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厂小铁山矿床深部找矿新进展
详细信息   
摘要
近年来小铁山矿床深部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矿床容矿岩石为石英角斑凝灰岩夹石英角斑岩,矿体下盘出露同源次火山岩石英钠长斑岩,呈岩墙状与矿带相伴产出。矿床具分带性,开采揭露发现,以Pb、Zn为主的“黑矿”产于矿床上部,以Cu为主的“黄矿”在浅部仅局部出露,向深部增大富集,深部存在找富铜的可能。矿体特征显示,矿山主体的块状矿体空间分布上往往呈柱状体或板状体。矿体富集地段代表了热液喷流中心部位。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蚀变体(筒)具分带性,成矿蚀变体(筒)为海底热液对流循环作用对周围岩石产生物质带入、带出成矿的蚀变体。小铁山矿床为隐伏矿床,蚀变体在地表规模不大,强度较弱,主要产出于地下深部,蚀变岩筒呈板筒状环绕矿带分布,垂直分带明显。上部与以Pb、Zn为主的“黑矿”型矿体产出部位对应;蚀变岩筒下部与Cu矿化向深部增强一致,向深部无减弱收缩之势。物探成果验证了地质上该地段矿体向深部延伸较大,为一喷流成矿中心的认识;400~500m以下的深部为工程控制的空白区,为找矿留下了空间。作者指出,钻探揭露矿带向深部有增宽变富趋势,矿体具群体性产出,发现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化较弱部位有Au矿化为主的新类型矿化。(程耀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