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南造山带东段旌德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和Nd‐Sr‐Hf同位素地球化学
详细信息   
摘要
旌德花岗质杂岩体位于安徽南部,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该研究得到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为(141.0±1.0) Ma,认为该年龄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岩体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中偏酸性(SiO2=66.01%~70.87%),富Al(Al2O3=14.91%~16.24%),富碱(alk=6.64%~8.01%),K2O/Na2O变化范围在0.78~1.04,镁、铁含量较低,MgO:0.68%~1.06%,TFe2O3(2.0%~3.34%),以及低磷(P2O5=0.10%~0.14%)的特点;微量元素主要富集Sr(189×10-6~452×10-6),贫Nb、Ta、P、Ti、Y、Yb,高Sr/Y比值(23~66)和(La/Yb)N(13~58),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δEu=0.81~1.18)。旌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ISr=0.709 6~0.710 1,εNd(t)=-6.28~-7.32,εHf(t)值变化于-6.5~-1.1,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1.4~1.5 Ga。较年轻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的εNd(t)值和εHf(t)值,以及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幔源岩浆底侵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旌德岩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