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之交的核形石:微组构与生物矿化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内蒙古乌海地区毛庄组上部灰岩产大量核形石,其内核与包壳含丰富的矿化细菌和有机质残余。显微观察显示:内核以微晶质为主,含少量生屑和陆源碎屑; 包壳由亚毫米级亮/暗纹层交互构成。亮层具微亮晶—微晶混合组构,以自养蓝细菌居多; 暗层以微晶质为主,富含异养细菌和黄铁矿莓球; 这种差异表明两种纹层具不同的生物矿化机制,但都是微生物 - 化学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微生物质的结果。超微研究表明: 纹层内含大量纳米球粒(40 ~200 nm),与非晶质胞外聚合物(EPS)密切共生,可能源于 EPS 的降解。纳米球粒通过粘结 - 融合形成多面体(0. 2 ~5 μm),并进一步集合形成微米级微晶质球粒,后者常被齿状亮晶质环边包围。在寒武纪核形石内部观察到的这种多级微组构的有序组合及其与细菌残余和有机质的规律性配置关系,与近代矿化微生物席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本研究认为寒武纪核形石包壳纹层的形成可能与现代微生物席的矿化机制相近,都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有机质的结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