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鲁迅的翻译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产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翻译和创作是鲁迅文学活动的双翼,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鲁迅式的文学语言。鲁迅文学语言又以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对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的语言促成了中国现代汉语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的全盘改造。本文试图处理的重点有:一.通过鲁迅早期的翻译为中介,阐述鲁迅的文学观和语言观的形成,探讨周氏兄弟确立的文学本体论;二.整理五四与鲁迅的姻缘,侧重考察各自对彼此的影响;三.比较鲁迅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文学语言,进而对鲁迅语言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渊源做一些诠释。
Translation and creative work both are the wings of Lu Xun's literary activities .They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 and common take form the type of Lu Xun's literary language. Lu Xun's literary language which depends on its strong personal style had a huge impact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language. In this sense,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language led to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Chinese modern language form from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The focus that the article attempt to deal with are:Ⅰ. By the early translation of Lu Xun as an intermediary to explain‘Lu Xun Literature’and the formation of view of language, of the liter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Zhou Brothers ontology; II. Organize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Lu Xun's marriage, focusing their study impact each other; III. Compare the literary language of Lu Xun and other writers in the same period, and make some annotation between Lu Xun's language and the origin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modern literary language.
引文
①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6页。
    ②汪卫东:《文学的五四、文学的世纪与“鲁迅文学”》,《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未公开出版),第307页。
    ③厨川白村:《论英语之研究》,黄乔生译,《鲁迅译文全集》第2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20页。
    ①鲁迅:《新的世故》,《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①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止庵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②董炳月:《“国民作家”的立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页。
    ③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439页。
    ④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54页。
    ①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
    ②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
    ①王富仁:《鲁迅哲学思想刍议》,《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春之卷。
    ②鲁迅:《<域外小说集>序》,《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页。
    ③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④鲁迅:《域外小说集·序》,《鲁迅翻译全集》第1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①鲁迅:《南腔北调·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11页。
    ②鲁迅:《<域外小说集>序》,《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①鲁迅:《<域外小说集>序》,《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①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②鲁迅:《致萧军》,《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页。
    ①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②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③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④止庵主编:《红星轶史》,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⑤摩西:《<小说林>发刊词》,《小说林》第1期。
    ①李怡:《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页。
    ①鲁迅:《坟·题记》,《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②汪卫东:《文学的五四、文学的世纪与“鲁迅文学”》,《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未公开出版),第305页。
    ③胡适:《胡适文集》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页。
    ④周作人:《谈翻译》,《苦口甘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⑤鲁迅:《<域外小说集>序》,《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6页。
    
    ①鲁迅:《域外小说集·默》,《鲁迅翻译全集》第1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页
    ②伍国庆:《域外小说集》,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274页。
    ①李怡:《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②【捷克】雅罗斯拉夫·普实克,1967年密执安州安·阿波尔东方学研究者大会论文。
    ③鲁迅:《域外小说集·略例》,《鲁迅译文全集》第1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页。
    ①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8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①鲁迅:《致许寿裳》,《鲁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9页。
    ②张全之:《突围与变革:二十世纪初期文化交流与中国文学变迁》,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版,第43-44页。
    ③鲁迅:《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①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孙歌译,《学人》第十辑,汪晖、陈平原、王守常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260页。
    ②鲁迅:《鲁迅译文全集》第3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③孙郁:《译介之魂》,《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4期。
    ①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周作人自传》,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①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国官音白话报》(初名《无锡白话报》)19、20合期,1898年8月。
    ②王风:《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①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周作人自传》,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90页。
    ②竹内好:《鲁迅》,李心峰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44页。
    ①汪卫东:《文学的五四、文学的世纪与“鲁迅文学”》,《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未公开出版),第304页。
    ②罗寰宇:《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感——<域外小说集>前后鲁迅的翻译与创作心理》,《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2期。
    ③鲁迅:《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④鲁迅:《古书与白话》,《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页。
    ⑤鲁迅:《无声的中国》,《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⑥同上。
    ①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4月《新青年》4卷4号。
    ②陈平原:《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第56页。
    ①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4月《新青年》4卷4号。
    ②范伯群:《包天笑、周瘦鹃、徐卓呆的文学翻译对小说创作之促进》,《江海学刊》1996年第6期。
    ③胡适:《谈谈“胡适之体”的诗》《胡适文集》第9卷,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第281页。
    ①胡适:《答钱玄同书》,《胡适文集》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②高玉:《重审“五四”白话文学理论》,《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
    ③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周作人自编文集》(艺术与人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148页。
    ④同上。
    ⑤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1919年5月1日《新潮》第一卷第五号。
    ①钱钟书:《七缀集·林纾的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7页。
    ②鲁迅、钱玄同:《渡河与引路》,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第5号。
    ③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④鲁迅:《写在〈坟〉后面》,《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①朱正:《一个人的呐喊1881-193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96页。
    ②沈雁冰:《读<呐喊>》,1923年10月《文学周报》第91期。
    ③张定璜:《鲁迅先生》,1925年第1号《现代评论》。
    ④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①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②郁达夫:《文学概说》,《郁达夫全集》第5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47页。
    ①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6页
    ②鲁迅:《小约翰》,《鲁迅译文全集》第3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92页
    
    ①弗雷德里克·凡·伊登著,胡剑虹译:《小约翰》,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页。
    ②吴钧:《鲁迅翻译文学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141页。
    ①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12页。
    ②郜元宝:《作为方法的语言——“胡适之体”和“鲁迅风”》,《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③木心:《鲁迅祭》,《南方周末》,2010年12月14日。
    ④鲁迅:《野草·秋夜》,《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第166页。
    ①木心:《鲁迅祭》,《南方周末》,2010年12月14日。
    ②木心:《鲁迅祭》,《南方周末》,2010年12月14日。
    ①【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汤潮、范光棣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35页
    ②鲁迅:《夜颂》,《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3页
    ③阿英:《谢冰心》,《阿英文集》,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121页
    ④同上
    ①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对话》,《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谈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②阿英:《俞平伯》,《阿英文集》,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116页
    ③朱自清:《燕知草·序》,《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①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②鲁迅:《致许广平》,《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1.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2.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鲁迅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3.伍国庆:《域外小说集》,岳麓书社1986年
    4.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孙歌译,《学人》第十辑,汪晖、陈平原、王守常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
    5.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胡适:《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7.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周作人自传》,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9.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周作人:《周作人自编文集》(艺术与人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周作人:《苦口甘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伊登:《小约翰》,胡剑虹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14.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5.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16.王友贵:《翻译家鲁迅》,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孙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竹内好:《近代的超克》,李冬木、赵京华、孙歌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19.董炳月:《“国民作家”的立场---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20.止庵主编:《域外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06年
    21.刘全福:《翻译家周作人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22.鲁迅:《鲁迅翻译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
    23.黄健:《“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24.连燕堂:《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近代卷,杨义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
    25.顾钧:《鲁迅翻译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
    26.吴钧:《鲁迅翻译文学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
    27.鲁迅等:《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1917-1927》,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8.李怡:《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张艳华《新文学发生期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30.潘正文《“五四”社会思潮与文学研究会》,新星出版社2011年
    1.蔡一平:《<怀旧>----鲁迅的第一篇创作小说》,《嘉兴师专学报》,1984年第1期
    2.王富仁:《鲁迅哲学思想刍议》,《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春之卷
    3.夏晓虹:《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开放时代》,2000年第3期
    4.王风:《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
    5.钟军红:《胡适废文言倡白话新议》,《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6期
    6.高玉:《重审“五四”白话文学理论》,《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
    7.孙郁:《译介之魂》,《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4期。
    8.李春林、邓丽:《1981-2005年鲁迅翻译研究述略》,《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5期
    9.汪卫东:《文学的五四、文学的世纪与“鲁迅文学”》,《五四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未公开出版),2009年5月
    10.付建舟:《清末民初日语文学的汉译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
    11.王风:《周氏兄弟早期著译与汉语现代书写语言》(上、下),《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1、2期
    12.罗寰宇:《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感——<域外小说集>前后鲁迅的翻译与创作心理》,《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