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广山中段某铀矿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详细信息   
摘要
万安遂川大断裂通过该区,与其次级北东向QFⅡ、QFⅢ、QFⅣ硅化带严格控制矿田的范围及各矿床(点)的展布,属矿田内主要控矿构造。QFⅠ号带呈硅化带和破碎带的形式产出,总体走向北东40°左右,呈弧形,向南凸倾向南东,地表倾角65°左右。该带控制着燕山晚期花岗岩小岩体的侵入。硅化带和破碎带具有多期性、继承性和分带性特点。QFⅤ号带从西往东,由北北东转为北东东向,呈弧形向北凸出,倾向北,地表倾角缓,往深部变陡至直至。带内上界面至下界面,依次为白色块状石英脉、碎裂蚀变花岗岩带、微晶石英胶结角砾岩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带、玉髓胶结角砾岩带、棕红色灰黑色玉髓硅化碎裂花岗岩带铀矿化带、铀成矿后挤压破碎带。QFⅡ等Ⅱ级构造带,斜贯矿田,走向北东,控制着矿区。从空间分布看,矿田内各矿床点都分布在QFⅠQFⅤ号带的侧接区内,大部分矿床(点)围绕盆地呈环形分布,与断陷红盆极为密切。QFⅠQFⅤ号大断裂带控制矿田范围,是一级导矿构造,Ⅱ级构造控制矿区,Ⅲ级Ⅳ级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点)的分布和矿体产状。(程耀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