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学文化动态2014年第2期
详细信息   期数:2014年第2期(总第24期)    来源:综合研究室    发布日期:2014年2月20日

    


    


    
    
    

    

    

内部参考

                                                      


    

地学文化动态


    

2014年第2期(总第24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


    


    


    
    
    

    

    

联合主办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4220


    

 


    

 



    


    

格言警句


    

    中国地质调查局廉政格言警句佳作摘选


    

文化沃土


    

    用先进文化为河南新地矿建设助推护航…………宋宏建


    

廉政文化


    

    筑牢防线  风清气正………………………………闵杨子


    

文化推介


    

    总有一丝温暖在心中——称呼变化中的温暖瞬间


    

………………………………………………………白燕宁


    

    青海纹理(组诗精选)……………………………章治萍


    

文化在行动


    

    国土资源作家文库(第一辑)出版等2


    

徽志解读


    

    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徽志解读


    

文化人物


    

    李绍珊


    

格言警句


    

中国地质调查局廉政格言警句佳作摘选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自201210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廉政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踊跃参加,共征集廉政格言警句1363条,其中不乏警醒人心之语。故此,本刊将每期摘选部分佳句刊载,以资共勉。


    

清清河水万里长,一旦污秽清难在。


    

坦坦人生百年已,一朝腐朽归途无。


    

——查显锋


    

战昆仑莽戈壁地质事业苦中有乐,


    

斗贪官反腐败清廉工作任重道远。


    

——彭素霞


    

地质人员有三宝,罗盘来把方向定,


    

放大镜把毛病挑,榔头常把警钟敲,


    

贪图享乐不能要,踏踏实实把矿找。


    

——韩 


    

寻水找矿问地质,立业存身需清廉;


    

闲时莫论清贫苦,地质图上话春秋。


    

——吕鹏瑞


    

 


    

作者单位: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文化沃土


    

用先进文化为河南新地矿建设助推护航


    

——河南地矿文联三年工作回眸


    

宋宏建  河南省地矿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也离不开先进的思想文化来引领。同样,在构架河南新地矿建设格局、打造幸福和谐团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弘扬先进文化、培育团队精神也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河南地矿局党委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乘风顺势,于201010月成立了河南地矿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以下简称河南地矿文联)。三年多来,河南地矿文联以此为平台,强力建树地矿形象,大力弘扬地矿精神,全力打造地矿行业文化品牌,为全面推进河南新地矿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助推护航作用。


    

一、确定目标,健全资质,为繁荣地矿文化奠定基石


    

河南地矿文联,系接受河南省文化厅业务指导和河南省民政厅监管的河南地矿系统群众性社团组织。2010928,文联筹委会组织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常务理事、主席团成员等领导机构。在河南省地矿局党委领导下,文联领导机构召开有关会议,确立了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河南地矿系统文化艺术人才,遵守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河南新地矿建设事业,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地勘队伍“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致力于繁荣河南省地矿系统文学艺术事业,建设和谐地矿文化,为建设专业一流、实力雄厚、富裕和谐的河南新地矿而努力奋斗。 


    

20112月,河南地矿文联收到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河南省地矿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的批复》文件。之后,按照河南省民政厅和各相关机构的要求,文联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用三个月时间,反复酝酿,认真准备了文联章程、领导任职文件、社团组织申请、情况说明、证明材料、相关表格等各项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所需要材料50多份,多次到河南省文化厅、民政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地税局、发改委等单位,办理了地矿文联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多个资格证书,刻制了公章和财务专用章,完成了银行基本户开户工作,并分别到河南省民政厅和文化厅进行了备案。通过积极协调,多方努力,圆满完成了河南地矿文联的注册登记工作,为繁荣河南地矿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矿文苑万紫千红总是春


    

河南地矿文联成立三年来,坚持“二为”“双百”方针,以繁荣河南地矿文化为宗旨,根据建设河南地矿行业幸福和谐团队的新任务、新要求,先后组建了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戏曲舞蹈5个专业委员会,不仅为建设河南新地矿的事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为地矿系统的百余名文联会员和广大文艺爱好者相互交流搭建了艺术平台。


    

文学桥梁,开启文学创作通途。三年来,文学专业委员会已在全局范围内组织3次大型文学征文活动。第一次以“我的地矿情结”为主题,收到18个单位106人投交各类文学作品171篇,其中散文类92篇、诗词类60篇、通讯、小说类14篇。文联聘请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4位专教授对征文进行了评审,共选出优秀作品30篇进行了点评和表彰,最后结集118篇出版了《远山依然真诚》。第二次征文以“永远跟党走建设新地矿”为主题,局属15个单位提交诗歌、散文、小说、通讯等各类体裁的稿件128篇,评出4个组织奖、30个个人奖予以奖励,并以《大别山地矿》增刊的形式结集印发。第三次是“第一届河南新地矿之春原创作品征文”活动,共收到4类文学体裁的文章160余篇,经过文联组织的评委会筛选,最后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8篇,也以《大别山地矿》增刊的形式结集印发。此外,局文联以及文学专业委员会还承担了全局离退休人员建党90周年征文、书法、绘画的评审工作,协助局人劳处结集印发了《七月礼赞》与离退休人员书画作品展,并且已经初步成为《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以及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网站、河南地矿局网站文学栏目等文化园地的重要稿源创作基地。在去年成立的国土资源作协河南分会大会上,河南省地矿局的冯炬明、宋宏建两位同志分别被推选为副主席。


    

书法纽带,连通中华墨宝长河。20115月至7月,根据河南省地矿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统一安排,河南地矿文联书法专业委员会组织承办了由河南省地矿局、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河南省楹联学会、《河南工人日报》社、《书法导报》社共同举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河南“地矿杯”楹联书法大赛。活动从发出通知到截稿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收到北京、重庆、河北、山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川、广西、吉林、河南等18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共215位作者书写的楹联书法作品325副。评选表彰会上,文联邀请了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常治国、谷向阳、方留聚先生和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剑锋、云平等人,现场评点和创作了一批楹联书法作品。同年7月份,河南“地矿杯”楹联书法大赛作品展隆重开幕,河南省省政府、省楹联学会、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省文联、省书法家协会、省老年书画院、省社科联等多名领导、专家应邀出席了开展仪式并参观展览,进一步扩大了“河南地矿”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20126为弘扬公共机构节能文化、喜迎十八大、展示河南省公共机构干部职工节能工作的精神风貌,河南省地矿局文联组织书法专业委员会参加了由河南省事管局、发改委、文化厅、省文联、省科协联合举办的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月活动,荣获优秀组织奖。2013年下半年,又征集评选出50副优秀作品,装裱后在郑州市博物馆展览。


    

美术画廊,凝固山水地矿史册。2011年上半年,美术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光辉历程 时代画卷”——河南省地矿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征集展览活动。征集展览活动得到地矿系统广大美术爱好者的热烈响应,组委会收到100多件美术作品,最终选出60多幅作品参展,并结集出版。通过邀请名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到野外基层地勘单位展览等活动,表达了河南地矿职工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展示了职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都对提高地勘队伍的凝聚力、进一步弘扬地矿系统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美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河南地矿局美术爱好者的整体创作水平以及繁荣河南地矿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在2013年的河南省事管局、发改委、文化厅、省文联、省科协联合举办的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月活动中,张青山的作品《老物件上的新装备》、张建斌的作品《倚天》、李珂凌的作品《抬水》、地调一队张志朝的摄影作品《减排使者》、水文一队周喜荣的作品《秋韵》均荣获优秀奖。在局“第一届河南新地矿之春原创作品征文”活动中,共有110人的260余幅作品参赛,经过评委会筛选,评出25副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另外,在河南地矿局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位列机关文化墙上的书画、摄影作品,大多出自地矿文联会员之手。


    

摄影广角,定格行业亮丽人生。201012月和20114月,摄影专业委员会在被誉为“千年帝都”的“牡丹花城”——洛阳举办了两次摄影专业培训活动,课程分知识讲座和实地采风指导两大项内容,特邀了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摄影专家具体讲授摄影专业技术知识。在培训中,广大摄影爱好者认真学习了摄影用光、构图、取景等基本知识以及创作技巧,通过互动交流和野外采风,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拍摄技巧。在2013年的“第一届河南新地矿之春原创作品征文”活动中,共收到全局16个单位的500余幅参赛作品,题材涉及地勘行业生产、地质队员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风光、人物、花鸟作品。参赛作品从不同侧面,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新一代地质人的生活、工作,一些优秀作品寓意深长,有很强的视觉震撼力。最终,通过对进入初评的150幅作品进行无记名投票、标记物投票、复投和评议,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并将作品在郑州市博物馆展览。


    

音乐、戏曲、舞蹈舞台,展现河南地矿风采。2010年底,音乐、戏曲、舞蹈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成立河南地矿文工团。两年多来,该委员会和文工团组织多次文艺汇演,并在河南省地矿局重大节日慰问演出、庆祝建党90周年大合唱、爱岗敬业演讲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中,为地矿职工献上了一台台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地矿文工团组织了演出小分队,奔赴地勘单位在野外相对集中的工地进行慰问演出,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河南地矿人的文艺才华和良好精神面貌,被基层单位的一线工人亲切地称为“地矿系统的心连心艺术团”。2012年以来,带着河南省地矿局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意,河南地矿文工团多次深入到灵宝小秦岭金矿田、南阳淅川等深部整装勘查项目工地,看望慰问奋战在野外一线的地质职工,用歌声传递祝福,用舞蹈表达真情,用一段段优美的旋律、一个个动人的舞姿,为广大一线地质职工送去温暖,送去清凉,送去祝福。为项目工地增添了喜庆色彩。2013年,文联邀请了河南省曲艺协会专家,对征集到的20余部音乐、曲艺、情景剧等原创作品举行了评选表彰,极大地鼓舞了河南地矿系统会员业余创作的积极性。


    

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打造地矿旗舰助推护航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检视河南地矿文联诞生三年多来走过的足迹,亮点虽然有目共睹,但与河南地矿事业的发展、与职工群众的殷切期望还有差距。目前最大的瓶颈制约,是作为群众性的社团组织,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筹划设置,力度需要加大。因为兼职人员都有各自的具体岗位,文联工作多是见缝插针,十分繁忙,尤其是很难及时组织本局基础较好的会员到基层蹲点、采访和体验生活,给他们深入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创作出反映建设河南新地矿伟大事业的原创文艺作品。


    

关于今后的工作,河南地矿文联将把重点放在对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之上,放在对“第二届河南新地矿之春原创作品征文”的活动之上,放在对河南新地矿伟大事业的助推护航作用之上——强力建树地矿形象,大力弘扬地矿精神,全力打造地矿行业文化品牌,为繁荣河南地矿文化事业和建设河南新地矿提供源远流长的精神动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文联将借鉴甘肃局、四川局、湖南局等局的地矿文化建设经验,谋划成立一个报社或杂志编辑部,设专职人员,创办一份能够充分反映行业职工精神风貌的综合性文学刊物,为加快河南新地矿事业的前进步伐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河南地矿文联的事业,只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全局经济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河南新地矿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合理构建符合时代需要和行业个性化需要的文化体系,以增强河南地矿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河南地矿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满足地矿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追求目标,一定能够再接再厉,蒸蒸日上!


    

 


    


 


    

    

廉政文化


    

筑牢防线 风清气正


    

闵杨子 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基金中心”)自成立以来,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筑牢抗腐拒变思想防线,共创廉政集体”为目标,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基金中心和谐单位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建立基金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形成了廉政风险排查长效机制,为全面落实基金中心各项职责任务、推进中央地勘基金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提高职工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形成团队合力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基金中心自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以来,通过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交流等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廉政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廉政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夯实了团队合作意识。


    

一是组织开展“党员讲党课”交流活动。近几年来,基金中心循序渐进组织了不同形式的讲党课活动,包括学习党的历史发展进程,学习先进模范代表人物,回顾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等内容,广大干部职工以故事讲述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了精彩演讲,不仅在知识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针政策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在思想上提高了觉悟,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是开设基金中心廉政文化图书角。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基金中心为增强廉政文化建设氛围,培养党建管理人才,提升干部理论水平及综合素质,开设了廉政文化图书角,主要以党员主动荐好书的方式,定期购买一批与党风廉政、党的基层建设、廉洁从政相关的书籍;以个人自主学习、集体自由交流的形式,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


    

三是组织集体拓展活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基金中心一直将团队合作意识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如何将中心所有部门拧成一股绳,从思想到行动上时刻保持一致,是我们一直不断实践和努力的方向。除了开展思想教育、集中交流活动,基金中心还将户外拓展活动作为培养团队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各种不同的野外拓展培训,提高职工之间的默契程度,建立彼此的信任感,增强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从而丰富了廉政文化的内涵。


    

基金中心通过多种寓教于学亦于乐的形式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使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意识上得到了升华,将基金中心廉政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二、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制度防线,有力地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一是以制度成果丰富廉政文化内涵。制度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基金中心一直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以《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勘查项目权益管理暂行办法》、《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立项指南》、《中央地勘基金项目预算标准》、《基金项目管理流程》、《内部审计工作暂行办法》、《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厉行节约暂行规定》、《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公务接待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和办法为基础的廉政建设工作制度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并从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廉政建设工作责任、监督检查、考核、奖惩与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基金项目立项决策规则、项目监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的落实上,强化监督,严肃纪律,有效控制易发腐败关键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较好地发挥了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


    

二是管理机制日趋成熟,彰显廉政文化建设成效。基金中心成立5年多来,管理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定位不断明确,基金管理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基金中心将“以公开促监督”作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手段,开展各项国内外项目的立项、评审、论证等工作。


    

在项目受理、立项论证、组织实施和监管、权益等多个环节,由多个处室分头负责,项目论证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成立了中央地勘基金专家委员会,建立了专家库,对基金项目进行论证,论证被否定的项目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推行了随时受理、分批论证、专家独立评审、引入竞争机制遴选勘查单位的开放式立项办法;启用了国内第一个同时具备全成本核算、差别化管理和动态调整功能的勘查预算标准;形成了以投资合同、勘查合同、监理合同为主体的项目合同管理体系;依托六大区地调中心组建了监理机构和监理工程师队伍,系统制定了涵盖项目监理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和程序规范。


    

在基金管理工作中,切实按照廉政建设相关制度规定和基金中心确定的廉政风险点,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明确等级、分级监控;领导班子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安排均由集体研究决定;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作用,采用按专业随机抽取专家的工作机制,选择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秉公办事的专家参与中心决策和实施工作;推行中心领导分工AB角双负责制度,加强对日常决策中权力运行的相互制约,加强对可能发生人为干预行为和运用自由裁量权环节的监督。


    

三、通过廉政风险点梳理排查,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工作  


    

  基金中心承担着境内外风险勘查、资源储备、折股管理等工作,业务延伸面比较广,涉及资金量比较大,既要与公益性地质工作衔接,又要按政策规定引导、助推商业性矿产勘查跟进,廉政建设的责任重大。开展廉政风险点的梳理与排查,是廉政文化建设创新机制的又一体现,不仅能进一步对基金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查漏补缺,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效果,也能积极预防腐败现象的滋生,从而有力彰显廉政文化建设的突出特点。


    

一是以领导班子作表率,组织个人与个人、处室与处室之间的自查与互查。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排查廉政风险点、健全防控机制工作,带头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以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廉政风险排查,进一步增强了每个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在注重个人、单位“全覆盖”的同时,突出重点环节和重要岗位,主要以处室为单位,以处室职责范围为重点,查找易发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切实把构建防控机制融入到业务和队伍管理之中。


    

三是确定等级,分级监控。经过对廉政风险点进行统筹评估,按发生概率高低和后果的严重程度确定了3个风险等级以及各自的责任人、责任部门,分头把关、共同参与。内部控制风险,需要明确岗位和责任,谁主管谁负责,一级风险点由业务处室、纪检部门、中心领导重点监控,二级风险点由业务处室、纪检部门、分管领导重点监控,三级风险点由业务处室重点监控。


    

通过筛查研究及审定,对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及时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对基金中心各岗位存在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共性风险进一步明确,不断强化内部监督,分解落实责任,用制度规范指导工作,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动态循环。


    

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按照党的十八大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金中心将继续深入探索,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方式方法,提高照章办事遵章守纪意识,突破薄弱环节,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取得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新成效。


    

 


    

文化推介


    

总有一丝温暖在心中


    

        ——称呼变化中的温暖瞬间


    

白燕宁 中国地质博物馆


    

送走了最后一名观众,忙碌了一天的展厅终于落下了大门。


    

此时此刻我坐在办公室的一角,看着身边一个个面带倦意的讲解姑娘们慢慢脱去工装,心中不免又涌出一份疼惜。


    

 走过去轻轻拍拍这些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讲解员,“孩子们辛苦了”。


    

“白妈妈我们不辛苦,白妈妈你也辛苦了”,刚才还懒懒的一群讲解员,此时却给了我一个最温暖的回应。


    

“白妈妈”,一个多么令人心醉的称呼。


    

每一次听到她们大声喊我“白妈妈”,心中总是泛起一阵阵温暖,这种温暖让我有一种不言而喻的甜蜜,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感,更有一种母爱之心的荡漾。


    

回想起去年七月,这些刚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一个个怯生生的站在我的面前,脸上的青涩稚嫩掩饰着入职的欣喜和好奇,从那天起,我与她们有了第一次接触。


    

从入职的那天起,作为工作主管的我便带着她们开始了博物馆的第一天工作,从如何做一个好讲解员的入职培训到博物馆服务意识培养的职业教育,从怎样运用讲解艺术和知识模块的学习到与观众沟通的技巧方式,我听到最多的是她们一次次对我的尊称——“白主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彼此间的慢慢走近,这些孩子似乎不知不觉中和我有了亲近感,愿意倾听我的一言一语,愿意和我一次次沟通,我在她们身上看到了举一反三的悟性,也闻知了她们的灵性和鲜活的个性,这些精灵般的年轻人,在博物馆讲解的岗位上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一天天的成熟和稳重,时间让她们眼中的“白主任”慢慢的变成了她们心目中的“老师”。


    

一个“老师”的称呼变化,让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个好领导,应具备亲和性,学会倾听她们的心声,每天给她们一个阳光微笑,富有诚意地与她们耐心沟通,保持一个领导应有的谦逊和宽容,用亲和温暖的威力凝聚活力,才是她们为之尊敬的“老师”。


    

记得有一次下班时路过讲解员办公室,我轻轻推开虚掩的门,看见一个讲解姑娘在笨拙地缝扣子,这笨笨的样子不正是自己家孩子的写照吗,于是我走过去,手把手地一遍遍教她怎么钉扣子,当这个女孩按照我教她的方法重新钉好扣子后,一种成就感让她高兴地搂着我大叫一声“白妈妈,你真像我的妈妈”,我假装生气地说她:“这么笨,以后怎么嫁得出去”,“那我就当你的孩子,嫁不出去就守着您。”


    

从此以后“老师”就变成了她们的“白妈妈”。白妈妈带着这些像天使一样的孩子在博物馆的讲解岗位上迎来送往过那些走进博物馆的观众,带着她们一起编快板演节目,歌颂党的十八大主旋律,带着她们走向北京市讲解员大赛的舞台,展示着地博女性的风采之美,带着她们一起去传播科普知识,弘扬地学文化之精彩。


    

这些孩子有的家在外地,有的家住很远,有的体弱单薄,给予她们母爱般的关心和疼爱才是打动这些孩子内心的关键所在,我像爱我自己孩子一样疼爱着这群孩子,我更像保护神一样守护着这些孩子,春天带着她们一起吹吹风,夏天一起出出汗,秋天一起赏赏月,冬天一起看看雪;与她们在一起,“白妈妈”内心就像加了糖,少了中年人的失落与烦恼,少了因岁月流逝而闷闷不乐的惆怅。


    

这一年来与这些年轻讲解员的相处,让我内心时时荡起阵阵爱的温暖。从客气陌生的“白主任”到走近内心的“老师”,再到被当作亲人一样的“白妈妈”,称呼的变化是心的变化,它让爱贴的更近,让情变的更浓,让人与人之间有了一种彼此的眷恋、宽容和情意。


    

诠释着爱的丝丝温暖,是一种幸福的感受,幸福是一种平平淡淡的温暖关爱,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温暖回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温暖付出,更是一种感怀于生命的温暖瞬间。


    

在我的情感世界里,温暖是一种情怀,它在我的左右手中,滴在左手化作咏叹是微笑,滴在右手化作礼赞是感动,我将用心收藏这份情怀,若干年以后,当我回想起在博物馆的那段日子,曾经有我最温暖的瞬间,那就是有人远远的大喊一声“老师”,有人近近地细语一声“白妈妈”!


    

 


    

(国土资源部2013年“书香三八”征文佳作)


    

 


    

 


    

 


    

 


    

青海纹理(组诗精选)


    

章治萍 青海煤炭地质局


    

青海第二大湖泊·位于德令哈东北部的哈拉湖


    

咸咸的泪足以腌熟怀念与爱


    

滴在天苍地茫的祁连主峰之下


    

 


    

那么恬静而柔美,那么隐匿而神秘


    

那些长在你身边的野花荒草,是否


    

是你吐露出来的诗句?若干年来


    

你忍受最多的寂寞,体味最深的苦难


    

你竭力添充才华,最后却无视荣耀


    

你说不需要为你撰写传说,你说———


    

 


    

孤独的存在,就是持久的珍贵


    

为珍贵而泣,就是隽永的水


    

可鲁克湖与托素湖·一淡一咸的时尚组合


    

好像这已经不是一个比喻的时代。诸多的巧合


    

相隔得如此有趣:大小相映,姿态相配,咸淡相宜


    

就连通向圣城的天路也不偏不倚地从中穿过———


    

南边是雄性的牦牛,越嚼越劲道


    

北边是雌性的绵羊,越品越温柔


    

黑马河·阴沉如铁的黄昏


    

冷静地听瑟瑟古风欢唱在秃岭之上


    

近处的大湖如宝珠卧于巅地


    

我们是包裹光明的一些沙灰


    

远处的辉煌却如日中天


    

英雄的骏马,战死在苍茫的岁月


    

我们却一茬茬长大


    

在无知中品味无畏,如同这似乎无关紧要的


    

流水,谁知抑扬顿挫?


    

青海的油菜花


    

所有的烦恼离我远去


    

 


    

我的周围一片金黄


    

一片阳光,很近地亲昵着我的脸腮。 那婷婷的


    

少女撷着笑容,我烧灼着整个夏天的温度


    

藏刀放好了,我太需要平和的抚慰


    

就让衰飒的史诗残破不全吧,虽然我们有时间


    

重糊遗落的风筝。 在平常中酝酿不平常的高潮


    

或者滂沱大雨,打湿我所有的表白……


    

哈尔盖·在一个漆黑的夤夜


    

什么在不安地躁动叫喊?


    

牛羊被风雨雷电堵在家里;


    

这时,我想不会有诗人仰望星月,


    

虽然荒原仍在胸前剧烈起伏。


    

 


    

其实,我百分之百地相信


    

此时,夜空中仍有璀璨的星月,


    

只是,只是,我们一时看不见!


    

此时,此时,唐曲正雄壮。


    

昆仑山·介于湖泊与河曲之间的诠释


    

被想象得太多仿佛已经无处想象。湖泊与河曲


    

是它带给我们的礼物


    

或繁殖于一隅,或放牧于一脉


    

湿润而干燥,干燥而湿润,这特有的环境


    

决定你特有的认识:在特有的地方与年代


    

一切的宽广如同这个民族


    

一切的坚实如同这个民族


    

一切的伟大如同这个民族


    

 


    

这个民族,如同昆仑山一样


    

宽广、坚实、伟大


    


 


    

    

文化在行动


    

国土资源作家文库(第一辑)出版


    

近日,国土资源作家文库(第一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2013年重点扶持项目,全套共8册,分别为周伟苠的散文集《书香与禅意》、修成国的散文集《沃野新歌》、秦锦丽的散文集《月满乡心》、郭友钊的散文集《阿钊行纪》、刘光富的散文集《我的土地我的村》、喻红的散文集《挥帚而蹈》、梁守德的报告文学集《山野不会忘记》以及刘将成的诗集《风的形态写在草上》。


    

第三届“矿业工作者日”在安徽举行


    

217,纪念毛主席“开发矿业”题词64周年暨第三届“矿业工作者日”纪念活动在五矿安徽矿业有限公司举行。本次活动以 “推进矿山绿色和谐,建设生态文明中国——讲学习、重创新、做新时代矿山人”为主题,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朱训专门为本次活动发来贺信。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说, 2月17是值得中国矿业届特别纪念的日子。老一代矿业工作者艰苦奋斗,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理清矿工日是什么、该承载什么、该传承什么、该发扬什么等问题,用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继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徽志解读  


    

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徽志解读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Oil & Gas SurveyCGS)(以下简称油气调查中心)徽志,由“油”(Oil)、“气”(Gas)、“调查”(Survey)的英文字头“OGS”和盆地形象构成。OGS设计为燃烧的火焰。三条着色不同的条带构成沉积盆地,黄色代表天然气,红色代表石油,黑色代表非常规油气。整个标识形象为火炬,主色调为红色、黄色,象征油气调查中心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文化人物


    

李绍珊,1935年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历任贵州省地矿局宣传部长,贵州地质文联主席,《杜鹃花》主编,贵州省第四届文联委员,中国地质作协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从1949年参军开始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1952年调入海军榆林基地从事宣传、文化工作,1971年转业到贵州省地矿局,期间分别创办了《杜鹃花》杂志和贵州省地质文学艺术协会。


    

1978年起,在省内外报刊发稿近300篇,著有《淡草集》、《岁未集》、《李绍珊歌曲集》,专著《桃花六记》(合著)。《淡草集》获省“新长征”文学创作一等奖,《岁未集》获全国第三届中华宝石文学奖。在他主编《杜鹃花》近10年时间内,该刊共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并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地质文学骨干队伍,其中20多人加入了省级作家协会。


    

他还长期坚持音乐创作,先后作曲600余首,30多首在中央及省市广播电台播出,近30首在全国及省内获奖。1990年,他还创建了新型艺术——微观地质艺术,他用艺术摄影的手法摄制的艺术图片,形成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的效果,轰动了海内外,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画报》、《中国画报》、《东方日报》以及香港《大公报》等都作了介绍和报道,其中作品《祖国万岁》荣获中宣部优秀作品奖和国际荣誉金奖。


    

李绍珊以其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上的不凡成就获得“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其事迹已收入《中国文学家传集》、《中国当代音乐家辞典》、《东方之子》、《中华人物辞海》等十多种辞书。


    


 


    

《地学文化动态》征稿启事


    

《地学文化动态》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党委和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不定期刊物,本刊以推动地学文化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为主要宗旨,力图为社会各界进行地学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平台。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好本刊作用,现面向国内专家、学者诚征稿件,敬请各位不吝赐稿。


    

内容要求:


    

本刊以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和地质行业文化建设类文章为主,主要设有传文达意、文化研究、文化人物、文化沃土、文化在行动、文化推介、徽志解读等栏目,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就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并推荐到相关报社或期刊登载。来稿恕不退还。


    

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北京8324信箱《地学文化动态》编辑部,邮编:100083


    

2.电子邮箱:dxwh@cgl.org.cn


    

3.联系电话:010-66554913


    

4.联 系 人:崔熙琳


    

 


    

地学文化动态 DIXUE WENHUA DONGTAI


    

2014年第2期(总第24期)


    

 


    


 


    

    编:史                        联系电话:(010) 66554913


    

责任编辑:崔熙琳  徐梦华  谭正敏      联 系 人:崔熙琳


    

    核:单昌昊                          真:(010) 66554908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电子信箱:dxwh@cgl.org.cn


    

    编:100083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