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枞盆地侵入岩的时空格架及其对成矿的制约
详细信息   
摘要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组火山岩以及34个侵入岩体。该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已有的5个岩体(巴家滩岩体、城山岩体、花山岩体、黄梅尖岩体和枞阳岩体)年代学的研究工作,系统开展了盆地侵入岩体的年代学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通过侵入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该次研究确定庐枞盆地内15个主要侵入岩体的成岩时代分别为:黄屯岩体(134.4±2.2) Ma、岳山岩体(132.7±1.5) Ma、拔茅山岩体(132.7±1.9) Ma、尖山岩体(132.0±1.3) Ma、谢瓦泥岩体(131.6±1.1) Ma、龙桥岩体(131.1±1.5) Ma、焦冲岩体(129.6±1.3) Ma、土地山岩体(127.4±2.8) Ma、凤凰山岩体(128.4±0.9) Ma、罗岭岩体(126.3±2.0) Ma、龙王尖岩体(126.5±1.5) Ma、小岭岩体(126.2±1.8) Ma、大缸窑岩体(125.9±1.3) Ma、巴坛岩体(125.1±1.1) Ma、毛王庙岩体(123.9±1.9) Ma。从而得出庐枞盆地内侵入岩的成岩时代界于134~123 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并进一步将庐枞盆地内侵入岩划分成2期,其中早期侵入岩主要为二长岩和闪长岩类,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与龙门院旋回和砖桥旋回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岩体侵位受火山机构和北东向构造联合控制,成岩时代为134~130 Ma;晚期侵入岩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为正长岩类,分布在盆地南部,主要受盆地内火山机构和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侵入活动与双庙旋回和浮山旋回火山岩浆活动相对应,成岩时代为129~123 Ma;第二类主要为A型花岗岩,分布于盆地东南缘,成岩时代为126~123 Ma,主要受区域北北东向大断裂控制,而与盆地火山机构无关。庐枞盆地内与岩浆岩有关的铁、铜、金、铅、锌、铀矿床可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其中砖桥旋回形成的二长岩类与罗河、泥河和龙桥等铁矿床、岳山铅锌矿床及井边和拔茅山铜矿床关系密切,双庙旋回形成的正长岩类与马口等铁矿床关系密切,而晚期的A型花岗岩与3 440矿床等金、铀矿化关系密切。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存在145~136、135~127、126~123 Ma等三期成岩(成矿)作用,庐枞盆地内侵入岩对应于该区域第二和第三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时代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内与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有关的高钾钙碱性岩体(第一期)。庐枞盆地内侵入岩形成于区域岩石圈伸展的构造环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