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岭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包体的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详细信息   
摘要
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技术,测定崆岭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以探讨黄陵结晶基底的形成及演化。崆岭杂岩主要由太古代TTG片麻岩和早元古代孔兹岩系组成,TTG片麻岩中存在少量斜长角闪岩包体。该包体中的锆石可分为岩浆结晶锆石、变质改造锆石和变质新生锆石三类;(1)第一类原生岩浆结晶锆石的U‐Pb年龄为(3 000±24) Ma,MSWD=2.4,代表斜长角闪岩的原岩‐拉斑玄武岩的成岩时间,指示崆岭杂岩中以包体形式存在的斜长角闪岩(3.0 Ga),是黄陵结晶基底和扬子克拉通中出露的最古老岩石;(2)第二类变质改造锆石的U‐Pb年龄为(2 715±9) Ma,MSWD=1.4,代表黄陵地区第Ⅰ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的时间,第Ⅰ期(2.75~2.7 Ga)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使TTG花岗岩及其拉斑玄武质岩石包体,变质为TTG片麻岩及其斜长角闪岩包体;(3)第三类变质新生锆石的U‐Pb年龄为(2 558±40) Ma,MSWD=0.93,代表黄陵地区第Ⅱ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的时间,第Ⅱ期构造热事件(2.6~2.5 Ga)与“水月寺运动”相关,造成黄陵地区太古代与元古代之间的不整合面,总之,黄陵地区第Ⅰ期和第Ⅱ期变质事件的共同作用,将黄陵花岗岩‐绿岩型地体转变为晚太古代稳定陆块,并从此开始了长达500 Ma的克拉通化;(4)斜长角闪岩包体中锆石的平均εHf(t)为-11.59~-3.98、平均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2为3.4 Ga,表明黄陵地区存在比崆岭群更古老(>3.2 Ga)的地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