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后仙峪及翁泉沟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后仙峪硼矿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电英岩中石英及翁泉沟矿区后生热液成因的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仙峪电英岩石英中只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6~249 ℃,盐度为15.9%~18.4%,密度为0.96~1.04 g/cm3,计算出成矿压力为43.95~68.43 MPa,由此估算出热水喷流沉积时的古海水深度为4.40~6.84 km;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成分以H2O、CH4为主,含CO2和NO2及少量的 H2S和H,。翁泉沟石英脉中则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含CO2三相包裹体两种类型,测温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2~377 ℃,盐度为12.7%~14.5%,密度为O.96~1.0l g/em3,计算出压力为43.48~65.86 MPa,推算出后生成因石英脉的形成深度为5.23~6.55 km;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成分以H:O、CO2为主,含CO、N2和H2,并含少量的CH4、H2S和微量的C2H6。矿床地质特征与同位素特征显示这两个矿床均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并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改造及后期热液交代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发生在相对还原的海底条件;而后期叠加的热液活动发生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