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储层成岩演化史与成岩模式
详细信息   
摘要
依据岔路河断陷大量的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详细研究了岔路河地区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按照成岩阶段划分标准,将成岩阶段分为早成岩A期和B期,晚成岩A期和B期,其中晚成岩A期又分为A1和A2两个亚期;运用BasinMod软件对主要构造部位进行埋藏史和热史的分析,并结合孔隙演化史的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在30 Ma以前,储层以压实和胶结作用为主,下部的双阳组和奢岭组孔隙度从32%左右下降至15%左右,上部的永吉组和万昌组孔隙度从32%左右下降至20%左右。在30~10 Ma,各地层都沉降至最大埋深,较深部的双阳组和奢岭组砂岩中长石大量溶解,孔隙度增加至18%左右,为油气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孔隙空间,永吉组和万昌组孔隙度变化不大。在充分考虑了岔路河地区的埋藏史、有机质热演化史、成岩作用演化史以及岩石类型与沉积相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断陷的3种成岩模式:冲积扇成岩模式、扇三角洲成岩模式和半深湖‐深湖相成岩模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