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详细信息   
摘要
基于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内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1980~2006年间中国粮食作物劳动集约度和资本集约度及其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国家尺度上的劳动集约度由1980年的398.5日/hm2快速降低到2006年的130.25日/hm2,下降幅度达67.37%,下降的阶段性明显。资本集约度总量不断上升,其中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增产性资本投入比重逐渐减小,在四大资本投入类型中所占比重由90.36%(1980年)下降到73.44%(2006年),相反,作为省工性投入的机械,所占比重由9.64%(1980年)迅速增加到26.56%(2006年),资本投入的内部结构变化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单产的重要因素。区域尺度上,经济发达地区劳动投入相对较少,资本投入,尤其是省工性资本投入比重较大,农户在耕地利用中更加注重追求劳动生产率;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劳动集约度较高,资本集约度较低,资本投入中仍以增产性投入为主,体现了当地农民在耕地利用中追求土地生产率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