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多不杂铜矿床不同类型矿化的穿插关系和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特点。根据野外详细观察,结合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把成矿作用分为三大期:岩浆后期、热液期、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又分为3个阶段:磁铁矿-辉钼矿阶段、黄铜矿-黄铁矿阶段、硬石膏-黄铁矿阶段。研究表明:(1)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极其发育,数量较多,主要呈负晶形,类型主要为含子矿物包裹体,大多数包裹体成群、成带分布,大小集中在5~20μm;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350~400℃;压力在47.9×105~184.2×105Pa;盐度(w(NaCleqv))在36.6%~48.4%;密度1.076~1.107 g/m3。(2)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液相成分主要为Cl-和Na+;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氧逸度、二氧化碳逸度和硫逸度逐步降低,pH值和Eh值逐步升高。(3)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早期主要以岩浆水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温度逐渐下降,大气降水的比例逐渐增加。(4)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温、高盐度、浅成、弱酸性以及强氧化环境中,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