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组合
详细信息   
摘要
徐淮地区新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其中由微生物生命活动形成的叠层石十分发育,构成了各种形态及规模的礁体。文内拟就该区地层序列中叠层石组合及其演变过程,讨论其环境的变迁及区域地层对比。根据徐淮地区叠层石组合的层位分布特点,可划分为3个亚组合,自下而上分别为:亚组合Ⅰ,星散分布于贾园组、赵圩组及九里桥组,以&&Baicalia,Jurusania,Inzeria,Crassphloem,Gymnosolen&&及&&Stratifera&&为特征,形成小型点礁和生物丘。亚组合Ⅱ,广泛分布于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魏集组、史家组、望山组及四顶山组,包括&&Conophyton,Jacutophyton,Acaciella,Baicalia,Jurusania,Linella,Tungussia,Anabaria,Minjaria,Katavia,Gymnosolen,Colonella&&及&&Stratifera&&等多种类型,建造起巨大而复杂的堡礁、堤礁、斑礁、环礁及生物丘/层。亚组合Ⅲ,仅见于金山寨组,以&&Boxonia,Xiehiella&&及&&Anabaria&&为主,构成中型的点礁及生物丘。这套叠层石组合面貌、造礁规模及多样化程度说明,它们显然形成于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的叠层石繁盛期,其层位大致可与我国华北及东北青白口系上部、俄罗斯上里菲系及澳大利亚苦泉组的叠层石组合对比。(宝玉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