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藏北安多东巧地区晚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安多东巧地区上侏罗统沙木罗组主要为一套潮坪相碎屑及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其中的特征沉积是发育有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为层孔虫,其次为珊瑚,其中,层孔虫又可以分为筒状、块状和枝状3种宏观形态。在对造礁生物的个体生态学分析基础上,根据其组合特征,将生物礁划分为3个造礁群落,分别是MilleporidiumCladocoropsis群落、CladocoropsisMilleporidiumMilleporella群落和MilleporidiumActinatraea群落,其中,后两者进一步可以划分为两个亚群落。生物礁主要形成于海平面上升时期,其发育明显受海平面的升降速率与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的控制。造礁群落存在取代一种形式,这主要是由于在高海平面时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不稳定所造成,由于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存在多个次一级的旋回,故导致生物礁在纵向上发育的不连续和厚度不大等特征。研究认为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中段洋壳俯冲时间应为中侏罗世末期或晚侏罗世沙木罗组沉积期之前,晚侏罗世沙木罗组生物礁的存在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斑公—怒江洋壳俯冲后的残留弧后盆地中浅海大陆架的一部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