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详细信息   
摘要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含矿层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矿石颜色为紫红色和深紫红色,以豆状结构、鲕状结构和砂状结构为主,发育块状及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平均含量为90%;脉石矿物有石英、水云母、胶鳞矿、鲕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单样品TFe为25%~56.80%,平均TFe为43.58%。矿石有害成分S质量分数低(0.05%~1.3%),P质量分数较高(0.5%~1.1%)。综合赤铁矿地质特征及区域古地理分析,桃花赤铁矿为渝东—鄂西地区晚泥盆世海相沉积赤铁矿,矿床类型属“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形成于半封闭的、氧气充足的湿热古内陆海盆近岸处,古海盆附近的古陆风化壳为成矿物源区,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流水带入海盆。海水中的铁质胶体在充足的沙粒和适合的水动力条件下以胶体化学的方式形成赤铁矿鲕粒,赤铁矿鲕粒在强烈搅动环境中搬运和富集,最后在晚泥盆世黄家瞪期就位于近滨相至远滨相上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