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色洛河晚二叠世高镁安山岩SHRIMP锆石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详细信息   
摘要
吉林色洛河地区发育高镁安山岩类,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晚二叠世〔(252±5) Ma〕。色洛河高镁安山岩类(SiO2 59.08%~65.67%)具有富MgO(3.68%~5.30%),高Mg#值(0.62~0.68,平均0.66),高Cr(203.17×10-6~379.70×10-6,平均258.79×10-6)、Ni(98.13×10-6~249.35×10-6,平均137.00×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Cs、K、Pb、Rb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Ti、Nb、P);富集LREE(Ce39.14×10-6~48.74×10-6),强烈亏损HREE(Yb 0.95×10-6~1.27×10-6,Y 10.80×10-6~13.13×10-6,(La/Yb)N13.27~16.66);但它们含有较低的Sr(158.62×10-6~369.77×10-6,平均258.52×10-6)。它们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的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特征。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可能与消减沉积物流体交代形成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其后又经历了分异和混染作用。这揭示它们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背景,表明晚古生代末期古亚洲洋板块仍在消减,华北地块和佳木斯‐兴凯地块(中亚造山带)最终的拼合时间可能在二叠纪之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