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华北南缘带状岩石圈结构特征及其大陆形成演化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大陆岩石圈根的形成与破坏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对独具时空特色的华北东部地块南缘信阳中生代火山岩中一系列包括下地壳镁铁质‐长英质的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辉石岩和上地幔橄榄岩等岩石包体进行了系统的定深、定年研究,建立了华北中生代(~160 Ma)多块体结合部位的组成和年龄呈带状结构的岩石圈几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在华北南缘地表出露最老~2.85 Ga的岩石之下的30 km处(上部下地壳),由年龄为3.6~3.4 Ga的长英质麻粒岩和辉石岩组成;更深处30~40 km位置,则由具古元古代年龄(2.0~1.8 Ga)的镁铁质‐长英质麻粒岩和变辉长岩构成,其形成过程与华北东部地块与西部地块的碰撞有关,记录着全球性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事件。Hf同位素数据显示在这次重要事件里,既有新生地幔物质加入,也有古老地壳(3.8~3.0 Ga)组分的再熔融作用。在来自下地壳更深处的榴辉岩(40~45 km)和上地幔橄榄岩(>45 km),它们的主要年龄分别是古生代(440~260 Ma)和早中生代(228~219 Ma),记录着在显生宙不同时期扬子与华北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