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校女生柔性抗阻健身操的创编及健身效果的实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研究目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质健康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今后走向社会、适应高节奏社会竞争的重要“基石”。我国多次全国性的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却令人担忧。学生身体素质除速度素质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素质均明显下降,尤其是耐力水平和女生肌肉力量素质下降较明显。所以,高校女生急待提高有氧能力和力量素质,本研究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体质的调研,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弹力带的特性,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学生教育环境、社会需求等因素,创编使用弹力带的力量练习动作和柔性抗阻有氧健身操一套,并对其实际锻炼效果进行验证。
     研究对象与方法:在研究的第一阶段,根据力量训练的原则,在2008-2009学年下学期选取2008级大学二年级健美操选修课女生44名大学女生实施十二周SR实验,通过配对T检验观察实验后根据结果筛选出21个经典动作作为柔性抗阻健身操的主体动作,并根据健身操创编原则,创编了柔性抗阻有氧健身操。在研究的第二阶段,对该健身操的健身效果进行验证,在2009-2010学年上学期,选取2009级大学二年级健美操选修课女生50名女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20名为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健美操课程学习;30名为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柔性抗阻健身操练习。12周以后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比较。
     研究结果:
     (1)创编了柔性抗阻有氧健身操。
     (2)对健身操的健身效果的研究显示,实验后其训练效果为学生形态指标除部分皮褶厚度有变化但不具显著性,其余指标均具有显著性;机能指标由于学生原有有氧基础较好试验干预后效果不明显:素质指标中由于干预试验对跳跃素质设置不足,干预实验后效果不佳,其余指标均有变化。
Research Objective:The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because physical health is the footstone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o adapt to future fast-paced social competition. According to many national physical health surveys, collogue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is a worrying situation. Apart from speed quality descending in a narrow range, other qualities of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have obviously been declining, especially the staying power and girls'muscle strength.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matter to improve collogue girls aerobic exercises and muscle strength ability. Combined with a survey of the students'physique condition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this research has deeply and carefully studied the features of elastic band, and created and designed a set of aerobics named the elastic band resistance aerobics (Rou Xing Kang Zu aerobics), which puts elastic bands into strength exercises, according to our university's curr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situation, students'education environment, social demands and etc. Moreover, the research has tested and verified the actual exercising effect of the aerobics.
     Research Object and Method:In the first stage of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term of Academic Year2008-2009,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44female undergraduates have been chosen as experimental subject for the aerobics elective course and carried out SR Experiment in the a period of twelve weeks, which trained muscle strength to resist the elastic band with certain single movement.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T Test,21classic movements have been chosen as main movements of the future aerobics. And then the elastic band resistance aerobics has been created and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creating and designing aerobics. In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research, the first term of Academic Year2009-2010, for the sake of testing the fitness effects of the aerobics,50female undergraduates, who come from Level2009and chose aerobics as their elective course, have been chosen as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 In the next12weeks,20of them as control group learned conventional aerobics course, and30of them as experimental group learned the elastic band resistance aerobics course. After the12weeks, experimental statistic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compared.
     Research Results:
     (1) Creation of the elastic band resistance aerobics;
     (2) The research of the fitness effect of aerobics demonstrates that most physique indicator of studen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significant, except for skinfold thickness with some changes; because of better original aerobic base, body function indicator isn't obvious with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SR experiment; quality indicator is also not very good,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setup of jumping quality during the experiment; however, the rest indicators change obviously.
引文
[1]中共中央国务院.学校工作条例[S].中共中央国务院,1990.2.
    [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1-6.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5.
    [2]教体艺[2006]6号.教育部国家体育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J].中国学校体育,2007-0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和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的通知[S].教育部公报,2008-01.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 《全民健身条例》[S].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8.30.
    [5]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S].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
    [1]于道中.中国体质研究宄工作发展概况(综述)[J].体育科学,1994:43-46.
    [2]祁国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标依据与内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26-236.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366-392.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课题组,江崇民,于道中.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研,2008:3.17-24.
    [2]许浩,姜文凯,姚志化.江苏省高校学生与同龄普通成年人共有体质指标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5.45-50.
    [3]光明日报.2010年江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公布2011年.4月.7日.第006版
    [1]宋家卫,颜芳,顾华康Chin J Sch Health, July 2011, Vol.32, No.7861曲靖市2009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分析云南省曲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55000[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7月第32卷第7期
    [2]段连丽,朱永莉,杨剑.云南大学2004-2006年度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现状分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7,29(S1):316-320
    [3]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孙剑 赵兴武.云南省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2007年第8期
    [1]中国体育报. 政协委员关注焦点青少年体质.2011年.3月.5日.第001版
    [2]湖南日报.今日视点.体育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令人忧.2011年.7月.25日.第004版
    [1]中国体育报.理论前沿国民体质健康研究的思考.北京体育大学.池建.2011年.4月.1日.第006版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努力开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教育报》2007年(2007年5月25日)
    [2]2005年10月10日,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会议简报第1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
    [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 《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9日.
    [1]昆明日报.综合《昆明市中小学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昨听证 学校不得挤占体育课时.记者郑阳洋.2011年2月22日第003版
    [2]中国体育报.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该谁反思?卢苇.2011年.5月.20日.第007版
    [3]中国体育报.学校体育“运动账单”能否提升学生体质?本报记者卢苇.2011年.3月.25日.第007 版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6.6.30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育部.2002年8月
    [3]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2002.8.6
    [1]黄桑波,李建国.后奥运时代我国体教结合!模式调整探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第26卷第1期2009年1月:42-45
    [1]马鸿韬,刘柏,张晓莹,孟宪军, 金逵,蔡友志.大众健美操锻炼对肢体协调性及心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体育大学学报,1998:9.19-21.
    [2]刘巧侠,庄锦英.有氧运动与女性形体及身体自尊关系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06:10.54-58.
    [1]桂霞,袁丽,张薇.《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一套)中级规定动作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74-77.
    [1]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DIY力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
    [1]王丽,马嵘,马国栋,刘善云.抗阻训练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7:3.71-76.
    [1]周琼.渐进性抗阻训练对人体肌肉、骨骼、心脏功能的影响[J]科技信息.281-284
    [1]张平华.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组合对低体重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湖北体育科技[J]2010年3月.186-187
    [1]王丽. 《抗阻训练运动处方》[M]体育科技.2007.71-76.
    [1]中共中央国务院.学校工作条例[S].中共中央国务院,1990.2.
    [2]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2001,1-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5.
    [4]教体艺[2006]6号.教育部国家体育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J].中国学校体育,2007-01.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和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会上的讲话的通知[S].教育部公报,2008-01.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条例》[S].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8.30.
    [7]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S].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
    [8]于道中.中国体质研究工作发展概况(综述)[J].体育科学,1994:43-46.
    [9]祁国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建标依据与内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26-236.
    [10]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366-392.
    [1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课题组,江崇民,于道中.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研,2008:3.17-24.
    [12]许浩,姜文凯,姚志化.江苏省高校学生与同龄普通成年人共有体质指标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5.45-50.
    [13]光明日报.2010年江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公布2011年.4月.7日.第006版
    [14]宋家卫,颜芳,顾华康Chin J Sch Health, July 2011, Vol.32, No.7861曲靖市2009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分析云南省曲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55000[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7月第32卷第7期
    [15]段连丽,朱永莉,杨剑.云南大学2004-2006年度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现状分析.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7,29(S1):316-320
    [16]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7]孙剑赵兴武.云南省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2007年第8期
    [18]中国体育报. 政协委员关注焦点青少年体质.2011年.3月.5日.第001版
    [19]湖南日报.今日视点.体育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令人忧.2011年.7月.25日.第004版
    [20]中国体育报.理论前沿国民体质健康研究的思考.北京体育大学.池建.2011年.4 月.1口.第006版
    [2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努力开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 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教育报》2007年(2007年5月25日)
    [22]2005年10月10日,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会议简报第1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
    [2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9日.
    [24]昆明日报.综合《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昨听证学校不得挤占体育课时.记者郑阳洋.2011年.2月.22日.第003版
    [25]中国体育报.学校体育 学生体质下降该谁反思?卢苇.2011年.5月.20日.第007版
    [26]中国体育报.学校体育“运动账单”能否提升学生体质?本报记者卢苇.2011年.3月.25日.第007版
    [2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6.6.30
    [28]《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育部.2002年8月
    [29]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2002.8.6
    [30]黄桑波,李建国.后奥运时代我国体教结合!模式调整探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第26卷第1期2009年1月:42-45
    [31]马鸿韬,刘柏,张晓莹,孟宪军, 金逵,蔡友志.大众健美操锻炼对肢体协调性及心功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体育大学学报,1998:9.19-21.
    [32]刘巧侠,庄锦英.有氧运动与女性形体及身体自尊关系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06:10.54-58.
    [33]桂霞,袁丽,张薇.《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一套)中级规定动作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74-77.
    [34]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DIY力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
    [35]王丽,马嵘,马国栋,刘善云.抗阻训练运动处方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7:3.71-76.
    [36]周琼.渐进性抗阻训练对人体肌肉、骨骼、心脏功能的影响[J]科技信息.281-284
    [37]张平华.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组合对低体重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湖北体育科技[J]2010年3月.186-187
    [38]王丽. 《抗阻训练运动处方》[M]体育科技.2007.71-76.
    [39]任远. “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委员刘延东作重要讲话[J].中国学校体育,2008,6.
    [40]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编.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R].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版社.2002.5.
    [41]江崇民,于道中.《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课题组,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研,2008:3.17-24.
    [42]马桂霞,袁丽,张薇.《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第一套)中级规定动作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74-77.
    [43]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DIY力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
    [44]邢庆和,毛坤.关于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9.21-23.
    [45]周庆林.研究性学习指导[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46]夏祥伟.体育锻炼对研究生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07:11.42-47.
    [47][美]内希·内伯伦特.美体塑身书-塑造完美女性身材的健身练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9.
    [48]曹兵.健美技巧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
    [49]王安利.运动忠告[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
    [50][日]高木祜子.美丽在外之美身篇[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5.7.
    [51][澳]格林·霍斯特.尼格尔·查姆培恩.有氧训练教练员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5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编.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R].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
    [53]云南体育总局群体处编.2003年云南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R].云南:2003.11.
    [54][法]frdeeric delavier女性健美训练图解[M].山东:上的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55][英]马克.韦勒.力量与肌肉训练图谱[M].山东:上的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56][苏]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
    [57][英]克里斯托夫.M·诺瑞斯.活力塑身完全指南[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2.
    [58]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59]王卫星.蔡有志.体能-力量训练指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0.
    [60][美]MICHEL J ? ALTER ? MS牵伸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0.
    [61][美]苏珊娜·施洛斯.傻瓜系列FOR DVMMIES健身[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
    [62]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东北师大出版社.2003.2.
    [63]施良方.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
    [64][美]韦恩.韦斯科特博士.力量训练[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5.
    [65]陈佩杰.陈文鹤.适量运动-让生命充满活力[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