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渝东方斗山—石柱褶皱带中新生代隆升剥蚀过程及构造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利用磷灰石与锆石(U‐Th)/He年龄与磷灰石裂变径迹(AFT)、镜质组反射率(Ro)一起模拟了鄂西渝东方斗山—石柱褶皱带侏罗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约130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研究区达到最高古地温,此后为持续抬升冷却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与Ro表明自晚侏罗世以来不整合面剥蚀厚度可达3 500 m。结合(U‐Th)/He与Ro数据的反演结果揭示自约130 Ma开始抬升冷却后可分为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快速冷却—缓慢冷却—快速冷却,在晚侏罗世—晚白垩世(±130~70 Ma)抬升冷却速率为0.75~1.0 ℃/Ma;晚白垩世到始新世晚期(70~45 Ma)为较平静期,冷却速率为0.33~0.4 ℃/Ma;自始新世末(±45 Ma)以来冷却速率为0.9~1.1 ℃/Ma。它们分别与中—上扬子三叠纪以来的三次重要构造变革时期相对应,这为造山带构造演化分析提供有力佐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