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太阳河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依据湖北恩施太阳河灯草坪奥陶系—志留系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的研究,该剖面的沉积间断发生在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之间,共缺失5个笔石带。奥陶系、志留系之间黏土岩矿物分析显示,在奥陶系、志留系之间出现有高岭土,推断在其间可能上升为陆地。具体演变过程为:在晚奥陶世晚期P.pacificus带之前,该区属于黑色笔石页岩沉积环境;在P.pacificus带(也可能略早),该区抬升,形成水下高地,其沉积环境达到了水下风化面,出现了生物扰动现象,并伴有一定的水下动力作用;至奥陶纪最晚期—志留纪早期,该区进一步抬升,可能上升为陆地;至志留纪早期C.cyphus带,该区快速下降,恢复到黑色笔石页岩沉积环境。凯迪晚期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和志留纪早期"华夏古陆"不断向西及西北扩展的耦合作用是导致该区上升为陆地的主要因素。对整个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综合分析需要在多个剖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