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传统工匠现代转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明清时期(公元1520年代—1920年代)江南工业人力资源中的技术主体——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包括传统工匠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两方面)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从历史科技地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对江南区域传统工匠的技术形态转变(即以经验型技术向科学型技术转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转型)、角色地位变化(即以传统工匠向现代技术工人工程师转变为主的角色转换)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历史地理学的动态考察与社会经济史的实证研究,揭示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基本脉络,探讨江南早期工业化中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科学技术生成与构成、生产制度建构与结构等要素特征及诸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力图勾勒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技术科学化途径与模式,从而从根本上去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内涵与变化规律。
     论文着重从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两方面探讨江南传统工匠现代转型的动力、途径、表现与发展规律,并借以揭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技术科学化与科学技术化的科技互化特点。不敢说达到了研究目标,只能说先行提出问题、梳理基本资料、构建研究思路并搭成研究框架。论文最后认为明清江南区域早期工业化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工业发展(即早期工业化)为主、工业科技进步(即工业技术教育与科学研究)为先、人力资源开发(即传统工匠的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为本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一历史发展的脉络显示出:早期工业化是明清江南区域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传统工匠现代转型是江南区域工业化的基本动力,工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传统工匠现代转型的本质内涵。
With the issues of changes of technical subjects among the human resources in Jiangnan's industry—traditional artisans' modem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traditional artisans'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and role chang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520 AD-1920 AD)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is dissertation gives a dynamic exploration on the change of technical forms of traditional artisans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experience-oriented technology to science-oriented technology) and the role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artisans to modem technical workers, engineers) and their related problems in Jiangnan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ography an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also studies on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with concrete evidence, displays the inherent impetus and basic clu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nan sinc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essential factors such as development and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gene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system and interaction of these factor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Jiangnan, and try to draw the outline of the approach and mode of scientificalization of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aim at fundamentally master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the law of chang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role change to explore the impetus, channe, apperance and developing rule of traditional artisan's modern transformation in Jiangnan, and exposes the reaction-mode of techonology-scientificalization and science-technologization under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I can not be sure that this study has got the destination, just put forward the questions, combed the basic materials, groped the study-clue and constructed the structure. This dissertation has such a conclusion that development of early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modem industrialization in Jiangnan region,infactually, is social-historical course that consists of the fundamen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arly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modem industrialization) ,lead of industrial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industrial technology-education and scientifical study) ,and essence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role change of traditional artisan) .This artery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displays that Early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modem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core of Jiangna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MingQing Dynasties. Traditional artisan's modem transformation is fundamental impetus of Jiangna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MingQing Dynasties.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uman resource is essence of traditional artisan's modem transformation.
引文
1.《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2.《论语》,《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3.管仲《管子》,正中书局1944年版。
    4.《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年版。
    5.荀况《荀子》,上海书店1996年版。
    6.庄周《庄子》,上海书店1996年版。
    7.商鞅《商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8.吕不韦《吕氏春秋》,《万有文库》本第12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9.韩非《韩非子》,上海书店1996年版
    10.《钦定礼记义疏》,《四库全书》经部·礼类。
    11.《五礼通考》,《四库全书》经部·礼类。
    12.《乐律全书》,《四库全书》经部·乐类。
    13.《经稗》,《四库全书》经部·五经总义类。
    14.《尔雅》,《四部丛刊续编》,上海书店1984年版。
    15.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7年版。
    16.汉代刘向《说苑》,中华书局1987年版。
    18.汉代桓宽《盐铁论》,中华书局1991年版。
    19.汉代许慎撰《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0.汉代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57年版
    21.晋代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版。
    22.晋代葛洪《抱扑子》,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3.唐代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24.宋代欧阳修《居士集》,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
    25.宋代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版。
    26.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1959年版。
    27.宋代朱熹集注《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8.宋代蔡绦《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83年版。
    29.宋代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57年版。
    30.元代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57年版。
    31.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游记》,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32.明代王守仁《传习录》,《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3.明代张瀚《松窗梦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4.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35.明代李乐《见闻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6.明代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7.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8.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冯梦龙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9.明代黄宗羲《南雷文定后集》,台湾世界书局1964年版。
    40.明代黄宗羲《宋元学案》卷1《安定学案》,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41.明代黄宗羲《泰州学案》,《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版。
    42.明代徐一夔《始丰稿》,《四库全书》第1229册。
    43.明代申时行重修《大明会典》,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影印本。
    44.利玛窦与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
    45.《明太祖实录》,上海书店版。
    46.《明英宗实录》,上海书店版。
    47.《明世宗实录》,上海书店版。
    48.《明神宗实录》,上海书店版。
    49.清代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0.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1.清代顾炎武《亭林余集》,《学古斋金石丛书》,光绪癸未年(1883年)四明葛氏刊巾箱本。
    52.清代全祖望《宋元学案序录》,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53.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台湾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54.胡鸣盛《安定先生年谱》,孟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55.清代《大清会典事例》,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年版。
    56.清代王夫之《噩梦》,中华书局1956年版。
    57.清代张应文《清秘藏》,《四库全书》第872册子部178杂家类。
    58.清代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59.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60.清代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61.清代段玉裁撰《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2.《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63.清代颜元《习斋四存编·存学编》,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64.蒋廷锡重辑《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1934年版。
    65.清孙珮《苏州织造局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版。
    66.清代厉鹗《东城杂记》,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7.清代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
    68.清《皇朝经世文编》,见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版。
    69.清英和《筹漕运变通全局折》,《皇朝经世文编》卷48《户政》。
    70.清沈寓《治苏》,《皇朝经世文编》卷23《吏政守令下》。
    71.清金文榜《榷酤说》,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卷55《户政》。
    72.清顾禄《桐桥倚棹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73.清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续修四库全书》第89册。
    74.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75.清永瑢、纪昀《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76.《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77.《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78.《四库禁毁书丛刊》,齐鲁书社1997年版。
    79.《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80.《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
    81.《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书店1994年出版。
    82.《丛书集成》新编,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出版。
    1.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宋代周淙《乾道临安志》,《四库全书》第484册。
    3.宋代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四库全书》第490册。
    4.正德《松江府志》,上海书店1990年版。
    5.明代曹一麟修、徐师曾纂《吴江县志》,嘉靖四十年刻本。
    6.明代冯汝弼修,邓□撰《常熟县志》,嘉靖十八年刻本。
    7.嘉靖《吴邑志》,上海书店1990年版。
    8.隆庆《长洲县志》,上海书店1990年版。
    9.万历《嘉定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明代韩浚修、张应武纂《嘉定县志》,万历三十三年刻本。
    11.万历《无锡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2.万历《常熟私志》,南京大学图书馆藏万历四十六年修,传抄本。
    13.明代周永年《邓尉圣恩寺志》,《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44册。
    14.乾隆《震泽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5.清代许治修《元和县志》,乾隆二十六年刻本,藏苏州图书馆。
    16.清顾震涛《吴门表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7.清莫祥芝同治《上元江宁两县志》,同治十三年刻本。
    18.光绪《嘉定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9.光绪《无锡金匮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20.光绪《光福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1.清代金福曾、熊其英纂修《吴江县续志》,光绪三年修,五年刻本。
    22.光绪《续纂江宁府志》,光绪六年(1880年)刻本。
    23.陈作霖《凤麓小志》《金陵琐志》五种,光绪年间江宁陈氏可园刊本。
    24.程国栋等纂修《嘉定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5.清代周凤池纂,蔡自申续纂《金泽小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26.清代许光墉等纂《枫泾小志》,光绪十七年(1891年)铅印本。
    27.清代钱肇然编《续外冈志》,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上海史料丛编》1961年版。
    28.清代何文源纂《塘湾乡九十一图里志》,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上海史料丛编》1962年版。
    29.清代陈方瀛等修、俞樾等纂《川沙厅志》,光绪五年(1879年)刻本。
    30.民国《双林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31.民国曹允源、李根源纂《吴县志》,民国二十二年苏州文新公司铅印本。
    32.杨树达《濮院琐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
    33.梁绍年《粤海关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
    34.张智主编《中国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年版。
    35.丁蜀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丁蜀镇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2年版。
    36.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辑》,三联书店1959年版。
    37.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轻工业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38.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9.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省志·文化艺术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40.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宜兴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1.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苏州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唐代陆龟蒙《耒耜经》,《丛书集成初编》·《百川学海》。
    2.宋代黄伯思《燕几图》,《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9。
    3.宋代范成大《桂海器志》,《唐宋丛书》载籍,《丛书集成初编》。
    4.明代陆深《古奇器录》,《续修四库全书》子部。
    5.明代郭元鸿《壶史》,《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76册。
    6.明代胡文焕《古器具名》,附《古器总说》,《四库存目丛书》子部。
    7.明代严澂《蝶几谱》,《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民国二十二年中国营造学社石印本。
    8.明代王徵《诸器图说》,《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
    9.瑞士邓玉函《奇器图说》,《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10.邓玉函口授、王徵译《远西奇器图说》,《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11.意大利汤若望《远镜说》,《丛书集成初编》自然科学类。
    12.明代冯京第《读书灯》,《丛书集成续编》本。
    13.清代戴榕《黄履庄小传》,清代张潮《虞初新志》,上海书店1986年版。
    14.清代麟庆《河工器具图说》,《四库未收书辑刊》10辑4册。
    15.清代郑复光《镜镜詅痴》,《丛书集成初编》自然科学类。
    16.清代郑珍《轮舆私笺》,《续修四库全书》。
    17.清代郑珍《凫氏图说》,《续修四库全书》。
    18.清代陈玉瑾《农具记》,《丛书集成续编》。
    19.清代丁雄飞《九喜榻记》,《丛书集成续编》。
    20.清代张燕昌《羽扇谱》,《昭代丛书》(道光本)别集。
    21.清代伟烈翻译、徐寿笔述《汽机发轫》(英美以纳、白劳那原著),江南制造局同治十年(1871年)出版。
    22.清代傅兰雅翻译,徐建寅笔述《汽机新制》(英白尔格原著),江南制造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版。
    23.清代傅兰雅翻译,徐建寅笔述,赵元益校对《汽机必以》(英蒲尔捺原著),江南制造局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版。
    24.清代徐建寅翻译《艺器记珠》,江南制造局光绪十年(1884年)出版。
    25.清代傅兰雅译、华备钰笔录《制机理法》,江南制造局1889年出版。
    26.清代傅兰雅翻译、华备玉笔述《制机理法》(英觉显禄斯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版。
    27.清代傅兰雅翻译,赵元益笔述校对《冶金录》(英阿发满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年间出版。
    28.清代傅兰雅翻译、汪振声笔述校对《铸金论略》(英司布勒村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八年出版。
    29.清代舒高第翻译、郑昌棪笔述《炼金新语》(英奥其吞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年间出版。
    30.清代王季点译《制羼金法》(日桥本奇策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七年出版。
    31.清代舒高第翻译、郑昌楼笔述校对《炼石编》(英亨利黎特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年间出版。
    32.清代傅兰雅翻译、钟天纬笔述、程瞻络校对《铸钱工艺》,工艺制造书中摘译,江南制造局光绪十六年出版。
    33.清代徐家宝翻译《炼钢要言》,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二年出版。
    34.清代王汝骧、范熙庸翻译校对《金工教范》(美康泼吞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三十年出版。
    35.民国初年庄启《机械图画法》,商务印书馆1919年出版。
    36.朱启钤《匡几图》,《存素堂校写几谱》三种,民国二十二年营造学社石印本。
    37.梁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四库全书》子部二十五·谱录类。
    38.梁朝江淹《铜剑赞》,《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77册。
    39.宋代姚宽《弩守书》,《丛书集成初编》总类。
    40.明代李承勋《名剑记》,《续修四库全书》子部。
    41.明代程子颐《武备要略》,《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
    42.明代赵士祯《车铳图》,《丛书集成初编》。
    43.明代毕懋康《军器图说》,《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
    44.明代郭子章《蠙衣生剑记》,《丛书集成初编》。
    45.明代徐光启《守城制器疏稿》,《徐光启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6.明代茅元仪《武备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47.明代侯继国《两浙兵志》,《全浙兵志》,《四库存目丛书》子部。
    48.明代盛万年《岭西水陆兵记》,《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32册。
    49.明代卜大同《备倭记》,《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
    50.清代傅禹《武备志略》,《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35册。
    51.清代薛熙《练阅火器阵纪》,《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35册。
    52.清代刘权之《工部军器则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3.清代董诰等篡修《钦定军器则例》,《续修四库全书》本。
    54.清代龚振麟《铁模图说》,收入魏源《海国图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55.清代金楷理翻译,李凤苞笔述,胡树荣校对《克虏伯炮图说》(布军政局原著),江南制造局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版。
    56.清代颜邦固翻译《洋枪浅言》,江南制造局光绪元年(1875年)出版。
    57.清代舒高第翻译、郑昌棪笔述校对《水雷秘要》(英史理孟原著),江南南造局光绪六年(1880年)出版。
    58.清代丁乃文著《子药准则》,江南制造局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版。
    59.清代丁乃文著、程瞻洛笔述校对《炮法画谱》,江南制造局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版。
    60.清代金楷理翻译、李风苞笔述、丘瑞麟校对《炮准心法》(布军政局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版。
    61.清代舒高第翻译、郑昌棪笔述校对《炮乘新法》(英国制造局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版。
    62.清代傅兰雅翻译、华备玉笔述《兵船汽机》(英息尼德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版。
    63.宋代喻皓《木经》,《说郛》(宛委)卷109。
    64.宋代魏岘《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65.元代沙克什《河防通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66.元代任仁发《水利文集》,《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1册。
    67.元代王喜《治河图略》,《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68.明代萧洵《故宫遗录》,朱彝尊《日下旧闻》、《曝书亭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69.明代姚文灏《浙西水利书》,《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70.明代车玺《治河总考》,《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1册。
    71.明代吴山《治河通考》,《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1册。
    72.《明鲁般营造正式》,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影印出版明代天一阁藏本。
    73.明代章严、午荣《新镌工师雕斫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续修四库全书》第八十九册。
    74.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75.明代潘季驯《两河经略》,《四库全书》史部·奏议。
    76.明代归有光《三吴水利录》,《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77.明代无撰人名氏《浙西水利集》,《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1册。
    78.明代沈qi《吴江水利考》,《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1册。
    79.明代王圻《东吴水利考》,《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2册。
    80.明代黄承元《河漕通考》,《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2册。
    81.明代薛尚质《常熟水论》,《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3册。
    82.明代富弦编、国朝来鸿雯重订《萧山水利书初集》二卷,《续集》一卷,《三集》三卷,皆清代张文瑞编。《附集》一卷,文瑞之子学懋编,《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5册。
    83.明代熊三拔口译、徐光启笔录《泰西水法》,《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
    84.清代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85.清代顾炎武《历代帝王宅京记》,《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二。
    86.清代雷发达等编《工程做法》,雍正十二年刊出,北京图书馆藏。
    87.清代任启运《宫室考》,《四库全书》经部·礼类二。
    88.清代黄周星《将就园记》,《昭代丛书》(道光本)甲集第三帙。
    89.清代《工程致富》,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四年(1894)出版。
    90.清代翟均廉《海塘录》《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91.清代陈士(金+廣)《明江南治水记》,《四库存目丛书》第224册。
    92.清代傅泽洪编篡《行水金鉴》,《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93.清代沈恺曾《东南水利》,《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4册。
    94.清代金友理《太湖备考》,《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5册。
    95.清代张国维《吴中水利书》,《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96.清代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出版社1962年版。
    97.清代崔维雅《河防刍议》,《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24册。
    98.清代万斯同《庙制图考》,《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二。
    99.清代张伯行《居济一得》,《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二。
    100.清代允礼《工程作法》,《续四库全书》收录本。
    101.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续四库全书》史部·永报堂集。
    102.清代孙峻《筑圩图式》,北京图书馆清刻本。
    103.王世襄《清代匠作则例》,大象出版社(郑州)2000年版。
    104.王世襄《清代匠作则例汇编》,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5.姚承祖《营造法原》,建筑工程出版社1959年第一版,1986年第二版。
    106.明代沈启《南船纪》,《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276册。
    107.明代潘之恒《南陔六舟记》,《续修四库全书》子部。
    108.明代李昭祥撰《龙江船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09.明代倪涷《船政新书》,《续修四库全书》。
    110.清代阮元《考工记车制图解》,《续修四库全书》经部。
    111.清代张象津《考工释车》,《白云山房集》,道光十六年拜经堂刊本。
    112.清代谢鸣篁《川船记》,清代顾沅辑《赐砚堂丛书新编》丁集,道光十年长洲顾氏刊本。
    113.清代丁午《湖船续录》,《武林掌故丛编》第六集,《丛书集成续编》。
    114.清代傅兰雅翻译、钟天伟笔述《船坞论略》,江南制造局1894年出版。
    115.清代厉鹗《游船录》,《昭代丛书》(道光本)别集。
    116.清代钱坫《车制考》,《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礼类。
    117.民国傅兰雅翻译、徐华封笔述《考试司机》(英施尔纳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出版。
    118.民国傅兰雅译、潘松述《铁路汇考》,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99年出版。
    119.明代黄成撰、杨明注《髹饰录》,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120.明代周高起《阳羡名壶系》,民国金武祥辑《江阴丛书》,清末江阴金氏粟香堂岭南刊本。
    121.清代朱琰《陶说》,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年影印出版。
    122.清代吴骞《阳羡名陶录》,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一册
    123.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24.清代吴允嘉《浮梁陶政志》,《学海类编》(道光本)集余二。
    125.清代孙廷铨《琉璃志》,《昭代丛书》(道光本)别集。
    126.清代程哲《窑器说》,《昭代丛书》辛集别编。
    127.清代陈浏《匋雅》,《寂园丛书》,宣统二年排印本。
    128.清代陈浏《杯史》,《寂园丛书》,宣统二年排印本。
    129.清代梁同书《古铜瓷器考》,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一册。
    130.清代傅兰雅翻译、汪振声笔述、徐华封校对《化学工艺》,江南制造局 光绪年间出版。
    131.清代傅兰雅翻译、钟天伟笔述校对《化学材料中西名目录》(英马体生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年间出版。
    132.清代傅兰雅翻译,丁树棠笔述,李乘时校对《制火药法》(英利加逊华德斯原著),江南制造局同治九年(1870)出版。
    133.清代金楷理翻译、李凤苞笔述、胡瑞麟校对《克虏伯炮药弹造法》(布军政局原著),江南制造局同治十三年出版。
    134.清代舒高第翻译,赵元益笔述校对《爆药纪要》(美水雷局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五年(1879年)出版。
    135.清代著译者不详《煤油法》,江南制造局光绪年间出版。
    136.清代卫理翻译,汪振声笔述《取滤火油法》(美日德乌特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七年出版。
    137.清代藤田丰八翻译,汪振声笔述《造洋漆法》(日田原长纯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九年出版。
    138.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见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
    139.民国刘子芬《竹园陶说》,见黄宾虹《美术丛书》第三册。
    140.民国叶瀚《中国美术史》陶瓷编,《晚学庐丛稿》,稿本。
    141.日本奥玄宝《茗壶图录》,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三集第三辑。
    142.民国余秦杜编译《树胶业论》,新学会社1918年版。
    143.民国韩祖康译《工业化学机械》,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144.唐代褚遂良《新室志》,清代方绚辑《方氏丛钞》,稿本。
    145.唐代陆龟蒙《记锦裾》,《说郛》(宛委)卷114。
    146.唐代夏侯审《香闺韵事》,清代方绚辑《方氏丛钞》,稿本。
    147.宋代方凤《野服考》,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二集第十辑。
    148.宋代陈世崇《带格》,《说郛》(宛委)卷97。
    149.宋代车垓《内外服制通释》,《四库全书》经部·礼类二。
    150.元代费著《蜀锦谱》,《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
    151.明代朱术(土+旬)《汝水巾谱》,《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79册。
    152.明代顾孟容《冠谱》,《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79册。
    153.清代朱子建《服制图考》,《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88册。
    154.清代恽敬《大云山房十二章图说》,《丛书集成初编》。
    155.清代范铜《布经》,《四库未收书辑刊》第3辑第30册。
    156.清代褚华《木棉谱》,《丛书集成初编》。
    157.清代孙琳《纺织图说》,北京图书馆藏清刻本。
    158.清代任大椿《释缯》,阮元辑《皇清经解》,道光九年广东学堂刊本。
    159.清代汪裕芳抄录《布经要览》,《四库未收书辑刊》第3辑第30册。
    160.清代丁佩《绣谱》,《拜梅山房几上书》,道光十六年刊本。
    161.清代余怀《妇人鞋袜考》一卷,《香豔丛书》第二集,上海书店1991年版。
    162.清代江永《深衣考误》,《丛书集成初编》。
    163.清代雷尊、雷学淇《古经服纬》,《丛书集成初编》。
    164.清代农工商部《棉业图说》,《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
    165.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王逸君译注《雪宦绣谱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166.民国朱启钤《丝绣笔记》,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四集第二辑。
    167.民国徐蔚南《顾绣考》,中华书局1936年版。
    168.民国朱启钤《清内府刻丝书画录》,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四集。
    169.民国黄浩然编《实用机织法》,学海书局1922年出版。
    170.民国杨时中编、杜就田校订《新编染色术》,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
    171.民国陈华声编、严楹书校阅《实用染色学》,新学会社1926年出版。
    172.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百川学海》癸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73.宋代渔阳公《石谱》,《说郛》卷16。
    174.宋代范成大《范村梅谱》,《四库全书》子部。
    175.宋代范成大《太湖石志》,《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6。
    176.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6。
    177.宋代常懋《宣和石谱》,《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6。
    178.清代高兆《观石录》,《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179.清代成性《选石记》,《古今说部丛书》1集,清末民初上海国学扶轮社排印本。
    180.清代沈自南《艺林汇考》,《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三。
    181.清代诸九鼎《石谱》,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初集第六辑。
    182.清代马汶《绉云石图记》,《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183.清代梁九图《谈石》,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二集第七辑。
    184.民国陈溟子《群芳花镜》,大美书局1914年版。
    185.民国张赓韶等《实用果树园艺》,新学会社1916年版。
    186.民国王猩酋《雨花石子记》,《中国史迹风土丛书》,《丛书集成续编》。
    187.民国胡朴安《奇石记》,《朴学斋丛刊》,民国十二年安吴胡氏排印本。
    188.民国吴君瑜《花卉盆栽法》,中华书局1926年版。
    189.晋代王羲之《笔经》,《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8。
    190.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191.宋代唐积《歙州砚谱》,《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6。
    192.宋代晁贯之《墨经》,《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8。
    193.宋代米芾《砚史》,《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6。
    194.宋代米芾《评纸帖》,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2集第2辑。
    195.宋代何蘧《墨记》,《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8。
    196.宋代叶樾《端溪砚谱》,《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197.元代费著《蜀笺谱》,明代吴永辑《续百川学海》癸集,明刊本。
    198.元代费著《笺纸谱》,《丛书集成初编》丛书。
    199.明代曹昭著《格古要论》,《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七。
    200.明代程大约《利马窦题宝像图》,《涉园墨萃》,《丛书集成续编》。
    201.明代麻三衡《墨志》,《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202.明代屠隆《游具雅编》,《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203.明代屠隆《文具雅编》,《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204.明代周嘉胄《装潢志》,《丛书集成初编》。
    205.明代项元汴《砚录》,《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蕉窗九录。
    206.清代汪镐京《红术轩紫泥法》,藏山东省图书馆。
    207.清代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3集第8辑。
    208.清代梁同书《笔史》,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初集第五辑。
    209.清代钱泳《履园丛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注释本。
    210.清代顾禄《桐桥倚棹录》,1842年吴郡顾氏刻本。
    211.清代金元钰《竹人录》,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二集第五辑。
    212.清代宋起应《核工记》,清代张潮《虞初新志》,上海书店1986年版。
    213.清代卫理翻译、王汝骧笔述《照相镂板印图法》,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七年出版。
    214.民国初年陶湘辑《武英殿造办处写刻印刷工价并颜料纸张定例》,陶湘 《武进陶氏书目丛刊》,1917年武进陶氏涉园刊本。
    215.民国胡朴安《纸说》,《朴学斋丛刊》,民国十二年安吴胡氏排印本。
    216.民国叶瀚《角工雕刻札记》,《晚学庐丛稿》,稿本。
    217.民国谢崧岱《南学制墨札记》,《涉园墨萃》,《丛书集成续编》。
    218.民国王国维《简牍检署考》,《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上海书店出版社。
    219.刘宋虞悰《食珍录》,《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5。
    220.唐代郑望之《膳夫录》,《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5。
    221.唐代陆羽《茶经》,《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
    222.宋代陶谷《清异录》,《四库全书》子部·琐语之属。
    223.宋代苏轼《酒经》,《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4。
    224.宋代唐庚《斗茶记》,《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3。
    225.宋代朱肱《酒经》,明代程百二编《程氏丛刻》万历四十三年刻本,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226.宋代朱翼中《酒经》(《北山酒经》),《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
    227.宋代范成大《桂海酒志》,《丛书集成初编》。
    228.宋代王灼《糖霜谱》,《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229.宋代王灼《颐堂先生糖霜谱》,《美术丛书》3集5辑。
    230.宋代林洪《新丰酒法》,《说郛》(宛委山堂本)卷94。
    231.元代陈椿《熬波图》,《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
    232.明代刘基《多能鄙事》,《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117册。
    233.明代韩奕《易牙遗意》,《丛书集成初编》。
    234.明代顾元庆《茶谱》,《古今图书集成》。。
    235.明代茅一相《茶具图赞》,《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236.明代徐献忠《水品全秩》,《续修四库全书》子部。
    237.明代徐献忠《水品》,《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79册。
    238.明代高濂《法制品》,《居家必备·饮馔》,明刊本。
    239.明代高濂《脯鲊品》,《居家必备·饮馔》。
    240.明代高濂《甜食品》,《居家必备·饮馔》。
    241.明代高濂《粉面品》,《居家必备·饮馔》。
    242.明代高濂《粥糜品》,《居家必备·饮馔》。
    243.明代高濂《蔬制品》,《居家必备·饮馔》。
    244.明代高濂《汤品》,《居家必备·饮馔》。
    245.明代高濂《酝造品》,《居家必备·饮馔》。
    246.明代陆树声《茶寮记》,《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247.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续修四库全书》子部。
    248.明代徐渭撰《水边林下》,《居家必备·饮馔》。
    249.明代胡文焕《茶集》,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
    250.明代许次纡《茶疏》,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
    251.明代熊明遇《罗岕茶记》,《古今图书集成》。
    252.明代罗廪《茶解》,《古今图书集成》。
    253.明代冯时可《茶录》,《古今图书集成》。
    254.明代屠本畯《茗笈》,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四集第四辑。
    255.明代夏树芳《茶董》,《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79册。
    256.明代陈继儒《茶董补》,《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257.明代周高起《洞山齐茶系》,《丛书集成续编》。。
    258.清代陈鉴《虎邱茶经注补》,《丛书集成续编》。。
    259.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三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子部。
    260.清代张英《饭有十二合说》,《昭代丛书》(道光本)乙集第5帙。
    261.清代余怀《茶史补》,《昭代丛书》(道光本)辛集别集。
    262.民国包容编、陆费执校《中等农产制造学》,中华书局1927年出版。
    263.民国周清编著《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新学会社1928年出版。
    264.美国高第丕夫人《造洋饭书》,美华书馆1866年版。
    265.民国李公耳《家庭食谱》,中华书局1917年版。
    266.民国李公耳《西餐烹饪秘诀》,世界书局1923年版。
    267.民国李公耳《食谱大全》,世界书局1924年版。
    268.民国时希圣《素食谱》,中华书局1925年版。
    269.民国邹德谨编《农产制造学》,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270.晋代张华《博物志》,《说郛》(商务印书馆本)卷二。
    27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四库全书》农家类。
    272.唐代柳宗元《梓人传》,《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273.唐代杜牧《考工记》,《丛书集成续编》。
    274.宋代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四库全书》经部·礼类一。
    275.宋代王安石《考工记解》,《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
    276.宋代苏轼《格物麤谈》,《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
    277.宋代陈敷《农书》,《四库全书》农家类。
    278.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坊院》,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
    279.宋代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丛书集成续编》。
    280.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
    281.宋代吴自牧《梦梁录》,1956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282.元代王祯《农书》,《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
    283.元代鲁明善《农桑衣食辑要》,《丛书集成初编》。
    284.元代吴澄《批点考工记》,《丛书集成初编·三代遗书》。
    285.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
    286.明代周臣辑《厚生训纂》,《格致丛书》,万历年间刊本。
    287.明代周履靖《群物奇制》,《丛书集成初编》自然科学类。
    288.明代朱长芳《南京工部志》,《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一。
    289.明代林兆珂《考工记述注》,《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82册。
    290.明代郭正域《批点考工记》,《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82册。
    291.明代徐昭庆《考工记通》,《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83册。
    292.明代程明哲《考工记纂注》,《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83册。
    293.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四库存目丛书》子部·第190~192册。
    294.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95.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岳麓书社2002年版。
    296.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
    297.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出版。
    298.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华书局1959年版崇祯本影印。
    299.明代陈继儒《农圃六书》,江苏常熟图书馆藏本。
    300.清代方以智《物理小识》,《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
    301.清代谷应泰《博物要览》,《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
    302.清代陈元龙《格致净原》,《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二。
    303.清代唐翰题《唯自勉斋长物志》,《吴中文献小丛书》,《丛书集成续编》。
    304.清代方苞《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四库存目丛书》经部·第86册。
    305.清代包世臣《安吴四种》,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版。
    306.清代阮元《畴人传》,商务出版社1955年版。
    307.清代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安徽丛书》第2期·通艺录。
    308.清代戴震《考工记图》,《昭代丛书》(道光本)壬集补编。
    309.清代徐寿基《续广博物志》,《志学斋集》,光绪年间武进徐氏刊本。
    310.清代辛绍业《冬官旁求》,《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
    311.清代傅兰雅辑《格致汇编》系列刊物,《申报馆丛书正集》丛残汇刻类,申报馆印行。
    312.清代傅兰雅翻译、徐寿笔述、徐华封校对《西艺知新》(英诺格德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四年出版。
    313.清代傅兰雅翻译、徐寿笔述、徐华封校对《西艺知新续刻》,江南制造局光绪十年出版。
    314.清代傅兰雅翻译、钟天纬笔述、汪振声校对《考工纪要》(英马体生原著),江南制造局光绪二十年出版。
    315.清代江南制造局《电气镀线》,《江南制造局编译丛书》。
    316.清代江南制造局《电气镀金略法》,《江南制造局编译丛书》。
    317.清代江南制造局《物体遇热改易说》,《江南制造局编译丛书》。
    318.清代周郇《制造巴得阑水泥理书》,江南广方言馆刻本。
    319.清代周郇《作宝砂轮法》,江南广方言馆刻本。
    320.民国王锡恩编译《无线电学》,商务印书馆1916年版。
    321.民国翁为《用电指南》,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322.民国陈衍《考工记辨证》,《石遗室丛书》,清末民初刊本。
    323.朱启钤《女红传征略》,《中国建筑营造学刊》1—7卷。
    324.朱启钤《哲匠录》,《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11卷各期。
    325.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0年7月第1卷第1期《社事纪要》。
    326.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0年7月第1卷第1期《中国营造学社缘起》。
    327.民国初年许衍灼《中国工艺沿革史略》,商务印书馆1917年出版。
    328.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三集第三辑。
    329.何庆先等整理《中国历代考工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蔡思复等《发展经济学概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2.曹焕旭《中国古代的工匠》,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
    3.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4.常向阳《中国技术市场建构论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陈春生、张文辉、徐荣编著《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6.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明清实学思潮史》,齐鲁书社1989年版。
    7.陈诗启《明代官手工业的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8.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陈筠泉、殷登祥主编《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三联书店1961年出版。
    11.崔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戴鞍钢《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143)》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戴吾三编著《考工记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14.段本洛《苏州手工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5.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织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
    16.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范金民等《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明清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8.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
    19.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0.冯天瑜、黄第义著《晚清经世实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2.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三册(吴松弟执笔)、《中国移民史》第五册(曹树基执笔),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3.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4.洪焕椿《明清时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优势和特点》,收入洪焕椿与罗仑主编《长江三角洲地社会经济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5.胡金楠《金山石》,苏州市吴中区吴地历史文化研究会2003年编印。
    26.黄世瑞《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农学卷,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7.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28.贾华强、翁天真、王长城、方栓喜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蒋兆成《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研究》第四编《官私手工业》,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0.鞠清远《唐宋官私工业》,新生命书店1934年版。
    31.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三联书店出版2003年版。
    32.李伯重《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2年出版。
    33.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4.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李伯重《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36.李伯重、周春生、龙登高主编《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960-1850)》,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李法章《徐寿传》,民国十年怡怡堂本《梁溪旅稿·近代名人传》。
    38.李国庆《明代刊工姓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9.李龙潜《明清经济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0.李申《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1.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42.李禹阶、赵昆生、张洪斌《区域、社会、文化:区域社会比较国际学术研讨论集·十七世纪江南文人生活论》,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43 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科技篇:格物与成器》三联书店1992年版
    44.梁方仲《中国历代人口、土地与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5.梁思成整理《清式营造则例》,《中国营造学社会刊》1934年中国营造学社出版。
    46.林刚《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7.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48.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科技篇——格物与成器》,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
    49.刘国良《中国工业史》(古代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
    50.刘淼《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1.刘明逵《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共14册史料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52.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53.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6.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次出版。
    57.马来平《科技与社会导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
    58.麦群忠、魏以诚编著《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9.闵尔昌编《碑传集补》,民国十二年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印本。
    60.潘谷西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61.潘吉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62.潘吉星译注《天工开物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63.潘力行编审《蒯祥与香山帮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64.彭南生《行会制度及其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5.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
    66.裘良儒、蒋道龙《浙江丝绸史辑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67.全汉升著、陶希圣校《中国行会制度史》,新生命书局1934年出版。
    68.霍塞《出卖的上海滩》,商务印书馆1952年版。
    69.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70.沈关宝《一场悄悄的革命—苏南农村工业与社会》,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1.《申报》同治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申报馆发行,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72.《申报》(1882年1月30日),申报馆发行,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73.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文汇出版社1991年版。
    74.孙宏安《中国古代科学教育史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5.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76.汤刚、南炳文《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7.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1999年版。
    78.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齐鲁书社1981年出版。
    79.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80.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1.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82.王尔玺《中国工会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83.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以苏州为中心》,人民出版社1999年。
    84.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农业出版社1964年版。
    85.魏明孔《隋唐手工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6.魏天安《宋代行会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87.邬国义、胡果文、李晓路撰《国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88.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89.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三联书店2001年版。
    90.吴承明主编《中国企业史》(近代卷),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91.吴江县档案馆《吴江市民公社报刊资料选辑》,吴江县档案馆1985年第4期。
    92.吴天然《中国农村工业化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3.吴熙敬主编《中国近现代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蒯祥与香山帮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94.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中华书局2002年版。
    95.谢国桢《江浙访书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96.徐明珠《徐氏科技世家》,《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寿父子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7.徐新吾、黄汉民主编《上海近代工业史》,上海社科院1998年版。
    98.徐新吾《江南土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9.徐新吾《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0.徐新吾《近代缫丝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1.徐新吾《鸦片战争前中国棉纺织手工业的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2.徐云《二十年代末苏州设市之始末》,《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03.徐振亚《徐寿父子著述评述》,《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寿父子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04.徐仲舒主编《汉语大词典》(缩印本)湖北辞书出版社与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联合出版。
    105.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106.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107.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108.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9.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110.余同元《历史争议人物张献忠》,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111.余同元主编《清朝通史》光绪宣统卷,朱诚如总主编多卷本《清朝通史》第13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
    112.余同元《王朝鼎革与英雄悲歌》,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3.余同元《崇祯十七年:社会动荡与文化变奏》,台湾老古文化出版社与香港经世书库2002年同时出版。
    114.赵农注释《园冶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115.章开沅、叶万忠《苏州市民公社与辛亥革命》,苏州市档案局编《苏州市民公社档案资料选编》第18页,苏州商会档案乙2—1(苏州档案馆藏,第276卷)。
    116.张剑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17.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118.张星烺《欧化东渐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19.张研著《清代经济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20.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动向》,载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年版《现代史论集》。
    121.张泽咸《唐代工商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2.张辉美《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3.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版。
    124.郑学檬主编《中国企业史》(古代卷),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25.《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126.《中国工会历史文献》5卷、《中国工运史料》(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1958年创刊)。
    127.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8.《中国近现代丛书目录》,上海图书馆1979年编印。
    12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现代化进程战略构想》,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0.《管窥集——明清史散论》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
    131.朱启钤《朱启钤自撰年谱》所收《蠖公纪事——朱启钤生平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132.朱小田《苏州史记》·近现代,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3.朱新予《浙江丝绸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4.周峰主编《南宋京城杭州五》,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5.周行健主编《华夏妇女名人词典》,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136.周振鹤《随无涯之旅》,三联书店1996年版。
    137.祝慈寿《中国古代工业史》,1988年学林出版社出版。
    138.祝慈寿《中国近代工业史》,1989年重庆出版社出版。
    139.祝慈寿《中国现代工业史》,1990年重庆出版社出版。
    140.祝慈寿《中国工业技术史》,1995年重庆出版社出版。
    141.祝慈寿《中国工业劳动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42.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3.邹逸麟教授讲稿《明代三部治河书》(未刊稿)。
    144.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45.陈宏忠《工匠转型对空间设计影响之探讨:以台中地区室内设计变迁为例》,国立云林技术学院1996年出版。
    146.杜仙洲《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台北明文书局1984年出版。
    147.盖瑞忠《中国工艺史导论》,台北幼狮文化公司1984年出版。
    148.汉宝德《明清建筑二论》,台中境象出版社1972年出版。
    149.井庆升《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台北丹青图书公司1987年出版。
    150.李干朗《传统营造匠师派别之调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88年出版。
    151.李国豪《中国土木建筑史料汇编》,台北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
    152.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台北博远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
    153.台湾民政司《台闽地区传统工匠之调查研究》,台湾内政部民政司1994年出版。
    154.杨裕富《从传统工匠系统中分析建筑与工业设计的设计资源》,国立云林技术学院1993年出版。
    155.杨裕富《从传统工匠系统中分析建筑与工业设计的设计资源(二):设计的史学基础》,国立云林技术学院1994年出版。
    156.杨裕富《建筑与工业设计的设计资源(四):传统工匠的转型基础》,国立云林技术学院1996年7月出版。
    157.杨裕富《设计、艺术史学与理论》,台北田园城市文化公司1997年出版。
    158.杨裕富编《设计史文选:设计、本土与设计史》(design history anthology),国立云林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所1996年10月出版。
    159.安场保吉、斋藤修主编《原始工业化期经济社会》(工业化期经济社会),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63年。
    160.日本世界教育史研发会编《六国技术教育史》,李永连,赵秀琴,李秀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61.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会昌三年六月二十七日”条,引自全汉升著、陶希圣校《中国行会制度史》,新生命书局1934年版。
    162.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方键,何忠礼汉译《海外研究中国丛书》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3.斯波义信著,庄景辉译《宋代商业史研究》,台湾稻乡出版社1997年版。
    164.西岛定生《中国早期棉业的形成》(1966),(Linda Grove英译,题为The FormatiOn of the Eariy Chinese Cotton Industry,收于Linda Grove ed。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
    165.小岛淑男《辛亥革命期苏州府吴江县农村绢织手工业》,见小岛淑男《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汲古书院,1993年)。
    166.斋藤修《原始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东京:日本评论社。
    167.斋藤修《工业化时代》,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85年。
    168.佐藤武敏《中国古代工业史研究》,吉川弘文馆,1962年初版,1977年再版。
    169.迪恩和科尔《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Phyllls Deane and W. A. 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88—1957),剑侨1964年版。
    170.Elvin,Mark《帝国晚期的技术和资源》("Skills and Resourc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n Dwight Perkins ed.,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1977。
    171.Elvin,Mark《高水平的装备的危机:中国传统纺织业发明衰落的原因》("The High-Level Equipment Trap: the Causes of the Decline of Invention in the Tradititional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in Mark Elvin, Another History: Essays on China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 Wild Peony (Canberra), 1996。
    172.法国费尔南·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唐家龙、曾培耿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73.法国让·卡泽纳弗著、杨捷译《社会学十大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4.哈瑞森《普通的人民—从诺曼征服到现在的历史》,FLAIMINGO出版社1985年版。
    175.黄宗智(Huang,Philip C.C.)《长江三角洲的农民家庭与乡村发展,1350-1988》(The Peasant Famil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 1350-1988),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中译本,北京:中华书局,1992。
    176.黄宗智(Huang,Philip C.C.)《中国的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第三领土》("Public Sphere/Civil Society in China? The Third Realm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Modern China 19(2): 216-240., 1993。
    177.J.S.Burqess,北京的行会,1928,Newyork。
    17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7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80.曼素恩(Mann,Susan)《家庭手工业与清代国家政策》(Household Handicrafts and State Policy in the Qing Times), in Jane Kate Leonard and John R. Watt, eds., 《To Achieve Wealth and Security: The Qing Imperial State and the Economy, 1655-1911》, Cornell University East Asian Program, 1992。
    181.美国费维凯著,虞和平翻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他的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82.美国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83.美国加里.S.贝克尔著,梁小民译《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4.美国库恩著,纪树立译《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85.美国默顿(Robert King Merton),《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岱年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186.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教育和研究的作用》,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87.美国舒尔茨《制度和不断增长的人经济价值》,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论人力资本投资》。
    188.美国希克斯(JOHN R. hick)《经济史理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89.Perkins,Dwight H《政府成为工业化的障碍:十九世纪中国的案例》["Government as an Obstacle to Industrialization: The Case of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27: 478-492, 1967。
    190.汤姆·肯普《现代工业化模式》,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版。
    191.王国斌(Wong,R Bin)《转变中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China Transformed: 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 Cornel University Press (Ithaca), 1998年;李伯重、连玲玲汉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192.W.W.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93.赵冈(Chao,Kang)《近代纺织业的成长及其与手工业的竞争》(The Growth of a Modern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Competition with Handicrafts), in Dwight Perkins ed。, 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194.赵冈(Chao,Kang)《中国棉布史》(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Textile Production in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195.张培刚英文著作,曾启贤、万典武汉译《农业与工业化》上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附录一:对“工业”概念的探讨》《附录二:“农业作为一种‘工业’”与农业对等于工业》。
    196.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197.英国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伍况甫译,科学出版社1959版。
    198.英国罗伯特·杜普莱西斯著、朱智强、龚晓华、张秀明汉译《早期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199.英国李约瑟(Joseph Needham)、王铃编《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分册,1965年出版。
    200.英国培根《论学术的进步》,《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01.英国亚当·斯密《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蔡尚思《墨子十大宗旨的主次问题》,见张知寒主编《墨子研究论丛》(四),齐鲁书社1998年版。
    2.曹树基《清代江苏城市人口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柴德赓《记永禁机匠叫歇碑发现经过》,《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
    4.陈凡《论技术主体的社会化》,《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第9期。
    5.陈锋《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进展》,《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
    6.陈佳贵、黄群慧《工业现代化的标志、衡量指标及对中国工业的初步评价》,《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7.陈进传《峰回路转:明代的科技》,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科技篇——格物与成器》,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
    8.陈诗启《明代的工匠制度》,《历史研究》,1957年5期。
    9.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982年版。
    10.樊树志《苏松棉布业市镇的兴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4期。
    11.方行《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明清史》2004年第5期。
    12.傅衣凌《明代苏州织工、江西陶工反封建史料类辑》,《厦门大学学报》1954年发表。
    13.高兆明《对个体“社会角色化”的诘问》,《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4.洪焕椿、罗仑等《论明清苏州地区会馆的性质及其作用——苏州工商业碑刻资料剖析之一》,《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
    15.洪焕椿、罗仑等《明清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考察》(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论文集》)、《明清苏州农村经济资料》(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6.洪焕椿、罗仑等《清代苏州手工业工匠的工资状况和叫歇斗争》,《群众论丛》1980年第4期。
    17.侯念祖《确当的劳动、教育与文化:工匠劳动的意义》,台北《思与言》2004年第1期。
    18.胡小鹏《元代的民匠》,《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6期。
    19.黄学勇《试论社会角色转换》,《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20.鞠清远《元代系官匠户研究》,《食货》1935年第1卷第9期。
    21.来新夏《清代前期江浙地区的饮食业》,《中国烹饪》,1982年第3期。
    22.李波波《社会角色理论及其应用》,《桂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23.李伯重《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清史研究》2004年第1期。
    24.李伯重《从“夫妇并作”到“男耕女织”——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探讨之一》,刊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3期。
    25.李伯重《“男耕女织”与“半边天”角色的形成:明清江南农家妇女劳动问题探讨之二》刊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
    26.李伯重《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的低速增长及其原因——清代江南人口问题探讨之一》,刊于《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
    27.李伯重《节制生育,控制增长——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问题探讨》,刊于《计划生育研究》1996年第3期《人口研究》1999年第1期。
    28.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明清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五》刊于《中国农史》1996年第1期。
    29.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上、中、下,刊于《清史研究》2001年地3期、2002年第1-2期。
    30.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刊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六期。
    31.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的《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理论》。
    32.李伯重《“天”、“地”、“人”的变化与明清江南的水稻生产》,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
    33.李华《从“盛世滋生图”看清代前期苏州工商业的发展》,《文物》1960年第1期。
    34.李明《苏州市民公社的衍变及现代意义》,《史林》2003年第1期。
    35.李培《翔云观碑记》,转引自陈学文《明清时期江南的一个专业市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发》,1985年,第1期。
    36.李绍强《略论明代官民匠及农民的身份和负担》,第十届明史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
    37.廖志豪《概述明朝末年苏州手工业工人和市民斗争》,《江苏师院学报》1977年第3-4期。
    38.刘晓东《世俗人生:儒家经典生活的窘境与晚明士人社会角色的转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9月第5期。
    39.刘炎《明末城市经济发展下的初期市民运动》,《历史研究》1955年第6 期。
    40.刘永成《乾隆苏州元长吴三县“议定纸坊条议章程碑”》,《历史研究》1958年第2期。
    41.刘永成《试论清代苏州手工业行会》,《历史研究》1959年第11期。
    42.陆觉《规矩千秋在,方圆一代新——记建筑经典<营造法原>成书始末》,《苏州杂志》2001年第1期。
    43.罗丽馨《明代匠户之仕官及其意义(上)》一文,《大陆杂志》第八十卷第一期。
    44.罗仑主编《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明清卷)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5.《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光明日报》2000年6月19日。
    46.马敏《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若干问题》,《光明日报》2003年9月7日。
    47.彭泽益《从明代官营织造的经营方式看江南丝织业生产的性质》,《历史研究》1963年第2期。
    48.彭泽益《清代前期江南织造的研究》,《历史研究》1963年第4期。
    49.彭泽益《鸦片战争前清代苏州丝织业生产关系的形式与性质》,《经济研究》1963年第10期。
    50.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88年版。
    51.齐功《民明末市民反封建斗争》,《文史哲》1957年第2期。
    52.宋伯胤《盛泽镇丝织手工业历史调查随笔》,《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3年第5期。
    53.苏云峰《民初之商人(1912-1928)》,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集刊》1982年第11期。
    54.孙达林《技术工人在企业人力资本中的定位解析》,见《三峡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55.孙定、黄伟敏等《“技术中国”觉醒》,《计算机世界》(周报)2002年12月30日。
    56.汪槐令《明万历年间的市民运动》,《历史教学》1959年第6期。
    57.王奋、张平淡、韩伯棠《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2002年第2期《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8.王树松《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辨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高师理科学刊》2002年第4期。
    59.王家范《“西学东渐”还是“西学东变”——彭慕兰的<大分流>打破“欧洲中心主义”了吗》,《文汇报》2004年5月21日。
    60.王素琴《从转型时期中西生产力式中的差异看中国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61.王素琴《浅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方式》,《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4期。
    62.王卫平《论太湖地区文化重心地位的确立》,《史学月刊》1993年第4期。
    63.王秀华《论技术主体社会角色的发展》,《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64.王曾瑜《宋朝的坊郭户》载《宋辽金史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1985年版。
    65.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6.吴承明《16、17世纪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因素与社会思想变迁》,三联书店2001年版。
    67.吴建华《江南人口与社会研究》(2000年)博士论文。
    68.肖峰《论技术的社会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69.徐道稳《科学与社会的互动——“默顿命题”评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70.徐少锦《中国传统工匠伦理初探》,《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71.许檀《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探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2期。
    72.严立贤《中日两国的早期工业化与国内市场》,《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4期。
    73.叶继红《手工技艺与文化再生——对苏州镇湖绣女及刺绣活动的社会学考察》,南开大学2004届博士论文。
    74.《宜兴紫砂名壶“曼生壶”》,《人民政协报》2004年3月25日。
    75.应岳林《“江南”初析》,《江南论坛》1998年第八期。
    76.于桂兰、袁宁《人力资本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光明日报》2004、8、25第三版理论版。
    77.余同元《徽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安徽史学》,2003年第3期。
    78.余同元《论清末历史发展中的时代共性与民族个性》,《传统文化研究》第13辑,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79.余同元《明代的商人与商帮》,《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0.余同元《儒家读经教育及其现代启示》,《儒学与全球化》,齐鲁书社2003 年版。
    81.袁芳《原工业化时期乡村工业对英国农村人口的影响》,《文史杂志》2003年第2期。
    82.郑维廉《工匠传统在心理治疗(咨询)中的复兴》,《心理科学》2004年第4期。
    83.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辑要《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新华文摘》2003年第11期。
    84.周宝珠《宋代东京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其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2期。
    85.周振鹤《释江南》,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
    86.朱小田《江南乡村妇女职业结构的近代变动》,“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苏州大学1998年版。
    87.邹逸麟《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4期。
    88.宫崎市定《明清畴代苏州轻工业发达》,《东方学》第2辑,1951年。
    89.加藤繁《从经济史方面看中国北方与南方》,《中国学杂草》,生活社1944年版。
    90.桑原隲藏《从历史上看南北中国》,《白鸟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岩波书店1925年版。
    91.寺田隆信《苏州踹布业经营形态》(收入《山西商人研究》,同朋舍出版1972年)。
    92.田中正俊《16、17世纪江南的农村手工业》(16、17世纪江南农村手工业,收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Linda Grove与Christian Daninels英译,题为Rural Handicraft in Jiangnan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收于其主编的States and Society(东京大学出版会,1973年)。
    93.佐伯有一《明代匠役制崩坏都市绢织物业流通市场展开》(收于《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0册,1956年)。
    94.美国西蒙·库兹勒茨《现代经济的增长:发现和反映》,商务印书馆198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