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详细信息   
摘要
福山凹陷纵向上可分为下部和上部含油气子系统,前者的油气运聚输导为始新统流三段深层反向断裂系统,而后者则为始新统流一段、渐新统涠洲组帚状浅层同生断裂系统。深层反向断裂系统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在福山凹陷区域北倾大单斜背景下是封堵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浅层帚状同生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输导、逸散为主,致使上部含油气子系统缺乏有效圈闭;因此,下部含油气子系统优于上部。横向上由于受临高断裂和长流断裂构成的断槽控制,形成以始新统流沙港组烃源岩为主的2个生烃沉积次洼,据此可以在平面上将该区划分为东区白莲和西区皇桐含油气子系统。白莲子系统烃源岩有效厚度、成熟度、储层质量等比皇桐子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勘探前景优于皇桐子系统。总之,福山凹陷纵、横向上可划分为4个相互交叉叠合的含油气子系统,且以东区白莲子系统中的下系统油气成藏条件最佳,其集中了凹陷50%以上的资源。福山凹陷油气运聚成藏遵循“源控论”规律,油气运聚多围绕生烃洼陷富集成藏,以白莲次洼和皇桐次洼为生烃中心,大致可划分出白莲子系统和皇桐子系统2个有利油气聚集的环带,在两环带叠合处的花场—桥头地区为最有利油气富集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