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地区晚印支‐早燕山期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详细信息   
摘要
文章以通用有限元模拟软件 ANSYS系统为平台,结合C#语言和GDAL/ORG开发的快速自动建模工具,对下扬子地区中生代早燕山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高值区分布在大别山东南突出体顶端(角)和大别山东北侧的郯庐断裂带上,最大主应力次高值区多分布在断裂带两侧,且呈现强弱相间规律性,次高值区的展布方向与长江中下游褶皱轴的展布方向相吻合;长江中下游串珠状火山断陷盆地与最大主压应力等值线云图次高值区分布相一致;剪应力高值区分布在断层处或产状变化处,如郯庐断裂带、龟山‐梅山断裂带、五莲断裂和江绍断裂带产状变化处、江南断裂带产状变化处;位移场特征表明早燕山期下扬子地块有由南北两翼向中东部和中西部运动的趋势,最大位移速率为40.75 mm/a ,最小为2.49 mm/a。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