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北侧潮间带及浅海区沉积物粒度特征
详细信息   
摘要
在黄骅港北侧潮间带和浅海区,分别获得1个柱状样品(岩心长度132 cm,共分得44个样品)和50个底质样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沉积物粒度进行了测试,获得了研究区底质和柱状样品的沉积物粒度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底质样品只有3种类型,即黏土质粉砂、粉砂和砂质粉砂;砂质粉砂分布在港池防沙堤附近的潮下带地区,粉砂主要分布在大辛堡村东水深-2~-5 m的浅海区及站位13,其余区域均为黏土质粉砂;黄骅港防沙堤截断了沿岸流,并改变了其方向,使其携带的沉积物在潮间带和防沙堤附近沉积,形成了黏土质粉砂在潮间带和港池防沙堤附近的沉积;与其相邻的砂质粉砂区是废弃三角洲海岸自然演化的证据;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表面,黄骅港防沙堤的影响仅限于潮间带和其附近海区;根据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HHG2孔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从下至上分别为:(1)132~100.5 cm的沉积物粗细小幅波动段;(2)100.5~56 cm的沉积物缓慢粗化段;(3)56~16 cm的事件影响型沉积物粗细快速波动段;(4)16~0 cm的沉积物快速粗化段。结合137Cs示踪定年和黄河在大口河附近入海历史,可知16~0 cm的沉积物快速粗化段,是对1917年以来黄河入海位置逐渐东移引起的河流作用减弱以及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洋作用增强的响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