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安徽铜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矿物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详细信息   
摘要
由于前人对与安徽铜山铜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的矿物化学成分变异机制研究较为欠缺,该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获得的岩石化学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具有富MgO(13.13%~17.19%)、FeOT(15.33%~17.42%),贫Al2O3(13.27%~13.74%)、高TiO2(3.11%~4.66%)的特点,其MF值为0.57~0.66,Fe/(Fe+Mg)值为0.48~0.57,主要为金云母;角闪石具有高FeOT(13.50%~15.33%)和Al2O3(6.26%~13.74%)、低SiO2(36.21%~46.91%)的特点,主要为镁质角闪石;辉石中的Al2O3的含量变化较大(0.17%~1.08%),Na2O含量普遍较低。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特征表明,铜山花岗闪长斑岩的母岩浆属于亚碱性系列的壳幔混染型岩浆,它们形成于造山作用晚期,并有向非造山环境过渡的趋势。利用黑云母‐角闪石温压计得出成岩温度为750~900 ℃,成岩压力为3.2×108~4×108 Pa,相应的成岩深度约为10.56~13.2 km;利用黑云母Fe3+‐Fe2+‐Mg三元图解,显示了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另外,相比于长江中下游其它侵入岩,铜山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成岩深度较深,氧逸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