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分析
详细信息   
摘要
柴达木盆是一个喜山期形成的断坳沉降盆地,盆地基底与盖层的时差大,剥蚀间断期长,有利于沉积物中铀的初步富集。盆地演化可分为:断陷阶段、坳陷阶段和褶皱回返三个阶段。盆地内早、中侏罗世沉积了一套含煤建造,晚侏罗世开始,气候开始转为炎热、干旱;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气候又变为温湿,直至上新世末。更新世开始转为干旱、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干湿交替后,有较长的干旱、半干旱炎热气候,有利于蚀源区强烈氧化,有利于含铀地下水在高渗透岩石中迁移,有利于层间氧化带发育。该区属中等构造活化区,造成其基底及目的层裸露于地表,沉积中心由北西向南东迁移,形成宽缓的斜坡带,有利地下水补给、迳流和排泄。基底断裂是深部还原物质、成矿元素以及热液活动的良好通道。第三系沉积盖层发育一套高水位体系域条件下的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利于形成泥砂泥结构。有机质普遍较高。地下水水化学分带明显,水中铀(34~7)×10-6g/L。含水层排泄窗的分布决定氧化还原带前锋的位置。蚀源区广泛分布富铀层体,铀浸出率达78%。该区具有可地浸铀矿成矿条件。第三系对形成铀矿有利。有利地区为冷湖和马海地区,上新统狮子沟组为首选目的层。(峰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