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礁区生物群落演替序列与古环境变化——以四川盆地东北部盘龙洞剖面为例
详细信息   
摘要
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县盘龙洞剖面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剖面发育著名长兴期海绵礁。川东北地区由于强烈白云石化作用的破坏,二叠—三叠系地层界线难以确定。该次研究从盘龙洞剖面的上二叠统长兴阶长兴组到下三叠统印度阶飞仙关组依次识别出6个古生物群落:苔藓虫‐古始孔藻‐钙质海绵礁群落、钙质绿藻‐有孔虫‐海百合群落、小腹足有孔虫群落、介形虫‐小腹足‐囊状微生物群落、介形虫‐小腕足群落和非钙化蓝细菌群落通过群落演替和古环境分析,将该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定在发育囊状微生物群落的钙质微生物岩中部。盘龙洞剖面的晚二叠世到早三叠世群落演替序列与我国南方其他地区同期礁区剖面比较一致,表明华南各地区P‐T重大转折时期具有一致的古环境变化。研究表明:(1)中国南方长兴期海绵礁一般在大灭绝发生之前消亡,它们的消亡可能与晚二叠世大海退有关;(2)钙质绿藻‐有孔虫‐海百合群落替代海绵礁群落并成为大灭绝前的最后一个群落,该群落的灭绝可能与同时发生的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有关;(3)大灭绝之后,首先发育小腹足类、有孔虫为主的生物群落,然后发育以微生物为主的群落,以微生物为主的群落结束后,又一次发育以小腹足类、小腕足等为主的群落,这三种群落之间的替代可能指示大灭绝后环境由贫氧到缺氧,再到贫氧的变化过程;(4)早三叠世正常浅水台地生物丰度极低,以海百合、腹足类和双壳类为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