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
详细信息   
摘要
通常将西藏冈底斯中北部白垩纪花岗岩类解释为与拉萨—羌塘碰撞有关的增厚地壳重熔的产物。文中报道了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文中锆石SHRIM PU‐Pb年龄数据和文献锆石LA‐ICPMS U‐Pb年龄数据显示察隅岩体大约侵位于130 Ma,与冈底斯东部其他地区(如然乌、八宿等地)和中冈底斯早白垩世岩浆岩基本同期。察隅岩体无角闪石和白云母,具高SiO2(69.9%~76.8%)、高K2O(4.4%~5.7%)和低P2O5(0.05%~0.12%)含量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05,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Ba、Nb、Ta、Sr、P、Ti和Eu等,属准铝质到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物质(如宁中早侏罗世强过铝质花岗岩)相比,察隅岩体显示相对高的εNd(t)值(-10.9~-7.6)和相对低的(86Sr/87Sr)i值(0.712 0~0.717 9),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12.8~-2.9)和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4~2.0 Ga)。根据该文和最近获得的数据提出,冈底斯东部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很可能是中冈底斯早白垩世岩浆岩带在西藏境内的东延部分,具有古老基底物质的拉萨微陆块东西延伸可达2 000 km。锆石Hf同位素数据和全岩锆石饱和温度(789~821 ℃)表明幔源物质很可能在察隅岩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察隅岩体很可能是在班公湖—怒江海洋岩石圈南向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由俯冲带之上的幔源岩浆既提供热量诱发拉萨微陆块自身的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又与该壳源熔体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地壳增厚不一定是必须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