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构造单元变质作用演化及其若干问题讨论
详细信息   
摘要
华北克拉通基底可分为三个太古宙微陆块(东部陆块、阴山陆块和鄂尔多斯陆块)和三个早元古宙活动带(孔兹岩带、华北中部带和胶—辽—吉带)。这些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时间和PT演化特征。东部陆块和阴山陆块晚太古宙基底岩系的变质作用发生在~2.5 Ga,变质演化以等压冷却(IBC)逆时针PT轨迹为特征,反映变质作用的成因与大规模地幔岩浆底侵有关。孔兹岩带主期变质作用发生在~1.95 Ga,变质演化以近等温减压(ITD)顺时针PT轨迹为特征,反映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碰撞形成西部陆块的热构造过程。华北中部带变质作用发生在~1.85 Ga,变质演化同样以近等温减压(ITD) 顺时针PT轨迹为特征,反映了西部陆块和东部陆块最终碰撞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基底的构造过程。早元古宙胶—辽—吉带变质作用表现‘双变质带’特征:西北带的北辽河群、老岭群和粉子山群的变质作用以中压顺时针PT轨迹为特征,而东南带的南辽河群、吉安群和荆山群的变质作用以低压逆时针PT演化为特征。华北克拉通基底变质作用演化地质图能更好地反映上述不同构造单元的变质作用演化特征。尽管岩浆弧、大陆裂谷和地幔柱模式都能解释东部陆块晚太古宙基底变质作用所具有的近等压冷却(IBC)逆时针PT演化特征,地幔柱模式能够更合理解释东部陆块所存在的宽达800 km而时代近于相同的晚太古代火成岩带、大量科马提质超镁铁质岩石和双峰式火山岩、广泛发育的穹窿构造等。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中具有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组合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和具有蓝晶石‐钾长石组合的高压泥质麻粒岩的出露只局限在早元古宙华北中部带的北段和胶—辽—吉带的南端;这些高压麻粒岩形成在俯冲和陆‐陆碰撞的构造环境中。西部陆块孔兹岩带含假蓝宝石麻粒岩是碰撞后(~1.92 Ga)拉伸引发地幔岩浆底侵导致局部地带发生超高温(UHT)变质作用的产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