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试评价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国家印发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方法(试行)》")。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成果及相关部门专题数据,运用《技术方法(试行)》,开展了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资源基础评价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专项评价研究。分析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过程中的应用,探讨了普查成果作为评价基础数据的适用性,为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精准化评价提供了借鉴和方法。
        
引文
[1]张楠,邓开艳,蒋子龙.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试验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12):13-16.
    [2]任晓茹.基于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D].武汉大学,2017.
    [3]贾克敬,张辉,徐小黎,等.面向空间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335-341.
    [4]樊杰,周侃,王亚飞.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2016版)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266-276.
    [5]樊杰,王亚飞,汤青,等.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J].地理科学,2015,35(1):1-10.
    [6]刘天科.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应用科学引导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10-10(005).
    [7]封志明,李鹏.承载力概念的源起与发展: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讨论[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09):1475-1489.
    [8]耿建新,刘尚睿,吕晓敏.土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于土地资源承载能力[J].财会月刊,2018(18):113-123.
    [9]望川.新时代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思考[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09-06(007).
    [10]户艳领,褚建坤,刘少丹,任宁.承载力协同发展视角下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02):72-76.
    [11]刘晓东,孙艳秋.如何提高精细化土地资源管理水平[J].吉林农业,2018(21):57.
    [12]利飞,周璞,刘天科.我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问题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7(07):10-15.
    [13]刘晓丽,方创琳.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35-42.
    [14]邓伟.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J].地理研究,2010,29(6):959-969.
    [15]易滋南.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估研究[J].中国市场,2016(12):164+169.
    [16]户艳领.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17]罗芳.彭山区土地资源承载力优化建模与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18]朱,王天天,高帅.遵循生态文明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定位经济社会发展[J].环境保护,2015,43(16):12-14.
    [19]于艳华,史晓敏.基于指标优选的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J].西部资源,2017(5):179-182.
    [20]佚名.国务院启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J].西部资源,2013(4):3.
    [21]陈镭,丛越君.浅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J].西部资源,2013(6):135-136.
    [22]金欣.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西部资源,2018(2):175-176.
    [23]唐布音,郝润梅.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研究--以阿拉善左旗为例[J].西部资源,2017(3):189-191.
    [24]王明君,乔文光,杨丽娜.关于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J].西部资源,2018(05):28-29.
    [25]彭家宾.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供给能力与土地承载力[J].西部资源,2016(1):27-2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