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新世南海北部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含量变化及其原因探讨
详细信息   
摘要
南海北部大洋钻探184航次1146站晚上新世以来的研究发现,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的含量3.2~2.0 Ma B.P.逐渐减少,并在2.1 Ma B.P.前后发生锐减,其变化幅度达90%。其他底栖有孔虫属种如Globobulimina subglobosa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的含量则是在2.1 Ma B.P.之前较低,而2.1 Ma B.P.之后增加。对比浮游、底栖有孔虫的氧、碳同位素变化,发现B.alazanensis的含量变化与氧、碳同位素的波动相对应:当氧同位素值较轻,即暖期时,该种的含量处于峰值;而当氧同位素值变重时,该种含量也降低。与碳同位素变化对比,该种的高峰值分别与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的高值、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的低值对应。结合北极冰盖扩张、东亚冬季风加强、表层生产力增加等诸多因素,认为晚上新世由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的深层水由较暖、溶解氧含量较高的西太平洋深层水团,在2.1 Ma B.P.前后,变为溶解氧含量较低的中层水团,同时随着北极冰盖的扩张,东亚季风的加强,南海表层海水生产力增加,底层海水逐渐富营养且缺氧,逐渐对B.alazanensis的生产形成压力,导致该种自3.2 Ma B.P.开始含量逐渐降低,并在2.1 Ma B.P.前后达到最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