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斯曼海微玻陨石颗粒:深海记录中撞击事件的环境效应
详细信息   
摘要
基于常规环境演变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大规模陨击事件的确可以造成地球环境的突变,但是对陨击事件期间水生或陆地植被类型变化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通过统计南塔斯曼海大洋钻探计划(ODP)1170站位(47°9.034 4′S,146°2.984 6′W;水深2 705 m)B孔16~15 m(mbsf)沉积物中微玻陨石颗粒丰度,结合有孔虫壳体氧、碳同位素(δ18O和δ13C)、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等常规参数指标,分析了不同生物标志物含量变化,重建了陨击事件过程中海洋与陆地植被结构的演变历史。结果发现:(1)南塔斯曼海ODP 1170站位沉积物中微玻陨石颗粒丰度峰值出现在15.55~15.45 m,且根据生物地层确定来源于0.8 Ma前后的澳大利亚陨击事件(Australian Meteorite Impact Event,简称AMIE),其中微玻陨石颗粒最多出现在15.50 m,颗粒丰度达9.4枚/g;(2)AMIE导致SST下降约1.7 ℃,颗石藻与硅藻的含量比值由15.58 m的约6突然下降到15.50 m的约2.6,显示表层海水环境向有利于硅藻等生存的方向发展,同时烷烃C15‐19与C21‐25的含量突然下降约50%,显示表层海水环境向不利于菌(藻)类或其他浮游植物等生存的方向演化;(3)AMIE对陆地植被种类的演化及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影响有限,并且在微玻陨石丰度下降的l5.45~15.30 m深度;ACL,C31/C29和ΣOdd(C25‐33)却突然增加,显示陆源植被种类变化对AMIE的响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