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渤海西岸漳卫新河口至徒骇河口海岸地貌成因
详细信息   
摘要
公元ll~1099年漳卫新河口至徒骇河口海岸,除了初期的后退和l034~1099年的进积,大多数时间处于稳定状态,l099~1904年,除了1099~1128年的后退,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大口河岛和王子岛贝壳堤是公元11年以来长期形成的。1904~1929年黄河在徒骇河口东入海,陆地向海推进14 km以上,岐口至黄河三角洲西部海岸初步形成一个内凹的开放海湾,1934~1976年黄河在三角洲中部入海,陆地进一步向海突伸,岐口至黄河三角洲中部之间宽阔的“V”形海湾最后形成。徒骇河口位于湾顶,漳卫新河口至徒骇河口这段海岸面对引起风暴潮的东北大风,和1904年以前相比,潮差增大,平均高潮位和大潮高潮位升高,在风暴潮时大幅增水,海水沿着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新河口等诸河流漫溢,落潮流汇聚入河流,在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海岸侵蚀后退,在潮上带潮沟发育并形成若干侵蚀残留冲积岛。20世纪80年代的海岸线、密集潮沟系统和侵蚀残留冲积岛是1904年以后逐渐形成的,这是平原海岸轮廓短期内发生大变化,使得潮汐环境大变化,导致海岸巨大变化的一个很好实例。由于世界上其它平原海岸不可能在70 a多(1904~1976年)的时间内海岸轮廓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个实例也是很独特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