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来自流体包裹体研究和毒砂地温计的证据
详细信息   
摘要
通过详尽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该文简要总结了大场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毒砂地温计,认为大场金矿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辉锑矿阶段、含明金石英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共五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分别形成贫矿化石英脉(成矿温度350 ℃左右,均一温度为280~360 ℃)、金‐石英‐硫化物碎裂岩型矿石(成矿温度301 ℃左右,均一温度为220~280 ℃)、金‐石英‐辉锑矿型矿石(均一温度为160~220 ℃)和明金‐石英脉型矿石(均一温度为160~220 ℃),最晚的石英方解石阶段则使先前形成的四类岩/矿石发生轻微硅化和方解石化蚀变(均一温度小于160 ℃)。结合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认为大场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早阶段静岩压力系统(成矿压力为215 MPa,成矿深度8.1 km)下的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中阶段静岩向静水压力过度系统(成矿压力为49~108 MPa,成矿深度5.5~8.6 km)下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以及晚阶段静水压力系统(估计成矿压力小于40 MPa)下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最后认为,大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中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