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兰坪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与哀牢山推覆体之间,内有丰富的金属矿床与盐类矿床,大部是中、新生代形成的热液矿床。裂变径迹法对兰坪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晚中生代以来,至少发生过三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分别在115Ma±(早白垩世)、60Ma±(始新世)、25Ma±(渐新世)。也代表了三次成矿作用的发生。早白垩世以前,盆地存在卤水热液活动,早白垩世晚期发生卤水热液成矿过程。如小格拉铜矿。始新世早期,再次发生卤水热液成矿过程,主要表现在盆地西部之中段,西北部成矿作用较弱,以金满铜矿为代表。渐新世时期,即在云龙组形成之后,盆地中部出现大规模的热卤水成矿活动,如金顶铅锌矿、下区五银多金属矿等。晚第三纪到第四纪,热卤水成矿活动微弱,盆地隆升为山脉。矿床遭受较低温度的构造热扰动。总之,盆地热卤水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并且主要出现在盆地中部。其成矿作用过程是从盆地西缘向中央地带逐步发展的。(司春玲)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