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
详细信息   
摘要
通过对梨树断陷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原油色谱、色谱/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系统地解剖了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的差异,将梨树断陷的原油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南斜坡带与四五家子油气田,具有较高的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较低的三环萜烷/五环三萜值、γ‐蜡烷/C30藿烷值、Ts/Tm值、C29Ts/C29降藿烷值、C30重排藿烷/C30藿烷值和C29ββ/(ββ+αα)甾烷值;Ⅱ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北部斜坡带,具有较低的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较高的三环萜烷/五环三萜值、γ‐蜡烷/C30藿烷值、Ts/Tm值、C29Ts/C29降藿烷值、C30重排藿烷/C30藿烷值和C29ββ/(ββ+αα)值;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中央构造带,各参数介于Ⅰ类和Ⅱ类原油之间。最后结合原油物性特征,建立了不同类型原油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明确了原油的成因与来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