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经纪业发展与边疆地区民族经济融合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经纪业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自从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纪业作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中间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作用和意义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认肯和重视。其实,经纪业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古代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牙人”也就是经纪人为适应买卖双方在商品交换中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近代,经纪业作为一种现代性行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地处边僻的广西,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干行业,对民族经济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正是以经纪业为载体,选择广西为透视点,通过收集和挖掘利用丰富史料,以实证分析研究、比较研究等历史方法为基础,借助区域经济学梯度发展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对近代广西经纪业发展进行全面探讨,揭示经纪业推动边疆地区民族经济融合的历史效用,为当前广西边疆地区发展民族经济提供某些有益的历史借鉴。
    近代,广西经纪业在传统牙行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独立式的近代行业,首先在广西各城市纷纷创办,并将触角深入到乡镇圩市,迅速占据广西商业的“巨擘”地位。文章对经纪业进行历时性考察,呈现了经纪业建立、发展壮大的阶段性特征。同时还指出经纪业的建立是近代广西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便利的交通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圈的影响以及国内区域市场中经济高梯度区的辐射则是经纪业发展的加速器,是经纪业繁荣的外部有利因素。
    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近代广西初步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市场体系,在城市与乡镇圩市不同层次市场中,经纪业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但同时又呈现相互联系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文章还对经纪业在桂东南、桂中及桂东北三大区域发展的共性与特性加以探究辨析,把握影响不同区域内经纪业发展的最本质原因。
    经纪业与民族经济融合密切相关,互动发展。民族经济融合是指民族之间的经济通过往来、渗透,成为新的复合体。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居住着汉、壮、瑶、苗等12 个民族,具有民族多元性。近代以来,经纪业在广西各地区成长壮大,各民族间的生产和交往借助于经纪业的载体媒介作用,通过市场的力量而彼此依赖和相互联系起来,民族经济逐步趋向融合。文章从三个层面探究广西民族地区之间以及与国内外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与融合:1.走向民族经济大融合——经纪业与广西各地区商业发展。具体表现在:广西市场商品结构、市场主体、交易方式等发生显著变化;米市、牛市、手工业市场等专业圩市日益增长;广西商业网络及商业层次升级。2.民族经济融合空间拓宽
The brokerage is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xchange in commodities. Since our country determines to set up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brokerage has been getting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s an inter-medium trade, and its func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fact, the history of brokerage has been more than 2,000 years in China, In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in ancient times, brokers meet the actual needs in the exchange of commodities for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then they get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the brokerage develops rapidly as a kind of modernity trade organization. Being located in Guangxi where is a Remote area, the brokerage even become one of the principal trades, and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article exactly regards brokerage as a carrier, and chooses Guangxi for a typical case. Through collecting and utilizing the abundant historical data, being based on history methods, such as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real examples, and through drawing support from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pproach, such as regional economics development theory, new institution economics theory, etc, the article means to probe into brokerages in an all-round way in Guangxi in modern times, and then announce the historical utility that the brokerage promotes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border area .At last ,the article offer some beneficial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for us to 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in nowadays.
    In modern times, the brokerage in guangxi became one modern trade from its traditional form. Brokerages were established one after another in every city of Guangxi at first, and then get deeply to the country fair cities of villages and towns. At last, brokerages occupied the " leading figure " in commerce of Guangxi rapidly. The article carries on lasting investigation to the brokerage, and the phased characteristic which the brokerage set up and developed had been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still point out the fact that the setting-up of brokerages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modern good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xi; Convenient traffic conditions, capitalist influence and radiation of domestic regional market economy which in high gradient of district are all accelerators, which promoted brokerage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y provided favorable factors of outside world for brokerages.
    At the angle of spac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market, such as in the city and in the country fair city,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okera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s connected each other appeared too. On the other hand, the article also probes into the differences of brokerages among Southeast, middle parts and Northeas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analyses the most essential reason of brokerage's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reas. Brokerages and national economi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and they develop with each other. National economy amalgamation is refer to the economy of each nationality permeate to merge through exchanges, and then become new complex body. Guangxi is located in South China, there are 12 nationalities, such as Chinese, Zhuang , Yao , Miao ,etc. Since modern times, the brokerages had grew up and strengthened in every area of Guangxi. The productions among various nationalit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aid of brokerages,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tends to merge progressively. The article probes into economic association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eas in Guangxi where is ethnic minority area from three aspects 1. Great realization of merges of national economy --Brokerage and commerce development of every area in Guangxi . It shows concretely as follows: The remarkable change takes place in goods structure, market body, trade way of market of Guangxi ,etc.; Professional country fairs increase day by day , such as rice markets, bull markets , handicraft industry markets ,etc; The commercial network of Guangxi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commercial level are upgraded. 2. The space of national economy merges are widened --The brokerage and national economies of Right river areas. Brokerages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buy and sell the opium, then drive the normal commerce of right river area to develop; Brokerages promote the trade of regional market, and the economy of right river areas nearly reach unanimity with the southeast of Guangxi gradually; Modern advanced concept that come from brokerages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for merging in national economies. 3. The degree of national economy merges to be strengthened --Brokerage and the economy modernization in Wuzhou. Brokerages developed with shipping, financials, industries, and strengthened the economy modernization in Wuzhou. At last, the economic association among various of nationalities were realized in more fields.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influence that brokerages played on the national economies in border areas is obviously strong,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times, brokerages have obstacle factors during national economies are merged. Such as lack of the independence, incorrect behaviors in the course of dealing, lack of the effective support by the government policy, and the exclusivities in Guangxi. All these restrained the process that brokerages promoted national economy to a great extent.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reduce and dispel the obstacle factors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n we can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whole Guangxi. History is a mirror of reality, and reality is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he relations between brokerages and national economies have offered some beneficial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for us to develop economies in Guangxi nowadays.
引文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3303 页。
    【2】平成主编《经纪人》,今日中国出版社,1993 年,2 页。
    【3】刘振先《抗日战争时期柳州市经纪行业概况》,载《柳州文史资料》第3辑。
    【4】杨玉川《经纪业务与经纪指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 年。
    【5】湛浩《经纪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6】张铁铮《北平农产品贩卖方法和市场组织的研究》,载《民国丛书》第二编,上海书店,根据中华书局版影印。
    【7】加藤繁著,王兴端译《清代村镇的定期市》,载《食货》1937 年第五卷第一期。
    【8】刘重日、左云鹏《对“牙人”“牙行”的初步探讨》,载《文史哲》1957(8)。
    【9】傅依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载《历史教学》1964(5)。
    【10】《星论集》纪念事业会,1978 年版,转引自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年,4 页。
    【11】参见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2】刘秀生《清代中期的三级市场结构》,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1);《商人包买主产生的历史条件》,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3)。
    【13】李伯祥、蔡永贵《近代上海南洋庄和南洋贸易》,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3)。
    【14】郑学檬《清前期企业与市场的互动分析》,载《福建论坛》2001(1)。
    【15】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载《杭州大学学报》1988(2)。
    【16】蒋兆成《论明清杭嘉湖地区蚕桑丝织业的重要地位》,载《杭州大学学报》1988(4)。
    【17】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 年。
    【18】郭蕴静《清代商业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9】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年。
    【20】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
    【21】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
    【22】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 年。
    【23】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8 年。
    【24】陈中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牙人牙行》,载《中国经济史》1987(2)。
    【25】吴绍珉《我国历史上的经纪人及行业组织考略》,载《史学月刊》1997(5)。
    【26】孟繁治《中国古代商贸活动中的经纪人》,载《文史知识》1996(5)。
    【27】毛雷、陈明光《中国古代的“人牙子”与人口买卖》,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1);《唐宋以来的牙人与田宅典当买卖》,载《中国史研究》2000(4)。
    【28】单强《略论江南市场中的经纪人》,载《苏州大学学报》1997(3)。
    【29】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
    【30】黄逸峰《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年。
    【31】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
    【32】吴少珉《我国历史上的经纪人及行业组织考略》,载《史学月刊》1997(5)。
    【33】周群华《论我国历史上的经纪人及行业组织》,载《天府新论》1995(6)。
    【34】拙作《近代买办与中西经济交往浅论》,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5】冯悠才《中国大陆近代商人之研究》,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1998 年。转引自国学网.经济史论坛,http://economy.guoxue.com.
    【36】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乾隆朝前期牙商牙行史料》,载《历史档案》1991(2)。
    【37】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出版社,1936 年。
    【38】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 年。
    【39】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 年。
    【40】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油印本,1936 年。
    【41】庞智生《建国前的广西商业》,载《广西商专学报》1988(3)。
    【42】黄滨《粤商与近代广西城镇经济主干行业的创立》,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3)。
    【43】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44】杨业兴、黄雄鹰主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
    【45】拙作《近代广西经纪业的形成发展与商业繁荣》,载《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4(2);《民国时期经纪业与右江流域民族经济融合》,载《广西地方志》2003(6)。
    【46】唐凌《民族经济融合史纲要》课程教材,后见《广西民族研究》2003(4);《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民族经济融合》,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4)。
    【47】韦浩明《矿业开发与桂东民族融合》,载《广西民族研究》2000(4)。
    【48】陈炜《论近代城市的发展与民族经济融合》,载《青海民族研究》2002(3);《商人会馆与民族经济融合的动力分析——以明清时期广东会馆与广西地区为中心》,载《贵州文史丛刊》2002(2);陈炜、徐毅《试论近代桂东地区圩市发展与民族经济融合》,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3)。
    【49】李琴《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经济融合调查》,载《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七集。
    【50】陈志波《试论清末民国时期广西东部地区纺织业发展与经济融合的作用》,载《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七集。
    【51】范兵《从地下走到地上之后》,载《文汇报》1994 年3 月11 日第5 版。
    【52】广西官书局《广西民事习惯报告书》,线装书,35 页。
    【53】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3页。
    【54】《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226 卷,《杂税部汇考》。
    【55】《清朝续文献通考》卷46,参见唐志敬《清代广西历史纪事》,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295 页。
    【56】清谢启昆《广西通志·.经政略》,卷十一。
    【57】覃煜芳、陈金源《梧州古今》,《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发行,1992 年,242 页。
    【58】饶任坤,陈仁华编《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年,29 页。
    【59】南宁市商业局修志办《南宁市场漫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 辑。
    【60】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 年,8 页。
    【61】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 年),305 页。
    【62】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18页。
    【63】何锦钧《解放前的平乐商业》,载《平乐方志通讯》1984(3)。
    【64】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
    【65】黎菶梧《解放前后梧州的经济行及跑街经纪》,载《梧州文史资料》第9辑。
    【66】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和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2 辑。
    【67】庞智生《建国前的广西商业》,载《广西商专学报》1988(3)。
    【68】刘振先《柳州抗日时期工商业概况》,载《柳州史料》第7 辑。
    【69】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6 辑。
    【70】梧州工商联编《梧州工商业史料》,手抄本,389 页。
    【71】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 年,10 页。
    【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1018 页。
    【73】傅维鹰《明书》,卷四三。
    【75】刘从贵编《苍梧县志》,卷一二。
    【76】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桂林市志》,中华书局,1997 年,2041 页。
    【77】方瑜《南宁府志》卷二,转引自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一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394 页。
    【7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年,66 页。
    【7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年,11-12 页。
    【80】李常光《桂林山货行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 辑。
    【81】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 辑,12 页。
    【82】系作者在梧州收集的口碑资料,梧州市石鼓路355 号黄亦章(1916 年生)讲述。
    【83】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年,217 页。
    【84】梁桂青《解放前梧州工商业发展情况及其特点》,载《广西地方史民族研究集刊》第二集,96 页。
    【85】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年,218 页。
    【86】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年,221 页。
    【87】郑开基《怀城旧事四则》,载《贵县文史资料》第10 辑。
    【88】张若龄、陈虔礼主编《广西公路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年,99 页。
    【89】南丹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南丹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年,363 页。
    【90】梧州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17 页。
    【91】李泽吾《南宁市场历史简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 辑。
    【92】梁桂青《解放前梧州工商业发展情况及其特点》,载《广西地方史民族研究集刊》第二集,83-84 页。
    【93】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6 辑。
    【94】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 年,8 页。
    【95】杨业兴、黄雄鹰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157 页。
    【96】潘义勇《沿海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94 年,209—218 页。
    【97】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一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519 页。
    【98】苍梧县志编撰委员会编《苍梧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年,325 页。
    【99】桂林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桂林市志》,中华书局,1997 年,2041 页。
    【100】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兴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385 页。
    【101】《广西官报》1910 年,第六十一期,391 页。
    【102】朱世安《昭平棉纺织业史》,载《昭平文史》第13 辑。
    【103】(清)龙廷槐《敬学轩文集》,嘉庆年间修成本,转引自钟文典《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407 页。
    【104】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年,150-153 页。
    【105】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 年),305 页。
    【106】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 年),475 页。
    【107】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出版社,1936 年,19 页。
    【108】(德)威廉·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商务印书馆,1986 年,49 页。转引自张乃和《15—17 世纪海外贸易商人主体权利之比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
    【109】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
    【110】雷成《南宁商会拾零》,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3 辑。
    【111】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
    【112】《大公报》(桂林),民国30 年9 月7 日。
    【113】黎菶梧《解放前梧州商会与起卸组纠纷始末》,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1辑。
    【114】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71 页。
    【115】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统计丛书第十六种—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 年,148 页。
    【116】《广西统计季报》十一、十二期合刊,1939 年12 月,第1 页。
    【117】民国程大璋纂《桂平县志》卷九,经地·圩市。
    【118】饶任坤、陈仁华编《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年,41 页。
    【119】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统计丛书第十六种—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 年,166-181 页。
    【120】作者在南宁调查的口碑资料,黄建华(住南宁市宣华街26 号,1921 年生)讲述。
    【12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年,214 页。
    【122】《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社会历史调查》,载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年,12 页。
    【123】郑开基《贵县工商史概况》,载《贵县文史资料》第18 辑。
    【124】钟文典编《广西通史》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487 页。
    【125】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出版社,1936 年,20 页。
    【126】黄滨《粤商与近代广西城镇经济新主干行业的创立》,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3)。
    【127】广西对外经贸委驻梧州口岸办事处,《梧州口岸外经贸志》,1998 年,51 页。
    【128】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5页。
    【129】系作者在梧州收集的口碑资料,梧州市石鼓路355 号黄亦章(1916 年生)讲述。
    【130】苍梧商会编《苍梧县各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1945—1948 年)》,梧州市档案馆藏,全宗号126,目录号6,宗卷号7。
    【131】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
    【132】黎菶梧《解放前后梧州的经济行及跑街经纪》,载《梧州文史资料》第9辑。
    【133】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2 年,228 页。
    【134】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 年),366 页。
    【135】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 年,7 页。
    【136】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 年,7 页。
    【137】嘉庆《临桂县志》,卷一六。
    【138】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 辑。
    【139】田子永《桂林经纪行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 辑。
    【140】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 年),372 页。
    【141】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统计丛书第十六种——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 年,149 页。
    【142】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 辑。
    【143】桂林市粮食局《桂林市粮食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年,42 页。
    【144】黄滨《“无东不成市”的历史考察——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一)》,载《广西日报》2004年4 月27 日第8 版。
    【145】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年,215 页。
    【146】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243-249 页。
    【147】单强《略论江南市场中的经纪人》,载《苏州大学学报》1997(3)。
    【148】唐凌《民族经济融合史论纲》,载《广西民族研究》2003(4)。
    【149】费尔南·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3 年。
    【150】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68 页。
    【151】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年,43 页。
    【152】侯雅云《清代戎圩商品市场史料》,载《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
    【153】李泽吾《南宁市场历史简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 辑。
    【154】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统计丛书第十六种——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 年,129 页。
    【155】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 辑。
    【156】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 年,56-57 页。
    【157】李若果《广西桐油业的产销概况》,载《正路》第一卷第四期,民国26 年,19 页。
    【158】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油印本,1936 年,9—17 页。
    【159】李若果《广西桐油业的产销概况》,载《正路》第一卷第四期,民国26 年,19 页。
    【160】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4 年),498 页。
    【161】梧州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437 页。
    【162】王宗培《昭平竹纸》,载《昭平史话》第8 期。
    【163】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书馆,1936年,128-131 页。
    【164】麻承福《桂林回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年,230 页。
    【165】莫炳奎《邕宁县志》,民国26 年,1321 页。
    【166】梁崇鼎等纂,民国《贵县志》卷一,民国24 年,464 页。
    【167】张智林《平乐县志》,民国29 年,164 页。
    【168】梁培煐《贺县志》卷四,民国23 年。
    【16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年,224 页。
    【170】广西博物馆编《广西土司制度资料汇编》第四册,463 页。
    【171】谭丽道《解放前桥圩的土布业》,载《贵县文史》第15 辑。
    【172】林刚《1927-1937 年间中国手工棉纺织业新探》,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2)。
    【173】《改土归流后的养利州》,载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年,205 页。
    【174】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四),中华书局,1962 年,558 页。
    【175】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1页。
    【176】雷成《解放前南宁的商业》,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 辑。
    【177】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6 辑。
    【178】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 辑。
    【179】吴承明《现代化与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现代化因素》,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
    【180】彭玉麟、殷家儁修《衡阳县志》货殖七·卷十一,同治十一年。
    【181】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 年,55 页。
    【182】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统计丛书第十六种——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 年,129 页。
    【183】柏剑秋《民国时期全州商业梗概》,载《全州文史》第3 辑。
    【184】雷成《解放前南宁的商业》,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 辑。
    【185】刘振先《抗日战争时期柳州市经纪行业概况》,载《柳州文史资料》第3 辑。
    【186】广西壮族自治区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邮电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年,201—215 页。
    【187】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4 年,1001 页。
    【188】《广西官报》1910 年,总92 期。
    【189】梁桂青《解放前梧州工商业发展情况及其特点》,载《广西地方史民族研究集刊》第二集。
    【190】雷成《解放前南宁的商业》,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 辑。
    【191】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286页。
    【192】R.Fortune:A Jouney to the Tea courtries of China,London,1852.p246
    【193】侯雅云《清代戎圩商品市场史料》,载《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
    【194】梁崇鼎等纂,民国《贵县志》卷一,民国24 年。
    【195】广西统计局《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民国23 年,2 页。
    【196】郑开基《解放前贵县的粮糖贸易》,载《贵县文史资料》第18 辑。
    【197】民国程大璋纂《桂平县志》卷九,经地·圩市,244 页。
    【198】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统计丛书第十六种——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 年,129 页,。
    【199】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 年),311 页。
    【200】凌焕熙《苏圩牛市》,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7 辑。
    【201】方好建《今日南宁牲畜交易场》,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 辑。
    【202】莫文骐《亭子圩史探》,载《南宁史料》第2 辑。
    【203】作者在南宁亭子圩实地调查的口碑资料,周文佳(住亭子村周屋坡15 号,1916 年生。)
    【204】韦光翔《天等牛马市场和祥兴酒饼铺》,载莫德俊编《桂西文史录》第三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205】《武鸣县清江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载《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89 页。
    【206】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书馆,1936年,13页。
    【207】《民国时期名扬中外的贡川沙纸》,载莫德俊编《桂西文史录》第三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208】《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芦圩商业》,载莫德俊编《桂西文史录》第二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209】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 年,28 页。
    【210】《广西统计季报》1937 年第4 期,52 页。
    【211】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6 年,129 页。
    【212】韦爰春《解放前的都安商业概略》,载《都安文史》(三四辑合刊)。
    【213】《列宁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9 年,296 页。
    【214】张金锁《区域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年,94 页。
    【215】杨业兴、黄雄鹰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157 页。
    【216】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 年,475 页。
    【217】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6 年,19 页。
    【218】韦家国《广西经济社会纵览》,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年,689 页。
    【219】杨业兴、黄雄鹰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151 页。
    【220】杨业兴、黄雄鹰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157 页。
    【221】广西民政厅《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南宁大成印书馆,1934 年,66 页。
    【222】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 年,599 页。
    【22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年,180 页。
    【22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年,224 页。
    【225】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 年,23 页。
    【226】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年,219 页。
    【227】南宁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 357 页。
    【228】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 辑,167 页。
    【229】杨业兴、黄雄鹰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196 页。
    【230】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 年,250—252 页。
    【231】陆冠之、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 辑,2 页。
    【232】《解放前南宁的海关和商埠》,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7 辑,112 页。
    【233】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 辑,43 页。
    【234】王彭年《凌云县志》,民国31 年,石印本,119 页。
    【235】岑启沃等《田西县志》,1938 年,铅印本,148 页。
    【236】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百色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348 页。
    【237】系作者在梧州收集的口碑资料,梧州市石鼓路355 号黄亦章(1916 年生)讲述。
    【238】梧州工商联存《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表》第15 卷,1950 年——1951 年。
    【239】韦国友《移民与近代百色城的发展》,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3)。
    【240】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九,中国古籍出版社,1990 年。
    【241】民国35 年《广西统计年报》,见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406 页。
    【242】韦国友《移民与近代百色城的发展》,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3)。
    【243】《马克思恩格斯选辑》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72 页。
    【244】李甫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研究》,民族出版社,1986 年, 1 页。
    【245】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年, 218 页。
    【246】易源《浅析近代梧港航线的嬗变及对腹地的经济影响》,载《辛亥革命在梧州论文选》,油印本。
    【247】达川《梧州经纪业的历史兴衰》,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8 辑。
    【248】《东方杂志》第二期,光绪三十四年,79 页。
    【249】广西对外经贸委驻梧州口岸办事处《梧州口岸外经贸志》,1991 年。
    【250】黄滨《粤商与近代广西城镇经济新主干行业的创立》,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3)。
    【251】广西计委编《广西区情》,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年,83 页。
    【252】《银钱业五十年》,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 辑。
    【253】侯雅云《梧州民族资本商业发展几个时期的特点》,载《辛亥革命在梧州论文集》,油印本。
    【254】祝远娟硕士学位论文《民国时期广西银行与社会的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存,2004 年,40 页。
    【255】凌建雄《同益行》,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 辑。
    【256】[饿] Μ.ИΜ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赵为良等译《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 年。
    【257】周去非《领外代答》卷六,器用门·梧州铁器,80 页。
    【258】《光绪朝三十二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情形略论·梧州口》,94-95 页。
    【259】谭汝南《梧州工业漫谈》,载《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编),61 页。
    【260】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统计丛书第十六种——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 年,178 页。
    【261】陈铁《柴炭出口业琐记》,载《梧州文史资料》第3 辑。
    【262】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 年,307—309 页。
    【263】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 辑。
    【264】梧州市工商联存《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表》第15 卷。
    【265】凌建雄《同益行》,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 辑。
    【266】何锦军《解放前的平乐商业》,载《平乐方志通讯》1984(3),18 页。
    【267】G.W.Skinnered.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p290.
    【268】马洪、孙尚清主编《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年,11 页。
    【269】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4 年。转引自刘文俊《清末民国年间广西农业商业化趋势与城镇、圩市的发展》,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1)。
    【270】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6 辑。
    【271] 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梧州文史资料》第2 辑。
    【272】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6 辑。
    【273】《广西官报》1910 年,六十二期,649 页。
    【274】何锦钧《解放前的平乐商业》,载《平乐方志通讯》1984 年第3 期,19 页。
    【275】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89 年,1 页。
    【276】《广西省政府公报》,1934 年,总31 期。
    【277】《广西省政府公报》,1934 年,总126 期。
    【278】谢绍引《钦州万名经纪人踏上经销路》,载《广西日报》2003 年2 月9 号第1 版。
    【27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年,41 页。
    【280】梁公直《梧州水上居民的今昔》,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3 辑,49-51 页。
    【281】梧州市工商联存《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表》第15 卷,1950—1951 年。
    【1】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出版社,1936 年。
    【2】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 年。
    【3】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 年。
    【4】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油印本,1936 年。
    【5】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年。
    【6】广西统计局《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民国23 年。
    【7】《大公报》(桂林)。
    【8】《广西统计月报》。
    【9】《广西统计月刊》。
    【10】《广西统计季报》。
    【11】《广西官报》。
    【12】《广西省政府公报》。
    【13】广西官书局《广西民事习惯报告书》,线装书。
    【14】清,谢启昆《广西通志》。
    【15】覃煜芳、陈金源《梧州古今》,《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发行,1992 年。
    【16】饶任坤、陈仁华编《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年。
    【17】广西民政厅《民国二十二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南宁大成印书馆,1934 年。
    【18】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年。
    【19】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年。
    【2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年。
    【2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年。
    【22】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 1950 年。
    【23】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
    【24】《平乐方志通讯》1984 年。
    【25】《梧州文史资料》。
    【26】《南宁文史资料》。
    【27】《南宁史料》。
    【28】《桂林文史资料》。
    【29】《柳州文史资料》。
    【30】《柳州史料》。
    【31】《贵县文史资料》。
    【32】《昭平文史》。
    【33】《都安文史》。
    【34】莫德俊编《桂西文史录》第三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35】《广西文史资料》。
    【36】梧州工商联编《梧州工商业史料》。
    【37】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资料集》,中华书局,1995 年。
    【38】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统计丛书第十六种—广西粮食调查》,民国27 年。
    【39】苍梧县志编撰委员会编《苍梧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年。
    【40】桂林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桂林市志》,中华书局,1997 年。
    【41】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兴安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
    【42】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桂林市志》,中华书局,1997 年。
    【43】南丹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南丹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年。
    【44】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林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45】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百色市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
    【46】王彭年《凌云县志》,民国31 年,石印本。
    【47】岑启沃等《田西县志》,1938 年,铅印本。
    【48】民国,程大璋纂《桂平县志》。
    【49】嘉庆《临桂县志》。
    【50】梁崇鼎等纂,《贵县志》,民国24 年。
    【51】民国,刘从贵《苍梧县志》。
    【52】梧州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编《梧州市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
    【53】南宁商业局编《南宁市商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
    【54】《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
    【55】广西对外经贸委驻梧州口岸办事处《梧州口岸外经贸志》,1991 年。
    【56】《东方杂志》。
    【57】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 年。
    【1】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2 年。
    【2】钟文典编《广西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
    【3】钟文典主编《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4】杨业兴、黄雄鹰主编《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
    【5】潘义勇《沿海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94 年。
    【6】张金锁《区域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年。
    【7】马洪、孙尚清主编《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年。
    【8】立竹青、那日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年。
    【9】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0】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1】李甫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研究》,民族出版社,1986 年。
    【12】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 年。
    【13】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4】John Loosing Buch ,Chinese Farm Economy, New Yow: Garland publishing ,1982.
    【15】黄逸峰《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年。
    【16】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
    【17】Black,C·E,The Dynamics of Moderniza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1966.
    【18】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年。
    【19】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
    【20】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
    【21】平成主编《经纪人》,今日中国出版社,1993 年。
    【22】湛浩《经纪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23】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 年。
    【24】陈雄章《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
    【25】唐凌等著《自开商埠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
    【26】戴一峰《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岳鹿书社,2004 年。
    【27】刘佛丁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28】张若龄、陈虔礼主编《广西公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年
    【29】韦家国《广西经济社会纵览》,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年。
    【1】黄滨《粤商与近代广西城镇经济主干行业的创立》,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 年第3 期。
    【2】庞智生《建国前的广西商业》,载《广西商专学报》1988 年第3 期。
    【3】唐凌《民族经济融合史纲要》,载《广西民族研究》2003 年第4 期;《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民族经济融合》,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 年第4 期。
    【4】韦浩明《矿业开发与桂东民族融合》,载《广西民族研究》2000 年第4 期。
    【5】陈炜《论近代城市的发展与民族经济融合》,载《青海民族研究》2002 年第3 期。
    【6】韦国友《移民与近代百色城的发展》,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 年第3 期。
    【7】刘重日、左云鹏《对“牙人”“牙行”的初步探讨》,载《文史哲》1957 年第8 期。
    【8】吴少珉《我国历史上的经纪人及行业组织考略》,载《史学月刊》1997 年第5 期。
    【9】周群华《论我国历史上的经纪人及行业组织》,载《天府新论》1995 年第6 期。
    【10】孟繁治《中国古代商贸活动中的经纪人》,载《文史知识》1996 年第5 期。
    【11】毛雷、陈明光《中国古代的“人牙子”与人口买卖》,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 年第1 期;《唐宋以来的牙人与田宅典当买卖》,载《中国史研究》2000 年第4 期。
    【12】单强《略论江南市场中的经纪人》,载《苏州大学学报》1997 年第3 期。
    【13】傅依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载《历史教学》1964 年第5 期。
    【14】刘秀生《清代中期的三级市场结构》,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 年第5 期;《商包买主产生的历史条件》,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 年第3 期。
    【15】李伯祥、蔡永贵《近代上海南洋庄和南洋贸易》,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 年第3 期。
    【16】郑学檬《清前期企业与市场的互动分析》,载《福建论坛》2001 年第1 期。
    【17】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载《杭州大学学报》1988 年第2 期。
    【18】戴一峰《中国海商与环中国海贸易网络》,载《东南学术》1994 年第4 期。
    【19】蒋兆成《论明清杭嘉湖地区蚕桑丝织业的重要地位》,载《杭州大学学报》1988 年第4 期。
    【20】张乃和《15—17 世纪海外贸易商人主体权利之比较》,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 年第2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