2012-09-20
    ③苏振锋.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N].中国民族报,2011-12-23
    ④李资源.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21
    ①转引自闵伟轩.加快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N].中国民族报,2012-07-07
    ②牛志男.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访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J].中国民族,2012(10):40-43
    ③牛志男.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访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J].中国民族,2012(10):40-43
    ①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286
    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361、290
    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484
    ④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287
    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8
    ⑥陈乐齐.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23-29
    ①国家民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学习辅导读本.中国民族文学网[EB/01].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8221&pagecount=8,2009-10-13/2013-09-10
    ②陈乐齐.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23-29
    ③杨步月,李菲.我国现有6000多万少数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N].中国民族报,2009-06-05
    ④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552
    ⑤刘洋.文化消费:如何走出价高质低的怪圈——《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解读[N].检察日报,2013-08-02
    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31、522
    ①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8[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523
    ②熊正贤,杨艳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民族学刊,2011(1):28-35
    ①熊正贤,杨艳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民族学刊,2011(1):28-35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①郝亚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J].广西民族研究,2009(1):1-4
    ②于兰,潘忠宇.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73-79
    ①郝时远.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民族学研究事业[N].光明日报,2008-11-29
    ①[美]彼特·布劳著,王春光,谢圣赞译.不平等和异质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36
    ②[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453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章建刚.“内在价值”的含义与环境伦理学[J].思想战线,2000(5):7-12
    ③陈蔚,胡斌等.当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4):24-27
    ①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6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02
    ①费孝通.文化自觉、和而不同[J].民俗研究,2000(3):5-14
    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国网[EB/01].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9-07/24/content_18194406_3.htm,2009-07-24/2013-09-10
    ②庆民.简讯[N].中国民族报,2010-02-12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国家民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学习辅导读本.中国民族文学网[EB/01]. 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8221&pagecount=8,2009-10-13/2013-09-10
    [1] Erzsebet Malota.Global Cultures? Consequences of Globalization on CulturalDifferences, a Commentary Approach[J]. IJBIT Special Issue,2012,5:94-100
    [2] George Puia, Joseph Ofori-Dankwa.The Effect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Ethno-linguistic Diversity on Innovativeness[J].Balt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3,8(3):349-371
    [3] Gulazat Tursun.Integrating Minorities Through Legislation:A Chinese Point of View[J]. Asia Pacific Journal on Human Rights and the Law,2011:27-55
    [4] Iredale Robyn.Contemporary minority migration, education,and ethnicity inChina[M].Cheltenham,Glos;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2001
    [5] Kavous Ardalan.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Four Paradigmatic View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09,36:513-534
    [6] Mackerras Colin.China’s minority cultures:identities and integration since1912[M].Melbourne, Australia: Longma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1995
    [7] Paul Maxwell. What were They Thinking: A Refelective Look at Students Attitudetoward Ethnicity, Culture, and Diversity[J].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2011,3:39-46
    [8] Rez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nor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Canada[M].New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0
    [9] Tsung Linda.Minority languages,education and communities in China[M].Basingstoke [England],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9
    [1][德]赖纳·特茨拉夫,吴志成,韦苏等译.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北京:译林出版社,1999
    [4][美]塞缪尔·亨廷顿,康敬贻译.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美]泰勒·考恩,王志毅译.创造性破坏: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英]厄内斯特·盖尔纳,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9][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0][英]吉姆·麦圭根,何道宽译.重新思考文化政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1][英]乔治·拉伦.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2]曹端波.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7
    [13]常士訚.异中求和: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车美萍,陈文殿,付振华等.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形态[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15]陈文殿.全球化与文化个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丹珠昂奔.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17]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大事记(1949-1988)[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
    [18]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1]龚志祥.民族政策过程实证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22]韩民清.文化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3]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24]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5]何星亮.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民族和谐[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6]侯远高,刘明新.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7]黄忠彩.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专题会议综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9]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0]金炳镐、王铁志.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1]金炳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32]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3]金星华.民族文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4]雷振扬.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5]李资源.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8]廖国强,何明,袁国友.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39]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0]刘冬雪.文化多样性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41]马德普.普遍主义与多元文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3]马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4]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5]民族纲领政策文献选编(一九二一年七月——二〇〇五年五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6]民族政策文献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7]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8]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9]钱穆.民族与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50]青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1]沈卫星,李晓枫,云德.受众视野中的文化多样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2]司马俊莲.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53]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54]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5]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6]童萍.文化民族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7]万明钢.多元文化视野价值观与民族认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8]王建民,贾仲益等.厚德载物: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59]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0]喜饶尼玛.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61]徐中起.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益保障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62]俞思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63]张绵厘,张昱.新时期文化政策与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文艺思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64]张晓琼.人口较少民族实施分类发展指导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65]赵学义,关凯.政策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66]中共党史文献选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6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68]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9]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
    [70]周明甫,金星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71]周平.民族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俄] J·彼得·布罗修斯,萨拉·L·希契娜,王爱松译.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1(6):40-69
    [2][法]P.M.得法尔热,灵隐译.国际社会与文化多样性[J].国外社会科学,2004(1):103-105
    [3]白玛.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N].人民政协报,2012-03-21
    [4]曹承伟,王芳.我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意义及政策透视[J].大众文艺,2011(23):222-223
    [5]陈刚.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9
    [6]陈金龙.包容性发展视野下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利益保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42-45
    [7]陈乐齐.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23-29
    [8]陈路芳.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功能定位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1(3):63-67
    [9]陈颜.论邓小平的民族文化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05-209
    [10]丹珠昂奔.多彩的画卷壮美的交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10年[J].求是,2012(21):26-28
    [11]董学荣,罗维萍.民族文化保护的悖论与超越——以基诺族文化保护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9(4):108-114
    [12]房广顺.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J].理论月刊,2007(7):5-10
    [13]房广顺.国际关系视角下的文化多样性[J].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271-274
    [14]付春,任勇,王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挑战及回应:全球化的视野[J].贵州社会科学,2011(3):19-24
    [15]高红岩.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及其政策导向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66-70
    [16]高万能,李瑞熙.论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创新[J].贵州民族研究,2005(3):98-101
    [17]高永久,刘庸.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48-54
    [18]龚厚清,邢晶晶.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研究综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4):50-55
    [19]龚志祥,周琼.略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研究历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38-140
    [20]龚志祥.论民族文化政策的创新和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1-34
    [21]龚志祥.民族政策的分类及形式构成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7(1):51-56
    [22]郭佩惠.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体现文化的时代性[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2):171-173
    [23]郝时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理论性与实践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5-21
    [24]何星亮.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J].思想战线,2010(1):9-13
    [25]黄光成.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理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68-77
    [26]黄晓.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支撑文化产业大发展[N].贵州日报,2009-11-30
    [27]金炳镐,陈丽明.新中国民族文化政策60年[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09(6):11-16
    [28]靳薇.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J].科学社会主义,2008(2):91-94
    [29]蓝秀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少数民族政策研究[J].学理论,2011(10):160-162
    [30]雷晴岚.全球化进程与民族文化多样性[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28-31
    [31]李安辉.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8-59
    [32]李大健.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与完善民族政策的和谐取向[J].民族研究,2006(4):1-10
    [33]李德洙.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求是,2007(1):11-13
    [34]李汉林.民族文化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相关性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37-41
    [35]李焕生,乔增芳.简论和谐文化视野下的多元少数民族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8(2):91-94
    [36]李锐,樊泳湄.论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5):77-79
    [37]李晓霞.论我国民族文化政策的“求同”与“存异”[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68
    [38]廖乐焕,赵新国.浅谈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J].前沿,2010(20):180-182
    [39]林庆.现代化、全球化、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境[J].贵州民族研究,2009(4):37-43
    [40]刘达成.文化多样性与云南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J].大理学院学报,2008(1):7-14
    [41]刘建武.深刻认识指导思想一元与思想文化多样性的关系[J].湖湘论坛,2010(6):5-10
    [42]刘永华,吕双翠.世界民族问题及民族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31):474-475
    [43]刘玉敏.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J].北方经济,2012(3):40-60
    [44]刘源泉.中国共产党早期少数民族文化政策述论[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25-28
    [45]龙运荣,李技文.近二十年来我国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综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2):1-6
    [46]卢守亭.论城市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振兴”之路[J].广西民族研究,2012(1):126-130
    [47]马青青.民族文化政策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J].传承,2010(24):146-147
    [48]齐蕴博,蒋若薇.浅析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J].人民论坛,2012(35):192-193
    [49]任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危机及出路[J].理论学刊,2011(8):105-109
    [50]任屹立,王东.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新疆社科论坛,2007(4):14-15
    [51]田化.我国民族文化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51-52
    [52]汪春燕.从民族政策视角论民族文化传承[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7-123
    [53]王戈.文化多样性与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86-89
    [54]王红曼.浅论我国的民族文化政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17-122
    [55]王建基,高永辉.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空间保护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0(6):95-98
    [56]王明东.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76-80
    [57]王希恩.多元文化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两点比较[J].科学社会主义,2010(2):8-12
    [58]王瑜卿.马克思的民族文化观及其当代意义[J].世界民族,2012(3):1-7
    [59]韦东超.城市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4(4):86-90
    [60]吴惠红,卢遂茂,荣远伟等.浅谈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3):82-85
    [61]吴惠红.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J].长白学刊,2008(1):148-151
    [62]吴磊.多元文化主义视域中的澳大利亚民族政策思考[J].全球视野理论月刊,2011(8):153-158
    [63]吴钦敏.理性看待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和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6(3):55-63
    [64]伍苗.浅析中华民族大融合与文化多样性保护[J].群文天地,2012(6):22
    [65]谢国先.论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兼说“民族文化保护”的认识论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6(4):46-48
    [66]谢宏忠.当前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形成、表现及特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0(4):71-75
    [67]谢宏忠.论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时代特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1-106
    [68]熊正贤,杨艳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民族学刊,2011(3):28-35
    [69]徐建.文化多样性及其生态考察[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23-25
    [70]徐魁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J].前沿,2011(2):125-128
    [71]徐稳.文化多样性的道德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24-28
    [72]杨成胜,马芳芳.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J].民族论坛,2009(6):58-59
    [73]杨福泉.多民族文化和谐是我国社会和谐的保证[N].云南日报,2006-07-06
    [74]杨洪贵.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初探[J].新疆社会科学,2009(3):85-89
    [75]杨洪贵.文化多样性及其处理模式[J].贵州社会科学,2007(1):89-93
    [76]杨顺清.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则与政策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1):32-37
    [77]杨思柳.文化趋同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冲击与融合[J].南方论坛,2012(7):97-98
    [78]杨文顺,高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构建互动关系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1):98-101
    [79]杨文顺,特姆.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多样性民族文化的碰撞与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2-46
    [80]尹绍亭.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探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97-102
    [81]于海峰,何晓薇.论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J].文化论苑,2012(1):148-149
    [82]于瑮.文化多样性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07(1):25-29
    [83]余海云,赵凤琴.多元文化视角下少数民族教育[J].天府新论,2009(6):297-298
    [84]张欣.少数民族文化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分析[J].前沿,2011(6):133-136
    [85]赵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中的多元化问题[J].学术探索,2001(5):156-157
    [86]赵杨.近年来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保护问题研究综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57
    [87]赵野春.新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根须型”构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20-23
    [88]智凌燕.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与举措探析[N].中国民族报,2012-05-11
    [89]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项目组.如何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少数民族权益——羌族聚居区文化保护需求的分析及政策建议[N].中国民族报,2010-04-23
    [90]钟凯琼,杨剑黎.西部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引发的思考[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59-61
    [1]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际认同共生关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
    [2]陈廷亮.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9
    [3]邓海松.中国共产党民族文化政策对土家族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10
    [4]冯雷.论国家政策对人口较少民族生存发展及区域性民族关系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
    [5]何英举.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纠纷解决[D].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1
    [6]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
    [7]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D].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05
    [8]兰芳.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自我发展机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大学,2011
    [9]黎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法律保护[D].博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07
    [10]李冰彬.论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D].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
    [11]李琼.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旅游地文化多样性保护研究——以西双版纳文化多样性保护研究为个案[D].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师范大学,2011
    [12]刘德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2
    [13]刘泉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3
    [14]龙毅.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与创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10
    [15]陆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16]马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12
    [17]潘树章.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再审视[D].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民族大学,2011
    [18]宋军.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1
    [19]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
    [20]田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
    [21]王连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多样性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
    [22]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
    [23]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10
    [24]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1
    [25]杨晓军.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1
    [26]殷琦.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1
    [27]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