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的形成与演化:来自Cl及其同位素36Cl的证据
详细信息   
摘要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南部和北部分别被黄土和沙漠覆盖,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在区域上差异显著,北部以淡水为主,南部以微咸—半咸水为主。在沙漠区和黄土区的深层含水层中(埋深大于400 m)分别采集了5组和3组水化学同位素样品。T和14C的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滞留时间在20 343 a内,并且未受到人工Cl的污染。依据地下水Cl及其同位素36Cl的组成,分析了蒸发作用对研究区降水补给和地下水Cl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蒸发富集和地层Cl的淋滤溶解对地下水中的Cl均具有重要作用,相对大气降水,沙漠区地下水蒸发浓集了29.9~63.0倍左右,蒸发作用为地下水提供了21.3~45.3 mg/L的Cl,而在黄土区,地下水蒸发浓集了266.0~523.7倍,蒸发作用为地下水提供191.5~377.0 mg/L的C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