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河县玉勒肯—哈腊苏叠加改造型斑岩铜金(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详细信息   
摘要
玉勒肯哈腊苏斑岩铜金(钼)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北西端。该矿床含矿斑岩为海西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围岩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同时还有海西晚期和印支期岩浆岩(热)活动的记录。在整个斑岩铜矿带中,玉勒肯矿床构造作用最为强烈,主要受到区域额尔齐斯和二台断裂带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矿区大部分含矿斑岩和围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片理化或糜棱岩化作用。矿石矿物的赋存状态,除早期细脉浸染状斑岩型矿化外,还叠加有后期的沿片理面、糜棱面理,及破劈理分布的细脉状矿化。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玉勒肯矿区记录了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的构造、岩浆和成矿事件。综合该文及前人研究资料,该文认为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在中—晚泥盆世(390~360 Ma)时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构造背景,有中酸性斑岩侵入以及斑岩型Cu‐Mo矿化;早石炭世(360~330 Ma)时,经历了碰撞阶段的改造成矿作用,矿化沿糜棱面理发育;中晚石炭世(330~300 Ma)为后碰撞阶段,发育以辉钼矿‐黄铜矿‐钾长石脉为特征的叠加成矿;早二叠世(270~260 Ma)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形成以沿破劈理面分布的叠加成矿;进入三叠纪以后,为陆内造山阶段,也见少量脉状矿化。可见,玉勒肯哈腊苏矿床是一个具叠加改造成矿特色的斑岩型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