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对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次英安斑岩(样品ZK5803)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4.6±1.5) Ma(MSWD=0.7),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3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钨矿石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3.2±2.3) (样品CD‐30)、(165.2±2.4) (样品DB‐18)和(163.4±2.4) Ma(样品CD‐38),与层状铜铅锌矿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64.7±3.0) Ma基本一致;上述4个样品给出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64.0±2.5) Ma(MSWD=0.16);该成矿年龄与南岭地区其他钼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间一致,同属于华南地区中生代第二阶段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δ18O=‐3.75‰~7.0‰,δD=‐50.7‰~‐56.1‰)和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2.00‰~3.00‰)资料表明,该矿床为与矿区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区各类矿床应为同一期成矿事件的产物,不同于前人认为的存在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和燕山期叠加成矿,或燕山期两期成岩成矿的观点。结合岩石微量元素图解和前人研究结果,推测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南岭地区后造山伸展环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