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潜山构造演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借助平衡剖面技术,通过对冀中坳陷几条地震大剖面的构造演化恢复,对冀中坳陷潜山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冀中坳陷潜山构造的总体演化表现出阶段性:Pt2—Pz,潜山形成的物质基础发育期;Mz,潜山的初始形成期;E2k—E3s2,潜山的主要发育期;E3s1—E3d为潜山构造的调整定型期;N—Q,潜山的深埋期。根据前中生代基底成山的时代与基底被中新生界地层覆盖时代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进一步将冀中坳陷潜山构造分为A类(基底先成山,再被覆盖形成潜山)、B类(基底成山的同时被上覆地层覆盖形成潜山)和C类(基底先被覆盖,后期再成山形成潜山构造)3种类型。其中A类潜山主要分布在靠近盆地中部牛驮镇凸起、雁翎、高阳低凸起等早期有古隆起存在的部位,受E2k—E3s2期冀中坳陷强烈块断裂陷作用的控制;B类为冀中坳陷潜山构造的主体;C类潜山在该区发育相对较少。单纯从演化特征看,成藏条件A类好于B类,B类好于C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