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以民事权利保障为中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开发主体间利益冲突的分析,强调从利益的视角审视房地产开发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并循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利益衡平思路完善现行立法,尤其是对弱势主体民事权利保障的制度设计。除导言、结语外,全文共六章,二十余万言。具体概括如下:
     第一章是对房地产开发中利益冲突与衡平的理论分析。本章目的在于为房地产开发中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冲突与衡平的法律分析奠定理论上的基础。
     文章认为,社会冲突无处不在,利益的不满足则是冲突的原因。法律调整的利益与权利密切相关,虽然权利不等于利益,但利益乃权利的基本要素,且体现为正当利益。权利的确认和行使引起利益的变动,法律与利益通过权利实现二者的结合。利益的冲突往往体现权利的冲突,并以权利的形式显现出来。利益衡平并非消灭冲突,或利益完全均等,而是追求一种制度范围的秩序,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不相同利益主体需要的利益享有和分配。法学本质上的利益衡平基于利益冲突而存在,并以消解利益冲突为己任。它包括实现衡平的法律努力,以及通过努力而实现的衡平状态。鉴于衡平与法治的天然亲和力,法治当为利益衡平之首选路径。尤其是为弥补形式法治缺憾而兴起的实质法治的探索,更充分地体现利益衡平的理想。
     就房地产开发而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房地产经历了市场化改革,房地产价值日益凸现,房地产业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围绕房地产开发而产生的利益冲突也随之显现,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相互博弈,并形成多轴心的利益关系圈,其中以开发商为轴心的利益冲突关系尤为突出。文章结合经济学、信息学等理论对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多角度地分析。分析表明,房地产利益冲突的原因是错综复杂,但作为利益冲突调节器的法律制度相对滞后或供应不足乃利益失衡的根本原因。为此,围绕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探寻具体的衡平机制便成为本文的主旨。
     第二章是对开发商与土地所有者之间利益冲突与衡平的探讨。本章围绕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展开。文章认为,作为房地产开发第一要素的土地具有不可替代性与稀缺性,而且,土地所有者自主经营无法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不得不交
    
    由他人使用,致使土地所有者之间以及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衍生利益冲突。
    上述利益冲突不仅是罗马法、日尔曼法土地所有权制度产生的直接理由,也是后
    世探索形形色色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原始动因。换言之,各国不同的土地所有制与
    土地使用制度便是不断寻找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平衡的写照。绝对的所有权
    观念使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得到空前保护,但同时也使土地使用权成为所有权的
     ‘奴仆’;重视土地使用价值与所有权社会化思想的兴起,缓和了土地所有权人
    与土地使用人之间的冲突关系;而土地用益权在“用益至上”理念指导下不仅对
    抗土地所有权,却反过来使土地所有权成为土地用益权的‘侍女’。建立既体现
    社会或团体利益又符合个人自由的土地所有与利用观念及土地物权制度成为世
    人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曾彻底否定土地上的私人权利,然权利的完全集中并
    不能为所有权人带来最大利益,这种无效率的产权模式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
    逐渐被抛弃,引发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大讨论,并最终确立了“土地使用权”
    制度。然在土地使用权定位方面,面对着缺乏国家与私权平等观念的传统,面对
    着尚无物权法典的民事立法及土地权利行政化的现实,面对着土地所有权主体单
    一、国家意志干预强烈的权利运行状况,有学者主张土地使用权应定位于他物权
    中的用益物权;有学者提出将土地使用权定位于用益物权不足以凸现其物权法地
    位,而主张独立或近似所有权的定位,或定位于英美法的地产权,或定位于与所
    有权完全平等的占有权。虽然权利定位不同,其制度设计也大相径庭,但均以保
    护土地使用权人的独立利益、限制国家以特殊所有权人身份任意干涉土地使用权
    为立足点,以实现使用权人与所有权人—国家之间的利益衡平为共同的目标。
     笔者赞同将土地使用权定位于独立平等的用益物权,而不同意土地使用权为
    所有权、近似所有权、地产权以及占有权的定位。但是,该土地使用权不同于地
    上权。事实上,用益物权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制度,是否能担当维护土地使用人
    权利的重任,关键在于其制度设计是否结合我国的所有权单一主体的现实,是否
    根据物权法定原则赋予其充分的权利,尤其是对抗国家干预的任意性以及促进土
    地有效利用的权利设置。就房地产开发而言,就房地产开发而言,物权法应保证
    国家作为土地所有权人得到其应有的收益权(如出让金),以及年限届满后最终
    利益的归属权,但同时接受土地使用权的限制、遵守出让合同的承诺,不得任意
    
    干预开发商的具体开发行为和法定范围内对土地的处分权;物权法保障开发商享
    有自主开发、经营房地产的权利,在公法限制的范围内(如城市规划等)对土地
    使用享有独立的利益和自主意志。
     第三章是第二章的延续,均为开发商与土地所有者(国家)之间的利益冲
    突与衡平的探讨。本章的重点
By analyzing the widely concerned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ers, this article concentrates in examining the relevant law regulating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from the angle of interests. And follows the idea of the combination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to balance of the interests to perfect current legislation, especially the system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the minority. The article comprises six chapters, added up to 200000 words. The concrete generalization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conflicts and balance of interests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chapter is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egal analysis of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n the balance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per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social conflicts are everywhere an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demands of the interests are not met. The interests regulated by law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ght. Although the right isn't equal to the interests, interests are essential elements of the right and the right represented as legitimate interests. And the acknowledgement and exercises of the right will leads to the alteration of the interests. The law and the interests are combined through the right.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usually embodies conflicts of rights and presents in the form of right.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does not achieve the elimination of conflicts or the complete equilibrium of interests, but pursues the order within a kind of system and the poss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all kinds of interests subjects to the limit.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in law exis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nd aims at eliminating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t consists of the lega
    l efforts to realize balance and the balance condition which is realized. Due to the natural affinity of balance for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is the firstly chosen means to realize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Especially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ubstantial rules of law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imperfection of formal rule of law fully embodies the thought of interests balance.
    As far as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 alo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real estate field experienced the market reform, the value of the real estate is increasingly showing,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quickly becomes a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arise because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ir interests, diversified market subjects mutually 'play game', and form a multi-axis relationship circle,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 which the developers are the axi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multi-angled analyzes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with the guide of a series of frontier subjects, such as economics, information science etc.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ause of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 the real estate is various, an
    d the basic reason for unbalanced interests is that the law as the regulator for interest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or doesn't meet the needs. Therefore, the mission of our lawyers is to explore specific balance system dealing with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interests subjects.
    Chapter 2 i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flict and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developer and the landowner. This chapter develops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of the land-use right in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land as the fir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s irreplaceable and scare. Besides, the landowner cannot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 land if he manages the land himself, so he has to
    
    
    let others utilize the land, which leads to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landowner and the land-user. The aforesaid conflict of intere
引文
1.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3—18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李开国:《物权法论》,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内部教学用书。
    6.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王利明:《国家所有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王利明主编:《物权法专题研究》(上、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0.王利明、房绍坤、王轶:《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王卫国、王广华主编:《中国土地权利的法制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孙宪忠:《国有土地使用权财产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沈达明:《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5.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
    16.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7.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8.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诉讼程序的法哲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9.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0.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22.胡彬:《制度变迁中的中国房地产业——理论分析与政策评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符启林:《城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4.艾建国:《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经济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佟柔、史际春:《我国全民所有制两权分离的财产权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6.高富平:《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我国不动产物权体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7.郜凤涛:《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概念》,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
    28.关涛:《我国不动产法律问题专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9.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30.崔建远主编:《民法9人行》(第1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版。
    31.曹振良、高晓慧:《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孙鹏:《合同法热点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33.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编著:《合同法解释与适用》,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34.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5.马原主编:《房地产案件新问题与判解研究》,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36.肖厚国:《物权变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7.符启林主编:《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9.陈本寒:《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1.汪利娜:《美国住宅金融体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42.彭冰:《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3.吴福明:《房地产证券化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4.常永胜:《中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5.王开国等编著:《资产证券化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6.人大法工委民法室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立法资料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7.江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8.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9.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0.邱聪智:《债法各论》(中),辅仁大学法学丛书1997年版。
    51.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郑玉波:《民法总则》,三民书局1990年版。
    53.郑玉波:《民法债编论文选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54.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下册),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版。
    55.王泽鉴:《民法物权(一)通则·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5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7.王泽鉴:《债法原理》(第1-8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刘得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陈自强:《民法讲义Ⅰ契约之成立与生效》,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0.杨祯:《英美法契约法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1.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2.王文宇:《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苏永钦:《经济法的挑战》,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版。
    64.温丰文:《现代社会与土地所有权理论之发展》,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65.李鸿毅主编:《土地开发论》,中国地政研究所印行。
    
    
    66.林英彦:《房地产问题解惑》,中华征信所1998年版。
    67.陈铭福:《土地登记——理论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68.刘宗荣:《定型化契约论文专辑》,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版。
    69.何美欢:《香港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0.李宗锷:《香港房地产法》,商务印书馆(香港)1988年版。
    71.【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72.【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73.【美】科斯、阿而钦、诺思等:《财产权利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4.【美】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75.【美】诺思,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76.【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胡晋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7.【英】阿蒂亚:《合同法概论》,程正康译,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78.【英】F.H.劳森,B.拉登:《财产法》,施天涛等译,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79.【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
    80.【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凤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1.【意】桑德罗·斯契巴尼:《物与物权》,范怀俊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2.【意】朱赛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3.【意】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84.【日】石田文次郎:《土地总有权史论》,印斗如译,中国地政研究所,台湾土地银行研究室印,1959年。
    85.【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0.《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01.《德国民法典》,郑冲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2.《瑞士民法典》,殷生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3.《日本民法典》,王书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范进学:《权利概念论》,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2.陈明:《法学研究新理念:以利益衡平为中心的法学语义实践》,载《延边大学学报》2002年第35卷第1期。
    3.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4.简资修:《寇斯的厂商、市场与法律:一个法律人的观点》,载台湾《法学论丛》第26卷第二期,1997年版。
    
    
    5.曾育裕:《公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理论之法律经济分析——以中国大陆1988年土地使用权法制改革为例》,私立东吴大学法律系博士班博士论文。
    6.王宝莅:《从官方支配到市场支配—中国大陆制定物权法的思路》,载《东吴大学法律学报》第13卷第1期。
    7.王涌:《所有权概念分析》,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
    8.李永福:《所有权经营权分离问题的比较法学思考》,载《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9.魏振瀛、钱明星:《谈所有权》,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年3月刊。
    10.麻昌华、黎栋:《所有权及其内部结构论》,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1期。
    11.杨立新、尹艳:《我国物权法制度的重新构造》,载《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2.房绍绅等:《用益物权三论》,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13.孟勤国:《占有概念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的占有制度》,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14.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制定中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15.王利明:《关于我国物权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6期。
    16.张少鹏:《‘土地使用权’是独立的不动产物权》,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6期。
    17.温博煌:《区分地上权制度之探讨》,载《现代地政·人与地》2002年5月刊。
    18.曾丽纹:《空间权与发展权法制化之研究》,载《现代地政》,总第242期,2001年8月。
    19.杨与龄:《论分层地上权》,载《法令月刊》第38卷第36期。
    20.温丰文:《空间权之法理》,载《法令月刊》第39卷第三期。
    21.吴佩君:《区分地上权之探讨——以物权编修正草案为中心》,载《月旦法学杂志》第69期。
    22.邱大展:《由土地法到空间法——土地法新方向》,载《人与地》第41期。
    23.苏志超:《土地立体空间之分层使用与土地区分所有权之构想》,载《人与地》第41期。
    24.古嘉淳等,《消费者保护法第二十二条之探讨——以预售屋销售广告为核心》,载《月旦法学》第37期。
    25.陈丽萍、黄川:《论先契约义务》,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
    26.王利明:《对<合同法>袷教蹩罟娑ǖ钠牢觥罚亍墩厶场?999年第6期。
    27.黄越钦:《论附合契约》,载《政大法律评论》第16期。
    28.苏号朋:《定式合同研究——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中心》,载《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2期。
    29.詹森林:《定型化契约之基本问题》,载《月旦法学杂志》第11期。
    30.刘子华:《论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的法律效力》,载《中国仲裁》2002年第12期。
    31.王利明:《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载《求索》2001年第6期。
    32.奚晓明等:《担保法司法解释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载《人民司法》2001年第1期。
    33.黄志明、张琦:《论按揭的法律定位》,载《法学家》2001年第3期。
    34.王利明:《物权法立法的若干问题探讨》,首届两岸民商法研讨会发言稿。
    35.杨永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睦斫庥胧视谩嫣赣敫?
    
    权利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6.余能斌、范中超:《论法定抵押权——对合同法第286条之解释》,载《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年第3期。
    37.马永龙、李燕:《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法律适用问题探析——从担保法的视角出发》,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38.梁慧星:《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的权利性质及其适用》,载《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第9期。
    39.吴清旺、贺丹青:《物的概念与财产权立法构造》,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40.张学文:《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若干问题探讨》,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3期。
    41.郭丽珍:《从交易安全制度建立之观点论预售屋买卖》,国立成功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陈剑、戴崴:《2002年投诉情况分析》,http://www. cca. org. cn(中国消费者协会网)。
    2.王前虎:《商品房消费,何时让人放心?》,http://www. cca. org. cn(中国消费者协会网)。
    3.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消费者协会等:《“售房履约无欺”消费调查》,http://www. cca. org. cn(中国消费者协会网)。
    4.广东省高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暂行意见》,http://www. chinajudge. com.(中国法官网)。
    5. http://www. bondmarkets. com/research/eurombsiss. html.
    6. http://www. europeansecuritisation. com/html/resources_index. Html.
    7. http://www. bondmarkets. com/research/eurombsiss. html.
    1. Jane Silberstein Chris Maser, Land-Use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wis; Publishers, 2000.
    2. Rutherford H. Platt, land Use and Society, Island Press, 1996.
    3. Daniel R. Mandelker, Land Use Law, The Michie company, 2th ed, 1988.
    4. Helen Cope, Housing Associations, Macmillan Press Ltd., 2th ed, 1999.
    5. Cheshire & Burn' s, Modern Law of Real Property, 1982.
    6. Kevin Gray, Elements of Land Law, Butterworths, 2thed, 1993.
    7. John Tillitson, Contract Law in Perspective, Butterworths, 1981.
    8. Smith V. New England Aircraft Co., 17ON. E 385, 393 (1930); Burnham V. Beverly Airways, Inc., 311Mass, 628, 42N. E., 2d, 575; Kevin Gray: Property in Thin Air Cambridge Journal, 50 (2), July, 1991.
    
    
    9. Edwards V. Sims, Court of Appeals of Kentucky, 232ky. 791, 24s. w. 2d, 619 ,1929.
    10. E. H. Burn, Cheshire and Burn's, Modern law of Real Property, 13thed. Butterworths, 1982.
    11. Dukemininer Edition, Blond' s Property, Sulzburge & Graham Publishing Ltd., 1992.
    12. E. L. G. Tyler, Fisher and Lightwood' s Law of Mortgage, Butterworths, 1977.
    13. Dahlman,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y,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22, 148 (1979).
    14. Tamar Frankel, Securitization: Structured Financing, Financial Assets Pools, and Asset-backed Securities, Vol. 1,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