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气候带对土壤中锰的赋存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详细信息   
摘要
该文对生物气候带对土壤中微量元素赋存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了消除成土母质类型,不同耕作制度和地形部位的影响,该研究选用了同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旱作土壤砖红壤、红壤、黄棕壤和棕壤为研究对象。代换态锰是土壤中有效性最高的锰的赋存状态,供试土壤的成土母质虽同为花岗岩,但母质中锰的含量差别也很大,因此锰的绝对含量分布特征并不能完全反映生物气候条件对锰的影响,故以各形态锰占全锰的百分数来消除土壤锰含量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代换态锰占全锰的比值随着纬度由南向北升高而渐次递减,较好地反映了不同生物气候带下成土过程对土壤代换锰含量的影响。有机质结合态锰的含量仍然以砖红壤为最高,达到8060μgg-1,其次为黄棕壤,为7131μgg-1,再者是红壤,棕壤的含量较低。氧化锰态锰在四大土类中的变化呈另一种模式。土壤中有效态锰可以用代换态锰的活性锰含量来表示。基上分析,土壤中活性锰的来源随着纬度的升高,逐渐由代换态和有机态向有机态和氧化锰态过渡,最后直至几乎主要来自氧化锰态。这就是我国北方土壤中锰有效性不如南方土壤高的原因。(穆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