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详细信息   
摘要
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烃源岩、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其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和探讨中生界原油的油源。结果表明:根据8β(H)-补身烷和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原油可划分为Ⅰ,Ⅱ,Ⅲ类。第Ⅰ类原油8β(H)-补身烷含量高,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低,来自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7油页岩(A1类),第Ⅱ类原油8β(H)-补身烷含量较高,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中等,来自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A2类),第Ⅲ类原油8β(H)-补身烷含量低,C3017α(H)-重排藿烷含量高,来自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A3类),由于采集样品数量限制,第Ⅲ类原油不排除来自长8或长9暗色泥岩(A3类)的可能,目前发现的原油主要是第Ⅰ类,即各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是由长7油页岩提供的,它是鄂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