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天山阔克萨彦岭地区巴雷公地幔橄榄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巴雷公蛇绿混杂岩位于西南天山阔克萨彦岭地区,代表了南天山古生代洋盆的洋壳残片。通过其中的地幔橄榄岩进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其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环境。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巴雷公蛇纹石化橄榄岩Ti,Al含量低,Cr(1 604~3 863),Ni(1 719×10-6~2 375×10-6)和Mg#值(0.90~0.92)高;样品的稀土强烈亏损(ΣREE=0.28×10-6~0.35×10-6,Yb=0.1~0.11×CI),呈宽缓的U型REE配分模式;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强烈富集Rb、U和Sr,从LILE(Cs、Rb、Ba、U、K和Sr)到HREE,元素含量自左向右随不相容性的逐渐降低,呈右倾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型式;橄榄岩熔融程度在20%~25%之间,为俯冲带氧化条件下的熔融残留物。上述特征显示了俯冲板片流体与俯冲带上地幔楔物质的相互作用,具有俯冲带型地幔橄榄岩特征。结合区域新获得的资料,指示了南天山早古生代洋盆为一成熟的大洋,早古生代曾发生过洋内俯冲作用。巴雷公蛇纹石化橄榄岩可能产生在南天山古生代洋内俯冲作用中的大洋岛弧的弧前地幔楔部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