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碎屑白云母40Ar/39Ar年龄追索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剥落历史——对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启示
详细信息   
摘要
对喜马拉雅前陆盆地和孟加拉海扇中各地层的碎屑白云母40Ar/39Ar资料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自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开始造山以来的整个剥落历史:剥落速率开始较为稳定,然后开始上升,在22 Ma左右达到峰值,为4~5 mm/a,随后急剧下降,最终以2 mm/a的速率保持平稳。喜马拉雅造山带与青藏高原周缘剥落历史的对比约束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成青藏高原东缘和北缘的不同反应方式。即开始时的挤压主要被青藏高原北缘的大规模左旋走滑吸收,到30 Ma左右,喜马拉雅造山带冷却、剥落速率显著增强,北缘左旋走滑造成的柴达木地块的向东运动被华北板块阻挡而停滞,因此在北缘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冷却和抬升剥落事件。至18 Ma左右,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冷却、剥落速率继续增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该时间段内无论是北缘还是东缘,均未发生显著的抬升剥落事件,因此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和地壳增厚可能发生在此期间。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开始至今,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发生了一些显著的抬升剥落事件,导致了大量的山崩和河流侵蚀,即此时来自喜马拉雅的挤压主要被青藏高原向东方向的地壳逃逸所吸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